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分卷阅读48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来,脸稍缓,夸:“还是保成主意多。”

    康熙命南书房拟定圣旨,送至裕亲王府邸,令裕亲王前往皇陵将孤一人在那儿给先帝守陵的常宁接回。

    福全郁郁寡,离开紫禁城后,看看天还早,便找到京城最繁华的酒楼散散心。他要了一间非达官显贵要不到的雅间,叫上一壶酒,连续痛饮了三倍,这才松气。

    酒楼底有说书人在慷慨激昂地说着些什么,边有些吵闹,大堂客们兴致昂,不断地有人掏钱来递给小二,希望说书人再说得详尽一些。

    是了,最近每一家茶楼酒楼都改用了说书人来,比请舞姬舞,乐师伴奏都要赚得多,像这一家酒楼请来的说书人,那定是说书人的佼佼者。

    说书人:“那从外洋而来的传教士,见太医从针包的银针,顿时惊呼‘上帝啊,你竟然打算用这东西扎人给人治病?!’”

    有客在底起哄:“这红没见识,不知世上还有针灸这等医术!”

    说书人:“可不!”

    “只看那病哀嚎不止,只呼裂的病人,在太医的针灸渐渐柔和,那外洋传教士惊得都要掉在地上了,张大了嘴‘世上竟有如此化的法术,这定是上帝创造的奇迹!’”

    底传来哄堂大笑声,所有人都笑疯了。

    “好没见识的红。”

    “还上帝,大清可没有上帝给他们奇迹。”

    说书人:“从那以后起,这位原先以傲慢态度对太医不屑一顾的外洋人,变得谦虚起来,他跟着老大夫学习位、针灸,为了将大清的医术钻研透彻,又学起了汉字。”

    故事到了这儿,已经到了尾声,底客们的兴致显然还未过去。

    他们朗声对说书人:“再说,再来。”

    不够不够,不过瘾,还要更多!

    越来越多人主动掏钱,只希望打动说书人再说些有趣的故事。

    说书人一瞧小二送上来的银睛放光,轻咳一声,:“既然大伙儿都想听,老夫再来说说那外洋人学汉字的趣事。”

    叫好之声不绝于耳,那说书人又开始了:“却说那外洋人,为了学会咱们方方正正的汉字,如同小儿启蒙般,读起了《论语》、《孟》。”

    说书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他跟着朗朗上念‘学不死则忘’‘学不死则忘’……”

    “哈哈哈哈!学不死就忘,教导他的先生没被他气死?”

    “自己的己,已经的已,他分辨不清,咱们京城人说话有儿话音,他找了个当地人教他念汉语,也跟着儿啊儿地说上了,学了个两三年,变成了个京腔外洋人!”

    之后的故事,裕亲王没有再听去,膳吃完了,酒喝完了,而孤一人在皇陵的皇弟还不知要多少年后才能回来,他们兄弟几个,几时还能再把酒言一回?

    太不帮,恐怕也是对常宁当年之事心怀芥。可即使太帮了,福全也不认为他能说服皇上,说不定反而连累他挨一顿训斥,所以福全并不怪他。

    以前皇祖母在,她还能劝住皇上,现在皇祖母也不在了,再无人可动摇皇上心意。

    第259章

    福全刚到王府,便听家急切来唤:“王爷,您可终于回来了,前来传旨的公公都等您半个时辰了!”

    福全心:“传旨?本王刚从回来,现在这时候怎会有圣旨?”

    他不认为这么短短的时间皇上会改变主意,心反而不安起来。

    难是劝皇上未成,惹怒了皇上?

    不,不会,他自认与皇上兄弟厚,在皇上跟前还是有几分面的,加之皇祖母去了,他们这些在皇祖母心里惦记着的孙儿,皇上是不会在孝期里为难的。

    裕亲王没有犹豫,左右兵来将挡来土掩,无论皇上有何用意,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罚罚他俸禄。

    前来宣读圣旨的是乾清的一位大太监,魏珠,他比梁九功看上去更年轻一些,走的路,是当年梁公公一路爬上去的老路,这回都能替皇上跑向王爷宣读圣旨了。

    康熙:常宁此前犯错有叛国之嫌,险害国之储君折损于叛贼之手,罪孽重。朕念及恭亲王常宁已守皇陵十年,孝心天理可鉴。其清修苦修于孝陵,从未问京城王府拿过一分钱,吃苦耐劳,诚心悔过。而今皇祖母新丧,作为孙儿,恭亲王也应当前往暂安奉殿为她上香磕

    皇祖母在世时,曾为公主指婚,与科尔沁台吉联姻,待孝期一过,公主便要嫁。

    于是命裕亲王福全带领人,暂时前去接常宁,送其去祭拜皇祖母,暂时开恩典允其回京与公主一见。

    皇上旨意上半没有提及即将攻打准噶尔汗一事,只从人天理发,表示现在允许常宁归来只是暂时的,暂时的!

    至于之后会不会有将功折罪的机会,朕就是不说,你猜!

    福全惊喜极了,接旨后便捧着康熙命人草拟的文书看个不停。

    以他对皇上的了解,哪儿还猜不到他那是之前拒绝了自己,这会儿拉不脸?

    虽不知是什么导致皇上改变了主意,只要常宁回到京城,以他的才学定有办法立功洗刷罪名。皇上到底没有剥夺恭亲王的爵位,可见心里对这位兄弟虽不满意,却也还是没有放弃他啊!

    福全将圣旨收起来,微笑:“是太殿说服了皇上改变主意的?”

    魏珠微微躬:“王爷恕罪,才并未当值于殿,不知是何况。”

    福全了然,笑着命人送了魏珠一个红包赏。

    既然是殿,当时唯有太在现场围观了全程。

    待魏珠走后,裕亲王之母宁悫太妃董鄂氏问他:“皇上答应你将常宁接回来,这是好事,怎么反而心事重重?”

    “我之前还想皇祖母这一去,可就没人能劝住皇上了,”现在看来,太年纪虽轻,却能到令皇上改变主意。这其代表着太不再是皇上的附庸,继承人,更是已经成为了独立的,能够影响到皇上想法的特殊之人。

    董鄂氏:“自然无人能有老祖宗那样受皇上尊敬,你与皇上是兄弟,万一以后皇上错了决定,你还会袖手旁观不成?福全自幼时起就说,未来要个贤王,现在你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便是落无悔。”

    宁悫太妃年纪虽然大了,可她最懂得那对天家祖孙二人了,无论是老祖宗,还是皇上,都是里容不得沙的,一旦选择了跟着他们,只能一条路闷走到底。

    “是,到时候我不会袖手旁观,也一样会去劝。”

    那样的劝,或许比之御史更加有分量,也更加冒险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