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18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折叠伞?”

    “先不忙这个,还是以农务为主吧,若有余力,便多烧一些土泥。”罗用摇

    “若往常那般,不肖多少时日,这折叠伞便要在安城时兴起来。”那唐俭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把伞被他带回安城,他那边一用起来,肯定很快就会有人跟着学样。

    许二郎不想白白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这时候时间已经是九月份,秋收后很快就是冬季,他们许家客舍上就要迎来达数月的淡季,既然有这商机,他自然就想多赚一

    “那把伞,唐公未必就会自己留着用。”罗用笑了笑,摇

    “师父是说,他可能会把那把伞献给圣人?”罗用若是不说,许二郎倒是没想到这一茬。

    “谁知呢?”这事谁也说不准,再说罗用对唐俭此人也是知之甚少。

    若是单说社会现状,这时候虽然也有普天之莫非王土的说法,但时许多名门望族还是很清的,甚至还有很多人看不上李氏父,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贵族。

    通常印象的封建王朝,一个臣在外执行公务,途得了一样新鲜什,不用说,肯定是要拿去献给皇帝陛,够不着皇帝陛的,就退而求其次选择皇啊皇妃啊甚至是外戚啊或者是自己的上司啊之类,但在唐朝这时候,况就有不一样。

    唐初这时候,社会上还有着比较重的魏晋之风,大家都比较要脸面,溜须拍还没有成为社会风气。

    这时候的很多人都看重名声多过实实在在的质利益,别个不提,就说魏征此人,听闻他每次给皇帝写谏言的时候,都要单独另抄一份拿去史馆,让他们把这些话写在史书上,听说李世民在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也是气得不行。

    但不怎么说,要脸面重名声,总归还是比不要脸好得多。

    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大家都很看重自己的名誉,几乎人人上都有一骄傲,其让罗用印象最刻的,是一个名叫柳范的侍御史。

    事的起因是吴王李恪,李世民的一个儿,这家伙喜打猎,踩坏了百姓地里的庄稼,于是柳范就在朝堂之上把他给弹劾了。

    李世民护崽,他说,权万纪辅佐我儿,却不能使他行为端正,他有罪,他该死。

    柳范一听,当即就把他给怼了回去:“房玄龄辅佐你,也不见你停止狩猎。”

    皇帝很生气,但他也没有当场就把柳范给怎么样了。

    所以说,虽然确实是封建社会,但跟后面的那些封建社会,多少还是有不一样。

    那些氏族弟,对于某些想要地的平民阶层来说,确实是一极不公平的存在,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里面的很多人,确实也是有骨气有风度的。

    在这大环境,唐俭究竟会不会把那把伞献给皇帝陛,那还真不太好说。

    很多在后世的许多王朝,乃至于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被人们视作理所当然的事,在这时候,却未必如此。

    许二郎抠了抠自己的胡茬,心里琢磨着,万一那唐俭果真将那把伞献给了皇帝陛,结果没几天,他们这边又了好些折叠伞在安城销售,搞得那些富贵人家的老少爷们人手一把,这个……好像确实有不太妥当。

    算了,还是多烧些土泥吧。

    目前他家师父虽然还没有说什么,但西坡村有不少村民都已经开始讨论修路的事了,若能在今年冬天里修一条通往县城的泥路,那么往后他们村的豆腐想要卖去可就比现在容易得多了,运输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这件事如果决定来,那么今冬他们将会用到大量的土泥,就算许家客舍的生意淡季,他们兄弟几人一起在泥作坊活,也能有些收

    至于地里的活计,他们最近一日两文钱再加两顿饭的工价,从城里寻了不少帮工,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就能轻省许多。

    原本还担心师父会责怪他们懒怠,没想到罗用得知这件事以后还很支持,还说了一些钱财就是拿来的云云。

    他们这些弟却是从小节俭惯了的,这一次若不是因为活计实在太多自己不过来,也不肯钱雇人。

    对于师父的教导,他们虽然一时还理解不了,但也都好好听着,很多时候,师父所说的话,往往都需要过很时间以后,他们才能真正会那其理,所以师父的话总是对的,即便他们现在一时还有些接受不了。

    这些弟们对于罗用的信任是有些盲目的,罗用本人也知这一

    从前的罗用并不喜被人以这样的方式信任着,总觉一旦接受了这样全心全意的信任,就要为对方的信任负责,他并不认为自己可以负得起这样的责任,也全然没有这方面的意愿。

    现在终究是有些不同了,现在的罗用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的信任,从这些信任之汲取力量,相应的,也承担起他们对于自己的期许和依赖。

    无论是付还是索取,都需要勇气,罗用现在还在学习阶段。

    被唐俭等人这么一耽搁,时间又过去两天,羊圈那边,罗用的几个弟这一日就要收稻了,村里的秋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行着,罗用算了算,这时候开始造打谷机,应该是赶不上趟了,脆还是明年再说。

    安城那边的玉米差不多也该成熟了,在这个节骨上,稍微低调一总没坏

    那些占城稻的收获还不错,但是与罗用在后世见过的密密麻麻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的金黄稻田,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这时候一般,一亩地产粮也就二百斤上,跟后世那动辄上千斤的稻田,本没有什么可比。那稻穗得稀稀拉拉的,稻谷颗粒也不饱满,看着就带着一荒芜的气息。

    “没想到这稻竟然真的能成。”罗用的那几个弟却很兴。

    稻谷这个东西在离石县当地是很金贵的,本地并无产,一向都要从南方那边运来,这时候他们自己竟把稻来了,如何能不兴。

    “产量倒是不及谷。”杜构惋惜。当地人所说的谷,指的是未脱壳的粟米。

    在这个以填饱肚为主要目标的年代,产量自然是最重要的,这占城稻在南方山区有较的推广价值,可以在旱地植,生周期较短,一年可以两季。

    但是换了北方,在西坡村这样的地方,肯定就不了两季了,不知是因为温度不够还是什么原因,产量也不太,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推广价值了。

    “自己的米,再如何也比外买来的实惠。”能稻米,罗用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