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了太子的孩子 - 分卷阅读24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害理的事。

    李已经借着婚事对徐幼宁有所惩戒,若真不饶她,便是过了。

    “过几日我会去玄天观上香,到时候东来人把妹妹一块儿接过去。”

    陈氏闻言,更是喜不自禁:“你要亲自带姝儿过去?”

    说实在的,陈氏自己真是不想再踏玄天观半步,徐幼宁愿意带着徐幼姝过去,想来一切都会顺顺当当的。

    徐幼姝自己更是愣愣的看着徐幼宁。

    她虽不是什么门大的小,可她是徐家的幼女,又是嫡女,自幼得双亲和兄姊们的疼心无比骄傲。亲事受挫,她几乎都已经绝望了,没想到徐幼宁居然肯手帮她。

    她似乎应该谢。

    徐幼姝动了动嘴,“,今晚在家里吃吗?”

    徐幼宁原是打算略坐一会儿就回的,转念应了来。

    难得徐幼姝开留她吃饭,若是回绝了,只怕家里人会多心。

    “好,吃过再回。不过来时没有告诉殿要在家里用膳,怕是吃到一半就要回去了。”

    徐启平没料到徐幼宁还乐意留在家里吃饭,自是喜望外,笑:“那我现在就命厨房准备,今儿咱们早一些开饭。”

    见徐启平起,陈氏忙拉住他:“老爷,还是让我跟姝儿去厨房忙活吧,你陪幼宁说说话。”

    “好,那就辛苦夫人了。”有些话,当着陈氏和徐幼姝的面自是不好说。

    待他们母女俩离开,徐启平这才:“幼宁,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从北梁回来了?”

    “太了我的落,去北梁找了我,正好北梁国了岔错的,我就跟着他回来了。”

    “那太殿对从前的事既往不咎吗?”

    “爹爹放心,女儿能在这里跟爹爹说话,自然是平安无事的。”

    徐启平不禁慨:“太殿对你一往,如此想来,当初我该劝住你的。”

    “那我可不后悔离开。我在北梁这三年,过得很舒心,全赖着爹爹当初帮忙。”

    当初傅成奚已经查到徐启平这里了,要是徐启平没有兜住,她压没法离开南唐。

    徐启平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光是冲着徐启平,她对陈氏和徐幼姝便发不什么火来。

    当没有外人,徐幼宁便将陛有意封徐启平为侯一事告知,徐启平到底在官场浸染多年,立即猜皇帝要册封徐幼宁为太妃。

    他虽然对封侯一事惶恐,到底明白这是皇帝对太妃的支持,由不得他推辞。

    “幼宁,你放心,往后我会约束好徐家众人,不会给你添麻烦。”

    往后徐家就是外戚了,徐启平已经在国监站稳了脚跟,徐家几个弟科考不顺,都另谋了路,没有官,料想惹不什么祸事。

    “女儿不怕家人连累,倒是要先同爹爹说一声,恐怕徐家会被女儿连累。”

    “此话怎讲?”

    南唐京城跟北梁相隔千里,此时京城的老百姓还不太知北梁发生的那些事,徐启平不算朝的消息灵通之士,自然还不知徐幼宁的“妖女”之名。

    当徐幼宁便将北梁朝的事简明扼要地对徐启平讲了一遍。

    “这……这么重的担怎么能放在你一个人上呢!”

    听着家人的心疼,徐幼宁自然宽,反过来劝:“骂名虽大,到底帮了哥哥的忙,如今我人在南唐,也伤不得我分毫。只是两国百姓一直通商往来,如今我只是区区一个良娣,等到我册封为太妃,此事定会为人津津乐,到那时爹爹和家里人必然会受到连累。”

    “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徐家靠着你,都成了公侯之家,担这些事不算什么。”

    徐启平见徐幼宁说得轻巧,眉宇间却有淡淡的愁云,知她对此事还是介怀的,便问:“太殿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他说名声都是来了,让我以后个好太妃,好名声自然会显来。”

    徐启平倒没这么乐观,皱眉思索了一会儿:“理是这么个理,可是一个碎了瓶,想要补回去,比砸碎一个瓶难十倍。”

    徐幼宁顿时沉默。

    今日她对着谋划策的李没有好脸,便是因着这个,俗话说,好事不门,坏事传千里,“妖女”的故事肯定是比李编的那些个不痛不的更受人迎。

    想到这里,徐幼宁觉得无比沮丧。

    “幼宁,若是想名声,我这里倒有个主意。”

    “爹爹请讲。”

    徐幼宁方才只是说到这里,顺嘴抱怨了两句,没成想徐启平这边还真有主意。

    比起不停打趣她的李,徐启平可信多了。

    徐启平略微歉疚地笑了笑,“其实这事我琢磨很久了,只是一直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财力。”

    “爹爹尽直说,若是我办不了的,不办就是了,咱们虽然没有血缘,可是从二十年前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不是吗?”

    徐启平肯定地

    “国监乃是我朝的最学府,是学们最心驰神往的地方,只是国监规模有限,再加上最学府的这个设置,能接收的学有限。除了国监之外,京城里还有许多书院,但这些书院跟国监不一样,他们不但不会给学派发禄米,还要收取昂的束脩,家境贫寒的学如果考不上国监,本无法继续求学。”

    “所以,爹爹想让我设法扩大国监的规模,招收一些贫寒学就读?”

    “非也,国监是最学府,只能招收最优秀的人才。贫寒弟没有名师启蒙,除了天资众的,考不过京城这些世家弟。”

    “那爹爹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办一家书院,这家书院没有京城其他书院那么好的宅院,只能提供一个居住之所,让贫寒学有饭可吃、有藏书读、有先生可指导。”

    “但是不收束脩?”

    “不错,幼宁,你意如何?”

    “好,爹爹的主意当然好。”比李编的那些个故事可好多了。

    徐幼宁想了想,“虽然我的书院不收束脩,不过吃住不会比别的书院差,我会让贫寒学们过得比其他书院的学更好。”

    “不可。”

    徐幼宁没想到自己的主意居然被徐启平反驳了,顿时愣住:“为何不可?”

    “常言,宝剑锋从磨砺,梅香自苦寒来,他们求学不是为了享受,若是这书院一分钱不就能好吃好住着,那些意志力稍稍薄弱之人,岂不是不思取,从此在这书院住去了?”

    “爹爹说得有理,”听徐启平这么说,徐幼宁自己也想到了一不妥的地方,“若是这书院比那些束脩的书院条件还要好,那肯定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假扮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