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25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豆,后来倒是开始勤扫圈了,见着病就要单独抓了关起来。”

    对于罗用教育小孩的方法和态度,赵琛也很是有一些,他现在就是一个大龄男光,还未成婚,待将来成婚后有了小孩,他也打算这么养。

    这一边,二娘她们经过了一番准备工作之后,很快就把这个靠近巷的豆腐坊开了起来。

    凉州城粮价虽,但豆并不算很贵,因为豆这个东西无论在哪里都很好,凉州当地也有不少人植。

    二娘她们请人打了一大石磨,用这大石磨磨豆很快,如果是充分浸泡过的豆,只需磨一便已足够细腻,可以直接用桶接了,滤去豆渣,上锅去煮。

    豆腐用的依旧是酸浆,虽然最近这一两年她们也试过卤豆腐石膏豆腐,但最后吃来吃去,还是最喜酸浆豆腐。

    这边院里的豆腐一起来,凉州城许多百姓就都知了。

    先前城就有传言,说现如今与赵家人住在一的那个罗二娘,便是离石罗三郎的阿姊,现如今这豆腐一起来,更是坐实了这个传言。

    罗二娘她们这回来的豆腐,定价是一文钱两块,比离石县那边的价钱要一倍,若是跟西坡村相比,那就不止一倍。

    因为在这凉州城,不仅豆比离石当地贵了些许,柴薪清皆不易得。

    这个地方降雨比较少,草木生不如离石那般葱茏,柴薪的价钱自然也就些,汲也不算便利,二娘她们豆腐,都要另外钱雇人打

    不过凉州城的商贾富们都觉得这个价钱十分公一文钱就能买到两块掌大小的鲜豆腐,大伙儿都觉得值的,就算是家境不怎么宽裕的人家,偶尔也能买一两回吃个新鲜。

    这两年他们凉州城的日也比从前好过一些,城里的羊绒买卖和皂买卖都很红火,往来的商贾也比往年更多,当地百姓只要肯与人卖力气,多少也能挣得一些钱粮。

    罗二娘她们这个豆腐作坊刚开张没两日,生意就很火爆了,来的豆腐日日都不够卖。

    为了多些豆腐,她们每日天不亮就起来活了,一直到天来,还要上油灯再一两个时辰。

    常言,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豆腐卖豆腐这个营生确实是辛苦,尤其这个年代都要靠人力,石磨要靠人力来推,清要靠人力来挑,那一筐一筐的豆腐搬的,也都要力气。

    然而卖豆腐虽然是小买卖,积少成多,挣钱速度却也相当可观,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劳作当,二娘手上的资金又飞快地积攒起来。

    就是她们这边一忙起来,织衣的活计就没有人了,在凉州城当地,羊绒的价钱比石州那边不少,这个钱不挣也是比较可惜。二娘并不知,殷大娘妹俩现在已经在来往凉州城的路上了。

    “二娘,我来舀些浆。”这一日,罗二娘她们正忙着,院里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人声鼎沸,有一个邻居提着一个木桶过来,对罗二娘喊了一声。

    “哎,你尽舀去。”罗二娘这时候正站在灶台边搅着大锅里烧着的豆浆,听到她说要来舀浆,便也转过声对她说话。

    这豆腐多来的浆,近来倒是被这凉州城的人开发新的用途来。

    从前她们西坡村的人豆腐的时候,除了留少量浆发酵成酸浆,多余浆大多都是直接倒掉,也有不舍得倒掉的,就拿去煮猪。而这凉州城的人,却把这洗涤剂来用,洗碗洗衣服洗洗脸,都能用得上。

    这件事说起来也与凉州当地比较缺有关系,当地百姓用大多十分节省,刚开始是那奚姓父看那豆腐多来的浆温温的,也净,就直接用它洗手洗脸,洗过几天之后,竟发现自己的手和脸竟比从前看着净了不少。

    这件事被传开以后,时常便有人提着桶到二娘她们这个院里来讨要浆,这东西二娘她们自己留那么多也没什么用,于是也很大方,只要有人来要,就让他们自己随便舀。

    不过这院里人本来就多,这时候又添了一些来舀浆的,有时候难免也会显得拥挤杂

    再加上豆腐的时候难免也有一些汤汤的,被大伙儿这踩来踩去,整个院就显得有些泥泞不堪。

    二娘有心想要买些泥回来整治整治,偏这凉州城的泥又贵得吓人,从前在她们村里,一担土泥不过五六文,一打听这边的泥价格,二娘当即就有些打退堂鼓。

    凉州城这里的泥大多都是从安城过来,厂价本来就比较,再加上运费以及商贾们在转手的过程剥去的利,一担泥没有七八十文不来。

    赵琛听闻了这件事,便让人送了几担泥过来,他们这一回建造的这一家客舍,也是要用到不少泥的,因为用量大,联系到了一个专门贩卖泥的大商贾,价钱自然就比市面上要稍低一些。

    二娘她们用这几担泥找平了那个院的地面,然后又在院两边靠墙的位置,砌了两排半人的类似洗衣池的结构,池外都有搭放木架的地方,压豆腐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豆腐筐架在上面,然后从筐里来的浆,就会落到面的槽里。

    这两条槽又与院的两个池相连,那两个池就建在这个院大门外的左右两侧,不足半人,约莫两尺见宽,倒是比较,那里面能装很多浆

    往后这附近的左邻右舍想要浆,就可以不用再到院里面去与罗二娘她们讨要,甚至连招呼都不用打一声,自己拿个桶过去打来便是。

    有些原本与罗二娘并不相熟,因为生活比较拮据也从未买过豆腐的,从前也是不太好意思到她们这里来打浆,这会儿见她们家院修起了两个大池,好多人都去打,他们便也去了。

    用这洗衣服洗澡,上就会带有一淡淡的豆香味,大伙儿都这个味,说是好闻。

    有一个从安城过来的儒商,接连在好几个当地百姓上闻到这以后,便有些好奇,一问之,得知这其缘由,当即大发慨,还自作主张给罗二娘她们家门的那两个池,取名“素心池”。

    “素”字乃有洁净之意,将这两方池取名素心池倒也合适,一来自然是夸赞罗二娘素心之意,二来便是指这池有洁净之用,另外,隐隐又有劝人向善之意。

    虽是没有经过主人家同意就擅自给别人的池取名字,但是不得不说,这名字取得还不错,凉州城的百姓也都觉得好,然后这名字很自然就传开了。

    然后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