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科举) - 分卷阅读13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喏,驿站说信是郡城寄来的,我没拆。”程娘笑,“不用拆也知是卫夫人叫人送的,除了这封信,还有几衣裳。”

    盛言楚赶忙接过信,还没看就被程娘推搡了一:“今个娘没空招待你,你拿些银去外边吃。”

    说着就从屉里数七八吊铜板,笑眯眯的:“刚贵哥儿跟说你待会要请他喝羊汤?”

    盛言楚拎着沉甸甸的铜板发笑:“娘,咱家就有羊汤……你咋还让我拿银去外吃?”

    程娘噗嗤一乐:“今天冬至,羊汤早就买完了,你且上隔吃去,他家羊汤味不错。”

    盛言楚说些什么,就听大堂传来说笑声。

    “盛小秀才千万别跟我们争,你想什么时候吃秀才娘得饭都成,但我们一年到来你家铺的次数不多,能吃一次是一次,你就可怜可怜我们,今个就去外边吃吧,把位让给我可行?”

    说话的人正是去年冒着大雪拉木材回家的商人,今年再遇,盛言楚不由展笑颜,迎上去:“快请上座。”

    铺里当只剩一张大方桌,几个商人坐上后,盛言楚笑着敬了一杯酒,和商人们畅聊了一番今年的商行况后,他才提着铜板悠哉悠哉的去隔喝羊汤。

    隔的人也不少,盛言楚甫一门就听到了程以贵的大嗓门:“……三碗冬节,再要一盆三年糕,冬酿酒也要上一壶……”

    盛言楚坐过去,调侃:“怎么没见表哥吃羊汤?”

    程以贵不好意思的伸手抹嘴,嘿嘿:“你没来时,我跟云哥儿就已经喝了两个大碗了…”

    盛言楚:“……”都喝了两大碗还这么多?

    冬节就是汤圆,嘉和朝讲究在这一天吃汤圆,寓意‘添岁’。年糕也是不能缺的吃,尤其像盛言楚这样的书生,看到年糕必会叫上一碟

    “年糕年糕,年年——”程以贵着静绥戏腔的调唱,将一碗堆着的三年糕放到盛言楚面前。

    “后年楚哥儿你就要场乡试,我提前祝你旗开得胜步步升!”

    梁杭云起倒了杯香气袭人的桂冬酿酒给盛言楚,亦笑:“一切尽在酒,盼你桂榜前程似锦!”

    盛言楚心大惊,没想到这两人吵着让他来吃东西竟然是为了送贺词给他。

    “快吃,凉了年糕就不好吃了。”

    程以贵将碗往动的泪汪汪的盛言楚面前推,:“我们仨是同一年得康家,且我跟云哥儿虚你几岁,见你这两天看乡试题看得发青,我就跟云哥儿商议喊你来透透气。”

    盛言楚舀了一大年糕嘴里,吃得有些快哽到了咙,梁杭云忙将桂冬酿酒递过来。

    “乡试过后就是会试,我和贵哥儿愚笨,没机会和你一上京…”说着,梁杭云俊俏的面庞上两行清泪,“届时你一个人在京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如果说动,盛言楚当然动,但——

    他歪了歪,鼓着腮帮问:“你们俩今天这是怎么了?我后年才乡试,又不是今年,用得着这样伤吗?再说了,我不过是比你们提前两年上京,你们至于愁成这样?”

    梁杭云的泪戛然而止,程以贵挠:“楚哥儿,其实我们有事求你。”

    盛言楚愤懑的咬住筷,白动了。

    原来梁杭云和程以贵为了躲避赵教谕扫式的逮人,两人决定将写对联的地选在盛家小院。

    程以贵双手合十,祈求:“左右赵教谕不会去你家逮你,你就将你的书房借我们一用呗?”

    梁杭云脸薄,为了挣一笔对联钱,也:“每卖一幅我给你一个铜板如何?”

    盛言楚被两人可怜兮兮的样疼,只能,但有要求。

    “将书房腾来给你们用可以,但你俩别指望让我帮你们对联!”

    好听又要吉祥寓意的对联大抵就那些,为了卖价,书生们会绞尽脑好的对

    盛言楚可不想自己好的冬假被折磨人的对联给霸占。

    “你真的不打算赚对联银?”程以贵不甘心的问。

    “不赚。”盛言楚说得很脆。

    卫敬回得信里夹了几张前些年的乡试考题,盛言楚得时间准备乡试。

    见盛言楚拒绝,程以贵不好再求,只能掏小本本将盛言楚的名字划掉,旋即叹气:“云哥儿,光我们俩超越不了赵教谕卖对联的速度,咱们得重新再找一个。”

    梁杭云垮脸:“书院的同窗悉数都让赵教谕给逮去了,咱们俩去哪找?”

    “我倒有一个人选。”盛言楚嘴。

    “谁?”程以贵问。

    “赵蜀赵秀才。”盛言楚,“他最擅,你们俩负责起笔,他来题最适合不过了。”

    梁杭云有些犹豫:“赵秀才和你一样后年要乡试,喊他他会来吗?”

    盛言楚一脸肯定的:“他会来。”

    赵蜀写避火图挣得银都在林红薇手,这段时间为了挣私房钱买喝酒,赵蜀无所不用其极。

    果然,盛言楚将冬假期间去他家偷偷写对联的事一说,赵蜀兴的原地转圈。

    “去,当然要去!”

    赵蜀一脸决然:“何况盛小弟你之前借了我一百两银,这事我还没跟你嫂说,如果狗官年底不把银来,那我就得自己偷偷摸摸的挣一百两还给你才好。”

    说到狗官,盛言楚将卫敬的回信拿了来。

    “义父说捐官者在当地敛财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事……”

    对,没错,在卫敬里,吴记四讨钱的行径并没有犯朝廷律法。

    赵蜀傻了:“怎么会这样?卫大人真得不打算那狗官?”

    盛言楚淡淡:“当然要,但不会他暴敛。那一万两的捐官银早已被朝廷收,吴记上任后从咱们上捞回本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朝廷之所以实行捐官,不也是为了敛财吗?

    如今一气从吴记上将一万两收走,和吴记上任后剥削老百姓拿到一万两有什么区别?说到底,老百姓才是彻彻尾的受害者,只不过朝廷瞧上去脸面要好看些,而吴记则担了这场敛财行动的恶名。

    当然了,吴记从也拿到了好

    就在几天前,孟双给他递了消息,那日他跟赵蜀在护城河上遇见的那帮衙役要去的地方正是昌余县,赶在年底前去昌余县目的就是为了将静绥被革除的秀才名额运过去。

    “一个秀才名额至少千两不止,静绥今年一共革了五个,且那五个都是本不该被革的。”赵蜀心往直坠,“这么些天过去了,书生们的御状递上去后杳无音信,难那五个秀才真的要无力回天?”

    被替的事每年都会发生,若非家有路,一般名额都找不回来。

    “再等等吧。”

    盛言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