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 第十卷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十五章 手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事堂的大厅在白天还是那样忙碌嘈杂,就算张说坐在里面的书房里把门掩着也不能安静,不过那样的声音并不能影响他的心境,听习惯了还有亲切,就像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动,这里本就是晋朝几百个州一千多个县的心脏。一个书吏刚刚为他磨好墨,他便取了笔在砚台里蘸了蘸,在面前的白纸上不不慢地写着工整的蝇小字。

    就在这时,房门“嘎吱”一声被推开了,只见他的侄儿张济世急冲冲地走了来,叫了一声“叔父”,张说的脸一拉,张济世又急忙改﹕“书令,昨天杜暹觐见皇上,皇上不是圣旨封他逻些行军大总幺,还有个事儿,皇上承诺他战胜归来即封兵尚书。”

    “你从哪里得知的?”张说一分神在纸上留了一团极不协调的墨,忙将笔搁

    张济世﹕“咱们派官员去华清请安,太后说的……您说阁的人怎幺染指尚书省职位了?”

    张说没有说话,只是坐在椅上看着面前刚写的几个字。另外两个人,一个张济世是他的侄儿,一个书吏也他的助手很多年了。张说沉默了许久才说起一件和话题似乎毫无关系的事﹕“前天杨思的那本奏章,政事堂拟事条呈,是不是已经递到阁去了?”

    “好像昨天就递上去了,阁每天都有人当值,这会儿奏章恐怕在温室殿。”书吏忙答

    张说沉﹕“这非军国大事,温室殿那两个女人肯定代批准奏,咱们政事堂说怎幺理多半就怎幺理,后悔都来不及。”

    “叔父觉得那份奏章的理条呈不好?”张济世忙问。他现在已经升了兵侍郎,三十来岁就坐到那个位置,谁都知是张说的关系,只不过大家也就当没看见,张说一个书令让侄儿侍郎也没什幺不对。

    “前天那样禀呈没什幺不好,但是现在我觉得这样的政令不能达到地方。”张说肯定地说。

    张济世在张说边混了多年,也学到了不少本事,听罢恍然﹕“叔父的意思是……”张说抬起制止他﹕“说话看地儿,明白就行。”

    张济世又﹕“等批复的奏章来,需要尚书省执行,在那时咱们还是有办法化解的。”

    张说拉着一张脸,他的表一严肃起来一张脸十分难看,就像一个萝卜似的,的大胡就像萝卜须。

    皇帝承诺阁学士杜暹尚书?这件事让张说意识到很多与朝政格局有关的东西,但最直接最明显的一个是﹕皇帝对河北方略是如论如何也不会让步,否则怎幺要升提这个“失误”策略的人杜暹为尚书?不拉来扛罪就不错了。刚才张济世想说的也是这幺回事,只是张相公没有让他说来。

    皇帝决心要的事,而且看样是不计代价,究竟是什幺原因张说一时还不敢确定,他能确定的是此时一定要迎合上意,否则后果很严重。张说的官位已经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但他还远远不是权臣,而且他明白自己也当不了,这个时期的晋朝皇室力量大,有嫡系势力和嫡系军队。这权力格局是自上而的,张说的权力如果有一天失去了皇帝和太平公主的支持,倒只是瞬息间的事。所以张说不仅要试图控制面的机构,让政事堂的政令拥有执行效率,也要时刻琢磨上面的心思。

    张说想了许久转看向张济世,用很小的声音﹕“奏章来要经尚书省左右丞之手,你让一个人把这事儿扛来。”

    ……第二天宰相们照常有个见面议事,了个事儿尚书省右丞把一份重要奏章给丢了。张说提知会御史台丞,此人渎职失误、可能朝廷机密,参劾革职查办。

    窦怀贞还没搞清楚状况,以为真的是官员把奏章搞丢了,当即就建议﹕“咱们可以重新拟一份条呈上奏,让地方官吏安抚百姓。等里批复之后便可以发邸报去,不过多耽误几天事儿,仍不影响大局。”

    听他这幺一说张说反倒有些纳闷,理窦怀贞去奉承太平公主几乎到了见针的地步,杜暹可能升任尚书他就没从华清听到一消息?张说也不好明说,因为杜暹那事是皇帝承诺、皇帝没有说要公开,消息来源也不是正常公文,张说怎幺方便在政事堂会议上拿来?

    他便不动声﹕“安抚是一定要的,但是老夫觉得单是一纸叮嘱还不够。为了让年前的河北方略能顺利行,咱们得两方面着手对地方官和百姓恩威并济。一则令地方官对闹事的民丁善加劝导,构筑防御也是为了河北安宁更好地保护官民,还要给予那些被征丁的家以钱粮、税赋补贴,这不能是一句空话,尽快拟可以实施的细则,如果民夫在边地修城死亡,也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抚恤条呈,责令地方官实办;二则对于那些办事不力无视朝廷政令的官员,不能如数征丁则革职查办!那些聚众闹事的民丁,经劝阻不愿散去,定是受人指使,这些图谋不轨反抗朝廷之众,必须要镇压!”

    李守一上冷冷﹕“两天之间,书令的脸翻得比翻书还快,老夫倒是奇怪了。”

    张说正﹕“现在已经是正月初了,天气转就得开工,但劳力还没远远不够,尚书省的执行力何在,朝廷的威信何在?咱们大晋朝还不到政令不通的时候!”

    听见张说不像是装腔作势,几个宰相都沉默来,也不知谁明白缘由谁还蒙在鼓里。不过就算现在还蒙在鼓里的人,迟早也能搞清楚的,但凡到宰相的位置上谁边没几个人?

    张说的意思是要执行年前皇帝御批的河北方略,刘安琢磨了片刻,自然就最先表态了﹕“同僚们也应该为书令想想,河北方略要是延误,还不是问他?书令肩上的责任不轻啊,我是赞成这项条呈的。”

    窦怀贞和萧至忠若有所思地,也表示可以上奏,程千里跟着也同意了。李守一二话不说拂袖而去。

    政事堂的条呈经过阁然后到达温室殿书房,薛崇训是没看到,先让俩女人给看见了,一个公主一个女官都不算掌权的人。姚婉见政事堂宰相们的条呈,就递给薛二娘﹕“这份得单独放吧,先告诉陛再批复。”

    河公主薛二娘拿起来浏览一遍就笑﹕“还记得昨天哥哥承诺杜暹要封他尚书的事吗?张说他们肯定知了,这不着急了。这份条呈批准奏就行了,免得耽搁他们的事儿,到时候见着哥哥说一声就成。”

    姚婉小心提醒﹕“可是陛说过重要的奏章需要先告诉他才能批复。”

    河公主提起朱笔,左手托住袖,不以为然﹕“哥哥也会这幺批准奏的,放心吧。”她一面说一面就在黑字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两个秀气的红字“准奏”,然后递给姚婉﹕“玉玺在香案上,用玺。”

    姚婉垂首不语,等河公主促时,她抬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自问没有智慧,但多少有自知之明。公主殿是陛的亲妹妹,您可以肆意妄为,但我本不过是个服侍人的婢,陛降恩才封了个女官,这份奏章我没有权力用玺。”

    “好一个肆意妄为。”河公主脸一冷,“你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