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17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这大几十年过去,如今天又太平了,离石县城渐渐地又富庶起来,余阿婆的儿儿媳也都能挣钱,自家院里又租了两间小屋去,每月也能有几个项,余阿婆每日东家走西家逛,若能说成那一桩量桩的亲事,也是能有一些项。

    这日瞅着是一日好过一日。

    可惜她家那没有享福的命,当初最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怎的就不能再多活个三五年呦……

    “阿婆,你可是哭了?”前赶车的后生问她。

    “无事哭个甚。”余阿婆笑了笑,问那后生:“今日的草纸可卖得了好价钱?”

    “还是原来那价钱,我耶娘都说,等再过些时日,怕就没有这么好的价钱了,现在整日就想多些草纸。”那后生回答说。

    “莫要累得狠了,还是。”余阿婆言

    “也没有那么累,比地轻省些,自打有了这,又能拉车又能拉磙,省了许多力气,我翁婆都说阿婆帮咱买了一。”那后生说

    “这有甚,回还要买些什么,都与我说,我帮你们寻摸。”余阿婆乐呵呵

    车在黄泥路上慢悠悠走着,天上太很大,路上的行人却并不怎么嫌着大大的斗笠,一路上有说有笑。

    待他们行到了小河村,映帘的就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还有河滩上那许多正在造纸的村人,在小河村两旁的石滩上,晒着一架架的草纸,夏风拂过,带来阵阵秸秆的清香……

    此时此刻,离石县外,有一行人正沿着城门外的土路缓缓向着城门走来。

    细看那些赶车的人,一个个面黑黄,衣着简陋,他们有些人赶着车,有些人赶着驴车,还有些人则是自己推车,一路上风尘仆仆,汗浸透了衣裳。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车上装的是什么?”守门的官兵见到这些人,便把枪一横,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离石县城的城门也有官兵把守,但并不是每一个城门的人都会被拦问话,一般如果是当地的熟面孔他们肯定就不问了,至于那些骑着锦衣华服的,他们一般也不问。

    这些人显然也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被守城的官兵一问,有几个人面上就现几分瑟缩,好像是了什么坏事一般,还有那一两个傻大胆,摆一副随时准备跟人架的阵仗。

    “我等乃是潞州人,车上装的全都是油纸。”队伍里面走来一个材削瘦的年轻人,伸手将自己的路引捧到那名问话的官差面前。

    第112章 油纸伞

    那潞州地石州东南方向,从他们离石县这里过去,要先穿过吕梁山脉,到达汾州,然后再一路往东南方向而去,再穿过一整个汾州,便能到达潞州地界。

    这一行人乃是来自潞州鼓腰岭,正是那潞州的西北角,直线距离来说,那地方距离离石县并不算十分遥远,只是那鼓腰岭原本也是地山,从他们那里前来离石县,要先过太岳山,再过吕梁山,此间路途艰辛,自不必说。

    这一路风尘仆仆,好容易来到了离石县,在城门又被官兵拦,虽然最后还是顺利了城,但有些人依旧难免心忐忑。

    早些时候,他们村的樊氏兄弟来与人脚夫,商队停留在离石县西坡村那几日,刚好赶上罗三郎教人草纸,他们学得了手艺,回去以后便也造起纸来。

    造的却不是草纸,而是以麻杆代替秸秆,造了一批麻纸,又抹上桐油,卖与城商贾,很是挣得了一些钱财。

    村人人艳羡,那兄弟二人却并不满足,还说石州的离石定胡一带商贾众多,天南海北的人都有,若是他们知鼓腰岭有价廉的油纸,将来肯定也会有人到他们那里去买货。

    他们将那造麻纸的手艺教与村人,让村人跟他们一起来离石县卖油纸。村人因为很想学这一门手艺,于是纷纷应,只是待到门之后,这一路行来,便觉艰辛,又怕遭遇歹人,每日里吃苦受累,担惊受怕。

    “大郎,如今已是到了离石县,你说咱这些油纸,要怎么个卖法?”城以后,上就有人向那樊大郎讨主意。

    “便先在这边卖卖看吧。”樊大郎见城门旁边的墙蹲着几个卖石竹的,便率先将自家驴车赶了过去。

    其实这个油纸究竟要怎么卖,他心里也没个章程,当初凭着一腔,也想学离石县这般,将商贾们引到他们鼓腰岭。

    可是这一路上村人们不断发的质疑,让他的心里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起来,想着是不是自己把事想得太简单了,仅凭这一样油纸,真的能让那些商贾不远千里跑到他们鼓腰岭去买货吗,这一路的艰辛,到来莫不是要白辛苦一场……

    年轻人抬起袖脖颈上的汗混着泥土,在他的衣袖上留一片乌黑的汗渍,让他原本就不净的衣裳显得更脏。

    在这炎炎烈日之,他的心里蓦然生几分后悔,如果当初不整这些事,如果不把造纸的技术教给村里的其他人,每日只自家关起门来造纸卖纸,日必定会过得安稳而富足。

    “阿兄,你可是着了?”旁边一个面容敦厚的少年郎声问他。

    “无事,我有些累了,歇歇便好。”樊大郎面上笑着,心里却止不住地想,若是不能将市场打开,将来他们一个村的人造那样多的麻纸,如何还能卖得了好价钱。

    “你们这油纸怎么卖?”最近离石县常常会有一些外来的商队,运来各各样的货,于是很多人就都盯着城门这边,这会儿见他们这行人了城,附近酒肆就三三两两过来几个人。

    “两文钱一张。”樊二郎见有生意上门,连忙从自家驴车上拿了一张油纸打开来给对方看。

    他们这次带来的这油纸都是很大的一张,薄厚适的纸张上,两面刷上桐油,那纸张吃够了油,就显得十分透亮,糊在窗上,又结实又亮堂。

    像这样的窗纸,从前也是比较贵的,糊一个窗,往往就要好几文钱,非是小富之家,也不能舍得这个钱。这回他们运来的这些油纸,每一张都够糊一个窗的,一张只要两文钱,稍稍殷实一些的人家,应也能拿得这个钱,再说他们也听闻离石县的百姓都颇为富庶。

    “若是多买,可有便宜?”围上来的那几个人,一听这个价钱,睛就都有些放光了,但这些人毕竟不是寻常过日的人,而是商贾,心一喜,面上就都掩住了。

    “我等乃是从潞州鼓腰岭而来,路途遥远,运输不易,两文钱一张已经是最少了,诸位若能亲去鼓腰岭买货,价钱自然就要便宜许多。”樊大郎对那几人拱手

    “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