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总受) - 2 祭典之ri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安十四年,北域君王唐希瑞突然去世,死前留的遗旨却并非要传位给皇太唐卿,而是要让年仅十三岁的五皇唐却来那亿万人之上的君王。

    朝廷大臣议论纷纷,局势一片混。经过数次多方扯后,他们多数人至少在表面上认同了先皇被那妖妃阙清秋迷得神志不清的说法,并且联合起来试图让那圣旨作废,拥立其他皇为君王。

    至于拥立的是哪位……端看他们各自如何站队了。

    然而这次浩浩的、联合了多方势力的抗旨行动却不太顺利。

    最先,是被人们私底冠有“妖妃”名称的阙清秋人间蒸发,不见踪影。

    随后,是各个皇甚至是皇太的发声,不约而同的声援唐却,表明自己对唐却登基持无所谓、赞同抑或是非常满意的态度。但总之,没有人反对。

    再后,是民间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颜狗)们不知从何得了唐却的影像,自觉认为人到这地步,必然差不到哪儿去。然后百姓们翻了先皇那些荒唐决策、风韵事,又胡编造了些唐却的真善事迹,唐却在民间的呼声一起来。

    最后,是北域星命阁。

    大司命发话了。

    “北域之君,必为唐却。”

    这是警告,也是最后通牒。

    臣们讪讪地闭上了嘴,面上一派平和的装作无事发生,开始纷纷恭维起唐却来,所谓的贺礼般送。而背后有多少人忿忿地咒骂一气之摔碎了多少老古董清醒后又心疼得不行这些事……不说也罢。

    于是事成定局。

    唐却登基当日,行了祭典。

    雪纷纷扬扬,自北域上空飘落、散开。年幼的君王念着祷词,底的人群自君王现的那一刻,便安静无声,似是怕惊扰了什么。分明是冗晦涩的文字,他念来却显得畅至极。加持了法术,所有人都能听到唐却的声音,清冷、平静、悦耳,如同玉石轻微碰撞。

    北域的君王,服饰向来是白衣袍底,绣着金龙,缀着繁复的金边纹路。而祭典的服饰,依旧是白袍底,却只以银丝线绣上三两只仙鹤,纹零散几近于无,一望去像要那白茫茫一片大雪

    唐却一发丝被淡金发带松松地系在背后。

    随着祷词不断被念,银白从发开始缓慢地蔓延。当发梢都全变为银白时,北域数百年来一直都在飘扬着的雪突兀停了,云雾散开,被藏在的太来,光终于毫无遮挡的撒到人间。

    天晴了。

    唐却神平静地结束了已步尾声的祷词。光轻微映到他浅淡的瞳孔上,反玻璃般易碎的剔透光泽。

    有大臣大着胆偷偷抬,正对上了唐却的视线。那平静如毫无波澜的一潭死,又若死寂的枯井,晦暗不明。

    那大臣觉自己彷佛是被命运扼住了咽,窒息瞬间蔓延上来。他慌忙低,又不敢有大动作,只涨红着脸,发嘶哑的“嗬嗬”声。

    视线刀一样剜着他的,让他无所遁形。大臣才恍然想起四年前的事来,瞬间静若寒蝉。

    唐却收回视线,看向大司命,平静地,没有错过大司命里一闪而过的兴味。

    老神

    唐却垂,掩住了瞳孔稍稍漫上来的血

    ︿

    ……太安十四年,瑞君唐希瑞去世,传位于年仅十三岁的五殿唐却,朝廷大臣联合反抗。

    五殿生母、贵妃阙清秋失踪,各殿声援唐却登基,民间对唐却呼声涨。

    大司命言:北域之君,必为唐却。

    大臣反抗无果,七日后,唐却登基,改年号为天和,帝号冬君,并举行祭典。

    祭典上,冬君念祷词后发尽数银白,北域雪停,天晴一日。

    民间自发成立冬君的拥护者,并私以为“雪帝”之名更为适合。

    十五日后,冬君开始清洗朝堂,数家一夜之间被灭,血成河。三个月,朝堂大换血,上千人被抄家押大牢,或是当场击毙。与此同时,《北域法令》更新,换为了更为残酷的模式。

    ……

    如此桩桩件件,血腥而又残酷,令人不自觉浑发寒。

    “暴君”之名传开来。

    ——《北域通史(私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