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18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活儿也给了郑氏母女。

    皇天不负有心人,闭关数日之后,罗用终于从一堆不起的打印纸,找到了一份十分有用的资料。

    这一沓打印纸,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时候,从网络上载打印来的资料,那些个太专业的罗用一时也没多看,他只对那里面的一份资料兴趣。

    只见那一张A4打印字上写着这样一个标题——陕西省利科学研究所土工研究室。

    哈哈哈!

    黄土原上什么玩意儿最多?黄土啊!

    第116章 安邑池盐平陆石膏

    这烧黄土又叫土泥,主要原材料就是黄土,另外还有一二成的消石灰,以及不到半成的半石膏。

    黄泥好办,他们这儿到都是,消石灰也就是熟石灰,用生石灰加便可得到,每一百斤土泥仅需要一二十斤消石灰,用量也不算特别大。

    至于半石膏,也可以买天然石膏回来加工,这个简单,稍微控制着些火候,把固石膏烧成粉末状即可。

    自打他们这里开始造纸,石灰的用量日益增多,然后最近就经常有人到他们这一带来卖石灰,推车的挑担的都有,罗用若是瞅着合适的,也会买一些。

    石灰这个东西西坡村不产,但它也不算什么稀罕,有些村的村民在自家附近的山上若是能找到灰石的,将那些石拣回来堆一堆,用火烧成粉末,就能担来卖钱了,一担石灰若能卖个七八文钱,就算是比较不错,近来卖石灰的人越来越多,价钱也就越来越低了。

    早前就是买一些回来造纸,用量不是太大,一担石灰无论是五六文还是七八文,罗用都没觉得贵,这会儿用来烧土泥,这个价钱就不算便宜了。

    另外,这个时代的石膏只在药店有售,罗用也担心价钱会比较

    这一日天未亮,罗用早早便与那些城送货的定胡人一起发了。

    前两日过雨,城的土路上有不少,罗用倒还好,毕竟还有一辆驴车,那些定胡人全靠两条走路,不多会儿就踩了满脚泥。

    罗用这一路都在寻思着用土泥铺路的可行,那土泥是以黄泥为主料,在度上比普通泥要低一些,用来修建沟渠防渗防漏还行,若是用来修路,踏的,怕是吃不住。

    也许他们可以在这条大路的一边用土泥铺一条小,用于步行和自行车通行?

    等到这个土泥烧来,罗用首先要建几个发酵池,用于杜仲胶的生产,然后再开始修建沟。

    再接来大约就是修路事宜了,这件事罗用不可能自己一个人,还得看看其他人的意思,毕竟那石灰和石膏都是需要钱买的东西,罗用自己现在还欠着一债呢,不起那个钱。

    心里想着事,一个上午的行程也就不显得那么漫了,待到城以后,那些定胡人送货的送货,卖货的卖货,罗用直接就往药铺去了。

    离石县城总共也就一大一小两间药铺,从城门这条大路去,前面没多远的一条小巷里,就有个小药铺,那家药铺碑不错,罗用从前在县城里行走的时候,也曾听人提起过,于是这一回他就先去了那里。

    “三郎今日怎的来了?”这药铺的老板也是坐馆的大夫,是个四十的清瘦男人。

    “我来买些石膏。”罗用笑

    “你买石膏何用,可是为了清火?”店家说着便往柜台那边去了,手里拿个小秤,就要去开装着石膏的木柜格

    “我买来别的用,要多买些,这石膏价钱几何?”罗用问

    “你要多少?”对方回

    “价钱若不是太贵,我便先要半担。”罗用回答说。

    “要那么多?”对方吃惊。

    在这个年代,石膏这个东西除了药,还没怎么被开发其他用途,这店老板实在想不通罗用买那么多石膏要什么用。

    但他也没有多问,只说:“我库里还有一斗多上好的安邑石膏,不过你若不是用来药,一般的石膏应也可以,我库里还有两斗半平夷县那边产的石膏,你若是要,八文钱拿去就好。”

    “?”罗用吃了一惊,两斗半的石膏,竟然只要八文钱,这东西比他想象的要便宜啊。

    “你以后若是还要,我就帮你跟平夷那边的脚夫说一声,让人直接担了石膏送去西坡村,一担约莫要给个十二三文。”对方又

    “那便劳烦先生了。”罗用连忙谢。他虽然不了解行,但从平夷县城到西坡村,光脚程都要两天时间了,若是从远一些的地方过来,路途更远,一担石膏卖十二三文钱,怎么着都不算贵。

    “那有什么,那些石膏天生天的,品相差的也不好药,你那边若是用得着,倒是能给那些脚夫添一项营生。”给人当脚夫肯定没有自己挑石膏卖挣得多啊,再说若是卖去西坡村,回程还能稍些豆腐什么的来卖,也能挣钱粮。

    买好了石膏,罗用赶着驴车从那条小巷里来,外面就是离石县城最宽敞笔直的一条大街了,这时候正是午,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也有些闹。

    那一边,刚好有几个挑担的脚夫走过,罗用抬望过去,就看到他们肩上那被重量压弯了的扁担,脸上上的汗,还有糙脚掌上着的破烂草鞋。

    这样的辛苦,在这样的时代,是很平常的。

    只是这一次,罗三郎不再垂一垂睑,然后带着些许复杂的心从他们边走过。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驴车上看着这些人,等人走近了,还笑着与他们打了个招呼。

    “你们这是担的什么,要担去何?”罗用笑问。

    “这是从安邑过来的池盐,要担去氏商行。”打那个脚夫放,拿斗笠扇了扇风,笑问:“足可是罗三郎。”

    “你怎知我是罗三郎?”罗用对前这些人一印象都没有。

    “都言罗三郎得斯文俊秀,又有一特别神气的大驴,刚才远远瞅着,我就猜你是罗三郎。”这人常年被太晒得黝黑,一笑起来,那一大白牙就显得特别白。

    “我听人说,安邑的石膏也是极好的。”这也是罗用刚刚从药铺里听来的,这时候的安邑,也就是后来的运城,那里有个运城盐池。

    “产石膏的那是平陆,离我们安邑不太远,不过他们那边在都畿陕州,不在咱河东。”对方给罗用解惑

    “原是如此,倒是我错了。”罗用在心里默默记这件事,这年也不像后世有互联网,有什么不明白随时都可以上网查,所以记忆和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

    “这么远的路,你们怎么不用车推?”罗用又问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