我去古代当夫子 - 分卷阅读12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等到今秋的时候,辽东那边的税收也就该收上来了,到时候从税收上也能看那边究竟是个什么况。

    京城这些天同样十分忙碌,上次那些来打秋风的藩属国过来之后,很是见识了一番□□上国的丽富饶。关键是,这边的许多东西,对于他们而言,都有大用

    而且,对于那些来这边的皇室人来说,大靖的普通百姓都能够用的东西,他们皇室却都没有,这是一耻辱。所以,像是玻璃、津砖等东西,就算没有别的大用,他们皇室也必须采购。

    那些玻璃制品,一个个的更是奂,他们真的都想要。

    打从他们离开之后,陆陆续续便来了许多订单。

    没有在大靖占到便宜的他们十分气愤,回去的路上,几个藩属国的人都打算的特别好,表面上还是要恭敬一些,可是背地里怎么样就还是他们说了算。尤其是想要让他们掏银买东西,那绝对不可能!没有占到大靖的便宜,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吃了大大的亏了,再让他们,让大靖赚他们的钱,那会让他们心痛如绞的。

    可是,见识过那些东西的人,回去之后心里还是会想。

    果然,没过多久,大靖的工以及理藩院的人,都收到了不少藩属国的采购请求。尤其是玻璃和玻璃制品,是他们采购量最大的。

    魏钰一开始觉得,红薯这一类的东西,才是他们需要大量采购的,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个样的。

    红薯、玉米、土豆乃至于棉,这些都对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藩属国的皇室和挑细选来的使者,竟然都视若无睹?

    其实,倒是魏钰想差了。

    这东西,他们当然也是想要回去植的。可是他们的地方,东西十分不易。既然是大靖有而他们没有的东西,那也许这东西本就十分难植吧。

    他们压就没有想过,还可以把东西引过去。

    也有两个国家采购了红薯和玉米以及玉米粉,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可以填肚的粮,而且还比大米便宜许多,所以才会采买的。至于引,他们没有想过。

    不过仅仅是玻璃津砖等东西,也足够魏钰大赚一笔了。

    看了统计来的数量,魏钰十分兴,说:“从前我们还说他们是弹小国,穷山恶,你看看,这不是有钱的吗?”

    一些从没有去过,压不知是个什么形的官员也惊呆了。

    以前还真是错过了许多发财的机会啊。一直抱怨国库不够丰盈,可现在看起来,是他们的思路被局限住了,想的还不够远。

    今上虽然年纪不大,可这番襟,一看就是大事儿的。

    大靖的这些东西,很多都已经饱和了。像是津砖,买不起的人可能一辈都买不起,但是能买的起的人,也不可能年年都买啊。

    这东西,只要铺上了,就能好多年。

    原本以为,这津砖的铺,往后盈利就该少了呢,现在看起来,还是他们将商路拓的不够宽。古有丝绸之路,而现在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这些东西,往周边的一些国家倾销啊。

    藩属国的这么一番动作,倒是将许多人的思路都打开了。

    员外郎的妻是皇商,借着女婿的关系,他们也搞到了玻璃的买卖代理权。如今更是将产业拓宽了,茶叶、丝绸、布匹、木料等等,全都有所涉猎。

    员外郎偶尔跟老丈人聚一聚的时候,也会听他说一说生意经。以前是他小瞧了那些藩属国,将海外的那大片市场视若无睹,现在看起来,那边分明就是大有可为啊。

    第二天,员外郎就在家里整理好了折,给皇上递上去了。

    折上,主要就是写了他们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往藩属国倾销的。他们既然不选择植粮,咱们大靖的粮那么多,倒是可以每年划一些卖给他们。我们还可以派遣官员前去他们那边考察,看看他们那个地方适合植些什么东西。

    咱们如今的调味料、糖还有一些可以久放的吃,都是需要原材料加工的。另外一些使用品,也是需要原材料的。只需要给他们合适的价格,相信藩属国的国民们,会自觉的植他们那边适合植的而我们又需要的东西的。

    但吃穿用度这些,是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须品。当他们植的粮越来越少的时候,对咱们这个宗主国的依赖也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创造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借此掌控他们。

    当然,想要到这程度,还需要慢慢的布局,或许看到成果的时间会的。但是利却是很快就可以看见的。

    魏钰一翻开折,看到那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就不兴,但耐着看完之后,他觉得说的十分有理。如今他还留着藩属国没有将之撤掉,完全就是为了彰显大国风范。

    可实际上,这些个藩属国的存在,对于大靖而言,实在是肋至极。

    对于边防,他们是毫无作用,有可能还会跟在那几个外疆的人后面,来捣。一天天的,只知打秋风。现在,若真如这员外郎所说的这样,还能够创造一些价值来,那还确实不错的。

    魏钰想了想,就将这个事给理藩院的人去了。

    反正理藩院的官员,都是跟藩属国的人打的。平常一个个都闲的很,如今外派一也无妨。

    等到朝廷的邸报发到辽东,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了。

    这这段时间,谢辞渊的声望值涨的很快。因为大靖大旱的缘故,这要是放在以前,哪怕朝廷赈灾的再好,这规模的旱灾,也还是会饿死人,会有人逃难,会有民,也会现其他的一些诸如瘟疫之类的状况。

    不过今年,那几个灾区的百姓基本上都还算淡定。

    因为家里的余粮,省着吃,撑到秋后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官府的赈灾粮,他们真的不慌。不过,在吃着玉米糊糊的时候,还是会想起带来这一切的人。

    若是没有谢先生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发现了这些好东西,今年指不定要死多少人呢。

    尤其是那些受灾地方的百姓,有个别几人家,偷偷摸摸的连谢辞渊的生祠都给建立起来了。就这一波,让谢辞渊一富裕起来,买那些树苗挥霍掉的声望值,一涨上来了,还超过不少。

    会有这样的结果,是谢辞渊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第140章 斟酌斟酌

    当看到朝廷的邸报的时候, 谢辞渊也被朝廷的这个举动给惊讶到了。

    邸报上就这些皇上对待藩属国的决定,同时派给理藩院的任务。

    待在这个世界这么久了,谢辞渊当然能够看的来, 当今的掌权者都有那么些自大骄傲的结。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足够富饶, 完全不认为弹小国,有什么开发研究的必要。

    唯一让他们觉得需要好好研究制定策略的, 还是那几个战力还不错的。

    自从丝绸之路以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