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 - 分卷阅读16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礼乐崩坏,官民反,前朝大势已去,我上辈的祖先兵壮,治军有方,取而代之乃顺应时势啊。有何奇怪?”

    “三郎,你祖先是何时关的啊?”二郎突然开

    史瑶意识看二郎,见他脸很奇怪,无法形容,“二郎怎么了?”

    “他是明朝人。”三郎解释,“你死后近二十年吧。”

    二郎忙问:“你没骗我?”

    “你知吴三桂吗?”史瑶问。

    二郎:“没听说过。怎么了?母亲。”

    “他领三郎的先祖关的。”史瑶,“吴三桂十分有名,妇孺皆知,你不知,说明你死后很久吴三桂才得势,三郎没骗你。”

    二郎听到这话,不知为何突然松了一气,“嗯”一声,给史瑶夹菜,“母亲,我们用饭吧。”

    “儿,别想以前的事了。”自二郎生,史瑶见二郎笑过哭过闹过委屈过,从未见过他神黯然,摸摸二郎的,“明朝后期主弱臣,你祖父带着他的左膀右臂到明朝末期,想改变颓势也得费好一番功夫。别说你只是个木匠。”

    二郎望着史瑶,言又止,“母亲……”

    “阿兄,母亲说得对,你不是祖父,也没有舅公这样的帅才。”三郎放箸,“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有舅公这样的人,你住在也见不到。

    “即便你偶然得知舅公的存在,你边的小人发现你想重用舅公,也会想法设法诋毁舅公。你如果想收拾他们,他们极有可能先一步把你毒死。”

    二郎脸骤变。史瑶看着心疼,“三郎,别吓唬你二哥,明知他胆小。”

    “孩儿说得难不是实话?”三郎看一二郎,转向史瑶问

    史瑶倾捧着二郎的小脸,柔声,“别怕,都过去了。”

    “我听三郎说明朝皇帝也炼丹。”大郎,“皇帝边的小人想毒死皇帝,皇帝日防夜防也难防。不说旁人,就说祖父,如果不是三郎发现的及时,后果只有两个,祖父认为神丹没用,不再吃神丹,改吃别的,慢慢痊愈。再有就是继续服用神丹……”

    史瑶:“大郎说得对。一个小人想糊君主很难,一群小人想糊一个人,明如你祖父也会。对了,刚才说到哪儿了?”

    “地图啊。”大郎

    史瑶:“用过饭我们就画。”

    “孩儿给母亲磨墨。”三郎

    大郎跟着说:“孩儿给母亲浣笔。”

    “我,我……”二郎忙说,“孩儿给母亲递纸。”

    史瑶笑了,“谢谢儿们。”

    饭后,史瑶领着三个孩去她和太的卧室。

    史瑶先画一只胖的大公,就是把漠北那块圈去,然后才问三郎,“西边要画到哪儿?”

    “母亲真画来了?”二郎忙问。

    三郎使劲眨了眨睛,白纸上面的胖没有消失,望着史瑶不敢置信,“母亲,这张地图几乎和孩儿上辈的一模一样。”

    “你上辈疆域才这么大?”大郎问,“你不是明君吗?”

    三郎瞪一大郎。

    史瑶笑,“大郎有所不知,三郎登基时可以说是天不安。关外有草原铁骑虎视眈眈,关还有几个藩王心怀叵测,其一个便是我们吃饭时说的吴三桂。当时三藩占据半江山。”在纸上画一线,“三藩在得知三郎想削藩时,就一起反了。那时三郎才二十。”

    “母亲,三藩反的那一年,孩儿刚刚二十岁。”三郎

    史瑶惊讶:“你那时候这么小?”三郎。史瑶珠一转,调侃,“我儿以前真厉害。”

    “母亲!”三郎瞪一史瑶。

    史瑶乐了,“好好好,你以前不是我儿。言归正传,二十岁的三郎也没有怕,和三藩耗了十来年——”

    “母亲,又错了,没那不久。”三郎,“不过七八年。”

    二郎惊呼:“不过七八年?”

    史瑶笑了,摸摸二郎的脑袋瓜,“别激动。三郎熬死了三个藩王,收了他们的残余势力,才有了这些。”指着云贵地区,“没过多久又收了求,在求设府时你多大?”

    “三十岁。”三郎

    大郎闪过惊讶。

    史瑶不意外,继续说:“再后来收了北面这一块,真正意义上统治这片疆域时,三郎还没到四十岁,对吧?”三郎。史瑶又说,“其运气占了很大一分,比如吴三桂是自己死的,北面的噶尔丹也是自己死的,不是三郎的人杀的。

    “话又说回来,三郎如果不持跟他们耗到底,也等不到吴三桂和噶尔丹病死,就被打回辽东老家了。”说完看向大郎和二郎,“能把人熬死,也是实力的一吧?”

    大郎一开始想说三郎比他运气好,可是一想到如果换成他……大郎,“孩儿不如三郎。”

    “不要妄自菲薄。”史瑶,“你是将军,三郎是皇帝。让三郎带兵打仗,肯定不如你。就像你祖父,很厉害,让他亲自带兵和匈打,可能还不如李广。”

    三郎不赞同:“母亲错了,一对一,祖父打不过舅公,两军对垒,祖父不见得会输。母亲忘了刘和项羽吗?”

    “是我错了。”史瑶仔细想想,“主帅会用人就行了。”

    三郎:“是呀。主帅要的事稳定军心,知人善用。像母亲刚才所说,除了噶尔丹,三藩也好,求也罢,孩儿都没亲自去过战场,都是孩儿手的将军打来的。”

    “阿弟是个明君。”二郎说着,转向大郎,“现在服了吧?”

    大郎,“服了。”停顿一,又说,“母亲,继续画吧。”

    “我来吧。”三郎接过史瑶手笔,又往西画一块,“母亲,祖父现在已经在大月氏旁边设郡了。”

    史瑶定睛一看,不敢置信,“这,这岂不是已经到了洋人的地方?”

    “是的。”三郎,“朝廷现在要的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同化这些人,让这些人真心归顺朝廷,别再三天两起兵。。”

    二郎看了看三郎又看看大郎,“同化是不是比开疆拓土还要难?”

    “是的。”史瑶,“如果能让北方草原上的人安心养江以南和辽东的百姓老老实实稻——”

    二郎迫不及待问:“会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敌人还不敢来犯?”

    “等一,母亲,辽东也能稻?”大郎忙问,“辽东不是苦寒之地?”

    三郎笑了:“辽东的大米非常非常味。”说着,突然一顿,“母亲,大米来自哪儿?”

    “我还真不知。”史瑶,“待你父亲回来,我问问他。”

    二郎:“母亲,父亲回来后,母亲要把地图给父亲吗?”

    “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