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2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次提醒了他,这时候是在公元七世纪,而不是他记忆的二十一世纪。

    林家那两个老人,最终也没有妥协,而是采取了的态度。

    他们把林秋媳妇的娘家人给找来了,说这新媳妇不通家务,近来她那两个嫂嫂不好,林母年纪也大了,没人能教她,不若让她先回娘家去小住一段时日,待学会了再过来。

    第141章 领导者

    林父林母此举,既是给林大嫂林二嫂一个代,也是给她们的一个威,谁若是不想好生在林家过日了,那便都回娘家去吧。

    林大嫂林二嫂果真也有几分害怕,在这个年代,寻常人家的女儿嫁以后,娘家哪里还能有她们的容,又不是家家都有一个罗三郎。

    若她们也像六郎媳妇那帮被赶回娘家去,里都丢完了不说,就连人品也会受到质疑,婆家人若是有意为难,迟迟不去接人,那更是要把她们架在火上烤。

    于是就这样,林大嫂林二嫂“病好了”,家里又有人家务了,男人们便也都开始活,豆腐,整个林家院慢慢又开始运转了起来。

    只那林秋媳妇,却是万万也想不到,先前还对她疼有加的翁婆,关键时候竟然能给自己来这一招。

    也怪她自视太,在娘家那边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耶娘的心,待到嫁门去,还不就是一个寻常媳妇,她那娘家也只是寻常农,又不是什么门大,谁人还能捧着她不成?

    那一日,林秋媳妇被她父亲带西坡村的时候,是一路哭着回去的,叫好些人看了闹,连许家客舍这边也有不少人议论。

    “你说我是不是得太过了?” 瞅着空,罗大娘便问罗用

    “阿姊可是心了?”罗用问她。

    “她毕竟年岁小,家里又总惯着,有些不晓事也是寻常,倒不一定就是个不好的。”看那林秋媳妇这般,罗大娘不禁也想起自己当初刚过门的光景了。

    她实在也是没料到,林大嫂林二嫂发力起来,后果竟然这么严重,也没料到林父林母这回竟是了狠心。

    “阿姊不需介怀,她若果真是个好的,早早吃了这个教训,也是有益无害。”罗用说

    在罗用看来,无论是多么年轻也好,胆敢对人张牙舞爪,就该好被人甩耳光的心理准备。再说这林秋媳妇也不是当面锣对面鼓地与罗大娘对峙,尽在背后耍心,罗用对于这样的人尤其不喜。

    时间二月份,天气也一天一天和起来,泥作坊那边的生意也是一日好过一日。

    来他们泥作坊活的人,也比冬前更多,很多人都是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他们听那些挑泥的脚夫说,罗家泥作坊的待遇很好,每日能两顿的,午还要另发一些吃让工人垫肚

    听说工钱也不少,有些活计是计件,比如说摔泥坯,每个泥坯的价钱就都是定好的,你自己能摔多少泥坯就能拿多少钱,还有一些是固定工资,每日一文半到三文不等。

    拿钱最多活计最轻的,就非那看火的工作莫属了,就是要时时警醒着,若是一个不注意,很可能一窑的泥就都作废了,那可是大窑,那一窑泥能卖许多钱呢。

    听闻那罗三郎倒也不叫他们赔,就是记着,这一窑的泥烧来是个什么品质,是最好的还是等的还是最差的还是本不能用的,那边都有专人记录,最后一个月汇总来,成绩好的还能拿奖金,成绩越好拿得越多,成绩差的倒是也不扣钱,就是差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他们就要换人了。

    “你们是没看到,从离石县到西坡村那条路修得有多好,又平整又固,整个跟镜面一般。”

    “那踩在上边还不得打啊?”

    “哈哈哈!”

    “倒是在上边划了些纹路,防的。”

    “果真能有那般平?”

    “自然,推着车走在那上,就跟走在天上一般。”

    “你们这不是都挑担呢,哪里来的车?”

    “那离石县城外边就有租车的,大车一日一文钱,小车一日半文钱。”

    “那也不便宜。”

    “那大车一回能运三五担呢。”

    “……”

    很多人听过了这些脚夫们的描述,都很想去西坡村看看,于是便有村人结伴而来,有些个讲究一的,还能背个包裹,在里放一两件换洗的衣,还有一些人就很简单,往怀里揣几个杂面饼,直接便门了。

    待他们走到了离石县城一看,这人来人往的,竟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闹几分,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果然有一条异常平整的土黄泥路,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是西坡村了,就算是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也绝对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

    那泥作坊整日都是一副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每日里吃得饱饱的,大伙儿上都格外有力气,在一群群或壮或消瘦的男人间,偶尔也能看到一两个女

    这些需要养家糊的女起活来半不比男差,不过作坊的那些人,还是会尽量安排相对轻省的活计给她们

    “嘿!闪开!闪开!”几个新来的这一愣神,倒是挡着儿了。

    只见那边疾步走过来一个拖着车的女,她那车瞅着也奇怪,四个的,每个约莫只有拳大小,那车板离地面很近,其还有一个半人的拉把,这时候她那车上摞了不少泥坯,瞅着就很重,不过这作坊周围许多地面都是铺了泥的,又几乎没有坡度,她一个女拉着那一车泥坯走,倒也不显十分吃力。

    罗家的泥作坊不怎么挑人,基本上只要来了,就都能上工,不过那些不好好活的懒,他们也是说踢就踢,这倒是很符合罗三郎的一贯作风,他若是能容得有人在自己摸鱼,那便也不能有那棺材板儿的名号了。

    辛苦一天之后,晚饭总是比较丰盛的,像汤还有这些都是很平常的,粟米粥也是经常熬,偶尔还能吃上包啊煎饼啊这些东西。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这样的伙,就是在自己家也不是经常能吃上的,更别说来给人工了。

    吃饱喝足,讲究的还能洗漱洗漱,不讲究的就可以直接睡觉了,还有些个闹,睡觉前总要一堆一堆地凑在一起说闲话。

    他们的工舍就建在泥路北面,跟村是同一个方向,距离他们平日取土的那片山坡有些距离,据说是因为担心那个山坡来。

    这一整排的工舍,每一间屋里都是同样的格局,四四方方一个大屋,再在里砌一个大火炕,晚上睡觉的时候七八个人就在那炕上躺一排,倒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