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shen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程大少爷就没那么幸运了。

    又因为他平常并不去金陵等地,蔚县到底只是个小县城,消息也就没那般灵通。即便如此,在五月底这一天,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去。

    虽迟,但到。

    第16章 以一己之力带劈整个麓山书……

    五月初的时候,程表哥就回到了蔚县。一回来就被程大老爷唤到跟前详细的询问了这趟外的始末,只是还不曾等他说完,就被程大少爷打断了。

    程大少爷第一句话就是:“路谦呢?路谦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哪怕很快就知晓了原因,路谦是因为打算在京城苦读三年继续科举,但起码在那一刻,程大少爷是心如鼓,差儿就不行了。

    他以为又现乌龙事件了,路谦又走狗屎运考上了。

    幸好不是。

    哪怕知晓真相后大松了一气,程大少爷还不忘刺一句:“族学这般好,他却宁可在外求学?”

    人又没回来,再说这些意义不大。反正,这事儿是翻篇了。

    谁能想到呢?都到了这份上,居然还能摊上反转剧

    因为程家是商的缘故,再说这都五月了,本届科举彻底结束了,自然也就没人再去打听科举相关的事。假如程大少爷此时还在麓山书院念书,那兴许能从旁的渠得知消息。偏生他又退了学,直接导致比旁人晚了好多天,才听说了这事儿。

    要怎么形容程大少爷那一刻的心呢?

    当时吧,他人都傻了。

    ……

    为了利益最大化,康熙帝派了不少人手从各个角度宣传此事。

    一方面,官府官学等朝廷机构合默契,将一位求贤若渴的圣上形象刻画得人心;另一方面,民间也有人在刻意迎合,意指但凡有才华者,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哪怕是前明遗民,亦能受到朝廷重用。

    这些消息对于很多汉人学而言,无异于惊雷炸响。

    在早些时候,多数人都是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很多人心里明白,大明王朝真的没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黑暗无比。可饶是如此……

    我堂堂汉家江山,岂容蛮夷鞑坐享其成?

    但如果,蛮夷鞑也没他们想象的那么坏呢?

    五十鸿儒之,有那明朝官显贵的后代,甚至还在考场之严重违规,换成大明朝,搞不好就是当场人落地,可放在惜才的康熙帝面前,却被破格录取了。

    还有毫无背景可言的布衣书生,放在明朝初期,倒是真有不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堂”的例。可在明朝后期,官场黑暗贪官横行,还指望能现像这样一步登天的况?就算偶有寒门仕,要么跟那些官僚同合污,要么就被打压至死。

    五十鸿儒却是可以直接面圣阐述自想法的。

    路谦:……并没有。

    舆论的力量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当周围所有人都在说着同样的话,时间一久,哪怕原本认定了的事也会被动摇的。

    还有人说,清廷的科举制度是完全沿用了大明的那一,衙门官职品阶等等,也都差不多。那岂不是说,清廷其实对大明相当得认可?

    又有人指了一个事实,当年率领大军杀京城,推翻大明王朝的人……是闯王李自成啊!

    人心开始动摇,怀疑的落地生,何时发芽成参天大树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这是其他人的想法,程大少爷完全没想那么多。

    他从懵圈回过神来,连着说了二三十个“不可能”,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朝廷再怎么胡来,也不至于在这现纰漏。

    尤其是……

    全家只剩了他一个独苗苗,自幼寄人篱艰难度日,一朝考了举人,虽会试落榜却被主考官看,亲自举荐去参加博学宏词科,成为了名扬天的五十鸿儒之一。

    程大少爷打听得非常详细,还自似的,听人说了一遍又一遍。等回去以后,他就病了。

    病得很重,大夫说他郁结于心。

    当然最后他还是过来了。

    程大老爷在刚得知路谦竟成了康熙帝跟前的大红人时,恨不得立刻让路谦跟不拘哪个程氏女定亲,最好今个儿定亲明个儿成亲,好叫路谦跟程家牢牢的绑在一起。

    结果,寄予厚望的独病了,还一度病得非常严重。他直接就将路谦抛到了脑后,只吩咐二弟和侄儿备一份重礼,送去京城为路谦庆贺。

    程家二房:……

    大老爷吩咐的事肯定是要的,程二老爷亲自去公库房寻了好几样礼,又去账房支取了银两。不过这事儿倒是不急,只要赶在秋前夕送到就成,贺礼、秋礼连带家信一起。

    等程大少爷的病痊愈后,礼早就已经启程了,再想起忘了提联姻一事也来不及了。

    无奈之,程大老爷只能暗祈祷路谦别忙着解决自己的终大事,又想着甭怎么说程二太太都是他唯一的亲人了,真要成亲的话,应该会提前支会一声吧?

    而在这期间,五十鸿儒的后续影响仍然在持续发酵

    最惨的还不是程大少爷,而是他曾经就读过的麓山书院。

    去年乡试之后,因为路谦人意料的考了举人,程大少爷怒而退学,麓山书院已经遭受了一波质疑。是有人认为程大少爷不像话,可更多的人只是明面上支持麓山书院,私底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前程最重要。

    因此,原本想送孩去麓山书院的,当改了主意,只是多数人不会像程大少爷那般决绝,就算真想退学,也会寻一个令双方都得了台的理由。

    可到了今年,随着五十鸿儒声名远播后,更多的人忍不住了。

    其实在这年,会重金送孩上麓山书院的,十之八.九都是为了科举仕途。说白了,在很多人的心目,若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你读什么书呢?那些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的,终究还是少数的少数。

    只这般,麓山书院遭遇了二三百年里最严重的一次生源危机,原本每年都会有几十上百个新生学的,今年骤降至个位数。甚至还有就读了多年的老生退学……

    秦山面无表的站在半山腰的凉亭上,从他这个角度望去,正好能看到一溜儿十来人背着书奁提着行走去。

    “山,那程氏一族的族学本就无法同咱们书院比,这些人迟早会后悔的!到时候,便是他们跪在山脚求着咱们学,也没可能了!”

    书院的先生忿忿不平,秦山面上却无半分愤怒,有的只是满满的悲凉。

    他叹:“大势已去。”

    “怎么会?这世上总归还是有明白人的,待程氏族学……”

    秦山摆摆手,转往山上书院走去。他压就不在乎这些退学的学生,起初兴许还有些怒其不争,不过很快就想开了。这些人只有仕途名利,离开就离开吧,他麓山书院不差这些目光短浅毫无立场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