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分卷阅读49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狂喜过后,是对大清未来的无限担忧。

    康熙无疑是以为喜多想的帝王,皇帝就有了,天生就有疑心病,他开始质疑这样的贸易狂是否正确,开始担忧未来的孙是否会忘本。

    他对胤礽:“能够赚取大的财富与利益,朕兴。账目上飞涨的数字无遗是在肯定你此前的法是多么正确。照这账目,若未来不错,待贸易结束,那些签订来的大易单行落实,后续的收益将更为可观。”

    “但是!”

    “你一定要记住,自古来以农为本,才是我国的治国之前这些利益动人心,国库通过商税与关税都能富裕满仓,还不知培养了多少商人,又有多少百姓弃农从事别的工作。朕颁布限商之令,提商税之用意也在于此。朕坐在这位置上,还能兜得住事,若朕日后不在了,大清是在保成的手更加繁荣,还是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胤礽每次听汗阿玛假设那些“以后你继承大统会怎么怎么样”,“日后朕不在了会怎么怎么样”就大,他无奈:“汗阿玛您还未到四十岁,您怎么就想着退休不了?”

    康熙一听便是他那是害怕自己不在没人给他收拾烂摊,顿时黑着脸冷哼一声,严厉:“朕要你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发誓。”

    “民以为天,国以农为本,绝不轻易为利所诱,那超底线之事,更枉论受外来那些重商主义的影响!”

    胤礽认真:“儿臣知农才是本,绝不会受到外洋利益所影响。”

    康熙:“你可能保证日后若有政令,在农与商之间取舍,定会以农为先?你又如何能保证自己不会受到前的利益蒙蔽?你看看如今朝臣,再看看宗室,他们可还提及不得与外洋贸易,可还反对你?他们自己都去试上一试,因为那其的利实在太大了,利益动人心!”

    “农之重,必要重于商,外洋那些什么重商主义的,绝不可影响我国之政!朕也容不富可敌国之商人威胁到朝廷之地位,否则便有国被倾覆之忧!”

    胤礽知,若是不顺着汗阿玛的意思发誓,恐怕难以消去他的隐忧与不安。

    列祖列宗的牌位在明灭晃动的烛火,黑底,金字,沉甸甸而又庄重之,在这片黑暗的寂静,果真有一三尺有神明的敬畏之油然而生。

    “儿臣发誓,日后绝不会受利益之趋势,动摇国之基之举,农为国,必重于商,恳请列祖列宗在此见证,若儿孙有违此誓,必受重罚!”

    康熙那是嫌赚的钱太多,手了,心里不安。又听闻法兰西传来重商主义,英格兰国王便是被拥有大财富之人联合赶台阶。

    又面临朝臣提海上主权之疑,如此,才促使他将胤礽单独拎过来敲打。

    这也给胤礽敲了个警钟,他问:“儿臣是此前表现的对外洋贸易太衷,这才让您产生了儿臣可能走上重商的错觉?”

    治国之,犹如摸着石过河,前人之经验或许可以借鉴,然时代在改变,国家在变好,更先的技术现,代表着更多的治理问题。

    以史为镜,可知过去之兴替,他们可以以史为鉴,却不可完全照抄,因为谁都预料不到大清的未来。

    康熙:“朕不知仙兽是如何教育你的,也许它教导你的知识才是对的,却并不一定适合大清如今之国。朕知你是为大清之未来,日后万事行动前,定要三思而后行。”

    他能兜住外洋贸易,促使前无古人的外洋贸易心在福州建成,已是前无古人,更无以为鉴。

    “朕将你拉到这儿来发誓,又何尝不是在警告着自己?”康熙叹

    【大朋友有阿玛在前边收拾摊,而大朋友的阿玛自己呢?】他在心不安时,只能对着先帝的牌位,对着太皇太后的牌位静思。他把自己关起来,絮絮叨叨地说一通,然后自我消化。他不是万能的,他也会迷茫,也会挣扎,甚至会怀疑自己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可到了第二天上朝,他又是朝臣们的明君,是可以为太遮风挡雨的汗阿玛,任何事务都不能压垮他的肩膀!

    胤礽连连,乖巧跪坐在蒲团上,万分合。

    待康熙那忧虑劲儿过去,带胤礽回到御前,李天馥已经在旁等候了。

    胤礽一瞧,李天馥、陈廷敬、梁清標、索额图、纳兰明珠……等十几位朝廷重臣皆在于此。

    康熙:“有朝臣提,若要宣告大清海洋之主权,大清需要拥有自己的海上商路,拥有外洋商业据,更要派遣人去往各国驻扎。”

    几位重臣面面相视,李天馥率先站:“皇上,万万不可!”

    李天馥极不赞成大清对外行商业扩张,也不赞同参与与西方各国争夺各大陆据的泥潭之

    这位在朝请奏依靠海军获得海洋主权的老臣,第一时间将这对外扩张商路的说法给扼杀在了摇篮

    他说:“老臣在朝请奏宣告主权,目地是为了保护本国之民,而非行商业扩张。”

    否则与那些重商主义的法兰西人有何区别?!

    国之重全放在海外扩张上,那本国之地又有谁能潜心来治理?

    陈廷敬恭敬请示康熙:皇上应将治理重心放,大清地大博,如今还有许多地方未能治理明白。

    咽的准噶尔汗已经征服了布鲁特地区,击破哈萨克,再一步可就要染指喀尔喀蒙古了。黄河患年年都有,偶尔还会有些天灾人祸。

    北面边境虽与罗刹签订盟约,可只要边境无人,也许不过百年,罗刹又将卷土重来。边境之民北迁是一重事,签订盟约获得的贝加尔湖等土地,如何扶持那边的游牧族,又让他们听命于京城,又是一事。

    比起对海外的扩张,显然还是将治理重心放在陆地更为妥当。

    否则便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嘴边还未吞去,就馋远在天边的利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若非得求,恐怕最终一事无成。

    几位臣皆反对对外商业扩张,倒是在胤礽的预料之

    外尚书纳兰德趁此机会,将派遣去的使臣回书给康熙。

    使臣在文书如是写:西方之国,在各陆地之抢占据迫征服。国攻破弱国,向其派遣民众,统治弱国时,以役其国民,抢掠其品以供本国,一次积累大财富,达到以国养国之目地。法兰西对其攻占之弱国,便如猛兽撕咬嘴边的羊,而弱小之国只能任人宰割。而其对大清之态度,愿意大清海军之盛,国威之大,令其不敢来犯,于是放低段,恳请通商。

    臣不敢细想,若本国国力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