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shen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3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先的几次节礼年礼,于他而言,也是属于值钱的。可以说,他送给程府的礼,单从价值上来说,是远远不及程府给他的。但甭怎么说,还是有个尺度的,价值上翻了四五倍还算正常,但若是翻了十几二十倍呢?

    瞅了年礼,路谦又回过去看家信。

    他原先光顾着嫌弃那兑换比例了,还嘀咕了一句,县太爷知你们在背后这么编排他吗?这会儿重新看了一遍,他好不容易才从犄角旮旯里寻到了一句话。

    信仍是程表哥写的,但他却说这次的年礼并不是他准备的,甚至跟整个二房都没有任何关系。原因很简单,二房压就没来得及备礼。

    这才对嘛!

    哪怕到了这会儿也才十月里,算算路上的日,怕不是程府自打收到他上封信就开始准备了。

    八月旬就开始准备年礼,这就很离谱了。

    所以,从常理推算,这是有求于他?

    路谦又耐着将信件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但结果就是没有。

    “别瞅了,信纸都叫你翻烂了。”祖宗不耐烦的吼了一声,“搞不好回你还能收到第二封信呢。你自个儿不就寄过信件,怎么只准你背着程府大房跟二房联系,就不准程府大房背着二房跟你联系?”

    路谦:……

    好像有理。

    但问题又来了。

    “我就一翰林官,能替他们什么事儿?没见我品阶是升了,还是见天的跟史书打吗?手底更是一个人都没有!”

    也不是没人,毕竟官场上一贯都是看品阶说话的,他要是真想使唤人,对方哪怕心里再怎么不愿,该的还是会的,多也就是违。

    但路谦暂时不想搞事。

    当活靶是啥觉?他倒不怕别人背地里编排他,担心的是自己风太盛,万一有哪个红病疯了,宁可赔上自己也要把他拽来呢?那多划不来?横竖他的任务就是修纂史书,自个儿事还是多几个人使唤,左不过就是修纂的快慢而已。可他又不赶着投胎,修那么快嘛?

    于是,路谦选择了暂时蛰伏。

    祖宗将这一无耻的行为总结为,得了便宜就缩回壳里。

    路谦听懂了,然而他敢怒不敢言,只敢在心里暗骂祖宗是个祖宗。

    “我觉得我没啥好帮他们的。”思来想去,路谦还是觉得这逻辑不通。

    祖宗平常是对路谦各嫌弃嘲讽,不过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当,便指了有两可能。

    “其一,明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年,便是三年一度的科举年了。程大傻早就已是秀才,所以他必会再度场。”

    “那和我有什么关系?”路谦很是不解的问

    “科举考试一贯都是由翰林院来负责的,尤其是乡试……你不会认为狗皇帝还会分神关心乡试吧?乡试从考卷到人员安排,再到翰林官提前赶赴各地监考,最后是阅卷评分排名,这所有的一切,都跟皇帝无关。”

    如果是较为勤政民的皇帝,是会关心会试况的,殿试更是全程参与,包括殿试的考题和最终的三鼎甲,都是由皇帝来确定的。

    可假如是不怎么在意这些事儿的皇帝,可能最终只会在殿试时个脸,旁的一应事务全给其他重臣来理。

    然而,就算再怎么勤奋的皇帝……

    乡试啊,没有哪个皇帝会亲自参与到乡试之的。

    除非他疯了。

    路谦才要疯了:“你的意思不会是,他准备让我搞乡试试题?不是,他咋那么能耐呢?我咋那么能耐呢?”

    “这只是可能之一,也有可能是希望你跟主考官打好关系?江南一带的话,应当会选用从五品以上的翰林官当乡试主考官。你应该不太可能。”

    避开祖籍是一回事儿,关键路谦仕还不满三年。但凡是被选派成为一地的乡试主考官,多数都是要求仕六年以上的。当然,这个只是不成文的规定,事实上从五品以上的翰林官,绝大多数都是仕十几年的。

    譬如邵侍读、侍读等人,都是仕十五年以上的。

    哪怕听了祖宗的安,路谦也仍然倍绝望:“还有别的可能吗?这我听着咋就心里凉的呢?”

    “那你就往好了想。你是真正的天门生,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都可以直接去南书房值了。既有权利向皇帝递折,还能直接面圣。你懂这个意思吧?”

    路谦觉得他不懂。

    因此,他瞪着他那可怜无辜又闪亮的大睛,萌哒哒的看着祖宗。

    祖宗差儿被他恶心死。

    “有句话叫皇帝远,在很多离京城极远的地方,土皇帝的日可比狗皇帝更舒坦更快活。你想想,要是金陵城的商会想搞什么大动作,本来是可以瞒得很好的,结果这里有了个程家,他们可以直接写信给你,你可以直接见到狗皇帝……”

    这回懂了,掐住了命脉嘛。

    “啧,不愧是买卖的,真贼啊!”路谦快速的看了一祖宗,又,“咱们老路家的祖宗就不同了,博学睿智!”

    祖宗冷哼一声,满脸傲的飘走了。

    ……

    不知是被祖宗那乌鸦嘴说着了,还是纯粹是到了时间。等这个休沐日过了之后,路谦一上衙就发现整个翰林院都忙活起来了。

    理说,翰林院忙不忙的跟另有任务在的明史馆并不搭界,但理是一回事儿,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儿。在先前,明史馆都是慢慢悠悠的查找资料、对真假、修纂史书,修书嘛,本就讲究一个慢工细活。也因此,假如翰林院那有什么事儿忙不过来,也会从明史馆临时调人的。

    亦如先前士奇侍读,就是被翰林院那叫去临时在南书房值,结果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这就得了康熙帝青睐,一就升官了。

    当然,像这般的好事儿,不光要看时机,还得看能耐。可人还能觉得自个儿没能耐没本事?都认为差的不过是个机会罢了。

    以前是没那个机会,机会来了,会怎么还用说?

    于是,路谦就发现了,明史馆的同僚们少了好几个,再仔细一盘算,似乎不见了的那几个,正是先前酸他酸得最厉害的。

    那敢好啊!少了那几个,空气里的酸味儿都散了不少。

    路谦都没刻意去打听,毕竟翰林院时不时的就会跑来明史馆借人,有时候是借去了就不还了,但这况终究是少数的,多半隔个两三日就把人送还回来了,他这份心嘛?

    又过了小半月,路谦觉得这况有些不对

    明史馆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几乎是以每天少两三人的速度,均匀的往掉。再这么去,只怕回都没人活了。

    “别瞅了,人家跑去翰林院帮忙科举乡试的事儿了。”

    祖宗烦死这个蠢货了,在心里第一万次反省,这货是不是不适合官场。从表面上来看,路谦脸厚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