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 第九卷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第三十九章 兵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壮的明光军锐骑兵队自关东行,沿着平坦的官大摇大摆地行军。地方各州都得到了政令提前准备粮草给养,这自然是毫无保密可言。之前薛崇训在安大张旗鼓地检阅军队发兵,也是对契丹的宣战信号。

    当然关心着形势的不仅是契丹首领李失活,幽州的那几个掌权的地方官也急了。朝廷没有明文责罪,但他们心知肚明,御史来那一趟就说明安在怀疑他们了。现在新任封疆大吏杜暹又得了御赐宝剑,行先斩后奏之权,史王贤之更是吃不好睡不好,每天就觉得脖

    都督赵瞿找王贤之商议,一块儿在那猜测杜暹到幽州之后会不会拿他们开刀祭旗。王贤之的看法﹕“朝廷从关大老远地调兵过来,一定是要先对付我们,趁杜暹还没到,早些准备,反了!”

    赵瞿﹕“那明光军是骁勇善战之师,现在才反必须先迎战这支人,稍有不利,杜暹以兵权调河东、安东两镇兵围攻,我们毫无胜算,有什幺好反的?”

    “薛氏得国不正,我等带个,再联络其他地方的忠臣良将,胜败犹不可意料,总比坐以待毙上百倍。”王贤之算计着,“咱们就打天启帝(李承宁)的旗号,以恢复李唐的大义起兵,赵将军若能挫败杜暹前锋,大事便有可为。”

    赵瞿摇﹕“若要有胜算,至少要能拉拢卢氏等士族,否则难以久持。我看卢公对咱们并无多少诚意,况且这些士家也是先图自保的主,怕是不愿意参与战。”

    王贤之﹕“卢公明大义,岂有不明薛氏窃国之理?只要赵将军发兵胜得一场,卢公那边我来说服。只要卢氏答应加我们,已他们的影响,再联合其他地方一同起事就容易多了。”

    赵瞿仍旧不同意,认为幽州没有良将兵,打不过西边那些军队。两人始终说不到一块儿,赵瞿不愿意造反,其实还有个心思﹕他的家眷在安,只要一造反无论胜败他都得变成孤家寡人,只觉得这条路本就没有好

    王贤之也是被急了才主张铤而走险,他在幽州掌权是发了大财的,通过压榨附胡人的财富,从奇珍异宝到钱粮土地,几辈不完。等朝廷派封疆大吏来搞清楚状况,他不死也得死了,以前赚的钱自是枉然。

    幽州军政衙门都各怀心思没扯清,更别说地方大族卢氏了。士族弟们自喻国家栋梁、德楷模,但是要他们为了朝廷争权夺利而牺牲家族的利益那是绝对不行的。或许有的士族在遇到异族侵时能保留几分气节,但是薛崇训政权建立的是汉家王朝,他们更不愿意冒险什幺事,除非形势十分明朗还可以趁势捞一名声。

    州衙常常派人到卢府想和卢公联络,这时卢公却装起清来,借幽州官府与胡人来往沾了俗气,不愿意再与之过多往来。但去年幽州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那时卢公却是很积极地和官府站在一边,又粮又人,最后把那帮“匪”镇压彻底才罢休。

    于是事就一番蹉跎,等到六月,全骑兵的明光军队已经了幽州地界,速度乎地方官的意料。现在再要什幺事已经来不及了。王贤之等人只得准备应付,被动地等着命运的宣判。

    但杜暹竟然没有与地方官联系,而亲率一队轻骑,举旗来到了幽州都督府的兵营。里面驻扎有幽州健兵三千多人,兵权是都督赵瞿掌

    杜暹一突然现在兵营门,守营官兵军法规矩要印信公文,杜暹亮王命、大印,说﹕“本官奉旨节制河东、幽州、安东三镇,三镇兵一应归我调遣,若有敢阻拦违抗者,视同谋反!”言罢踢开营门,带一队兵就闯了去。

    幽州都督的将见况不对,急忙赶着去城里报信。这时校场上的将士们纷纷聚拢过来,这里的兵有三千多,而现在杜暹轻骑赶来不足百人,他边的将亲兵都不由得为之了一把汗,毕竟在安时就听得风声幽州这边不怎幺平安。

    杜暹却不以为然,大模大样地爬上了一土丘,取腰间的佩剑﹕“皇帝亲手赐给杜某人的宝剑,兄弟们见识见识。”将士们听杜暹一说都凑上来瞧议论纷纷。

    “诸位愿意追随陛的意愿攻打契丹吗?”杜暹又问了一声。

    众人喊﹕“咱们吃的皇粮,薛郎说打哪就打哪。”“契丹算老几,俺们去年刚打完突厥,闲了几个月都闲不住了……”

    杜暹忽然喝﹕“这样的军纪成何统,实有辱我大晋军威!各将领何在?”

    这时将校们才急忙呵斥吆喝,让人们站好队列禁止喧哗。有个将领上前说﹕“末将等不知大总要来,也未接到都督的命令,不敢造次。请大总稍候,都督上就来请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