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之后(H) - 心思各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思各异



    司天监算好吉日,新帝登基大典便定在四月十六,新帝后空置,除了一正妃两侧妃再无旁人。

    理来说,立后也该提上日程,多有官家重皇后,登基与立后大典同时行。

    可偏偏赵邺不提,三人如今连份位也没有,旁边伺候的人也不知怎么称呼,便一律都唤作娘娘。

    顾温茹家失势,她父亲顾徽是先皇亲自罢免,赵邺便是有意起复顾徽也寻常,当儿的难不成还能与老对着不成。

    恒哥儿今年八岁,已到了知晓些事的年纪,母亲纵然在他面前不曾说过什么,但他心里隐约清楚几分。

    这两日,沈侧妃说是抱恙,连到母亲这儿请安都不曾。

    都知沈侧妃来自沈家,那陈国公的嫡亲外祖母却也是沈家的。陈国公是爹爹至,且确有才能,否则祖父在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恩赐了他从三品礼侍郎。陈国公年三十,比爹爹还要小上两岁。

    娘娘,爹爹曾与我说过,日则移,月满则亏,爹爹并非拎不清的人,您莫要忧心了。赵恒与顾氏

    顾氏没想到他会说这番话,她自幼念四书五经,知孔孟之,更觉三纲五常为立之本,她唤了赵恒近,笑了笑:我心并没有事,只大概换了地方,这两日不大舒服,平白叫恒哥儿担心。

    倒是她自己想岔了,她与官家成亲十数载,虽不说了解官家,可他为人却还是清楚。夫妻分暂且不论,恒哥儿是他事无细,悉心教导着大的,如何会在这上让恒哥低了一

    且她并无过错,当初又是先帝主婚,官家岂会不顾理纲常。

    如今朝宰相夏廉、薛文素,夏廉家大娘曾与陈元卿相看过,要不是先帝敲打,险些成了陈元卿岳丈。至于薛文素,他曾为帝师,在赵邺跟前分量自然不少。

    这两人同时递了折,恳请皇帝立后,后稳固,方能安民之心,却都让赵邺留不发。

    旁人只猜测着皇帝许不那么喜顾氏,想立侧妃沈氏为后。

    然而王守英最是了解赵邺的心思,官家这心里,怕真正想立的是国公府的那位。可这非但于礼不合,太后娘娘那儿也不会同意,否则今儿上午也不会特意来垂拱殿与官家说了好些话。

    官家贵为天,虽说可随行事,但他如今刚继位不久,立后乃是大事,无故贬妻为妾,恐要遭人诟病。

    那大庆殿里怕都不够那些谏臣来撞的。

    连太后娘娘都说,假以时日,将那陈娘来,官家想着也行,想立为贵妃,甚至以后立后也无碍,只当不行。

    太后娘娘一心为了官家打算,连王守英都觉得这便再好不过,况那位贵人生的小主,以后怕是造化不浅。

    王守英站在一旁伺候着,发了会儿呆,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官家已站起往殿外走。

    官家。他忙追上前来。

    赵邺脚步未停,只与他:我要一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意思小可们,晚了会儿,晚上大概9还有一更哒,灯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