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 第九卷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第八章 天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腊月初五元殿逢五大朝,虽然皇帝常常会缺席,但京城的公卿大臣都要去一趟,薛崇训也乘车架好与众臣见面走动。仪仗队刚刚从漕渠边上经过时,忽然听得“轰”地一声响,河面上炸开来四溅,岸上行人无不大惊失。薛崇训的卫队急忙停了来,骑兵分两边冲到大车两旁,将薛崇训的乘车团团围住。

    少顷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从河冒了来,只见是一个穿黑袍两翼官帽的“人”,竟徒步站在面上。“河神呐!”路上的官民大呼,许多老百姓急忙就地伏倒在地上不住磕

    薛崇训急忙从车上来遥观河形,这时那黑袍神抬起手臂向这边指过来,大喝﹕“来受天宝!”薛崇训一脸诧异,在众人的簇拥缓缓走到河边。

    黑袍神的手里忽然现了一枚白光闪闪的东西,因为他一漆黑,手里拿着一个雪白的东西就额外反差显,他扬起手里的东西往河岸上一掷,把东西向薛崇训扔了过来。这玩意居然没掷准,有了,幸好薛崇训是习武之人,遂纵把手臂伸上去总算是接住了。

    黑袍神见状便忽地钻不见了,过得一会儿面上忽然冒来一只白鹤,在面上扑腾了几鸣叫了一声倏地向天空飞去。

    一旁的苏晋反应最快,当即跪倒在薛崇训面前大声喊﹕“上天派神仙凡授宝玺,天命不可违,请薛郎顺应天命君临天!”

    薛崇训心怪之,翻转手里的玉一瞧,读着上面的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果然是君权神授。

    幕僚及卫队将士纷纷,伏倒于﹕“陛万寿社稷永昌。”

    漕河两岸的行人百姓全敬畏地伏倒在路边,才一会儿就不知人们从哪里拿来了香烛在河边燃起来,顿时青烟缭绕,许多人念念有词。薛崇训从风隐隐听到一句﹕“菩萨保佑我儿大病无恙……”

    薛崇训等人在漕河便停留了一会,继续乘车朝。这会儿很多大臣都听说了河边发生的事,当面劝。到得元殿时,只见皇帝李承宁手捧玉玺站在殿,一旁的宦官鱼立本宣召禅让。

    薛崇训愣在大殿间,众臣纷纷侧目,除了一个劲劝他登基的人,人们一言不发。很多人都期待着看着他,特别是常到晋王府走动的一官员武将,在这个时刻面红光。

    这事儿恐怕是苏晋等一人捣鼓来的,薛崇训怔了一会儿心里琢磨着,河上的“黑公”是怎幺漂浮在面上的,难是在河里打了桩?这寒冬腊月的从里冒来也辛苦。

    他从怀里掏从河公那里得来的玉玺瞧了瞧﹕现在我该顺势上位?

    一切恍如梦,薛崇训暗地里咬了一尖,顿时一疼痛真切传来,他不由得眉一皱。曾经有不少人要自己的命,但那些人都消失在虚空之了,而自己仍然活得好好的,而且上面的宝座就在前;曾经面临过很多挑战,又何必在此关退缩?

    薛崇训顾不得细想,心里只有一个念﹕这个位不是我一个人在坐,就算有些人不满,也不少人想维护它。

    他咳了一声,忽然发现自己说话都有些不利索﹕“群臣三番劝,拒弗获得……今天降宝玺,不敢违之。”

    ……次日一早安城发生了一件很新奇的“政权接仪式”,武功县的明光军连夜行军至明德门,随即鼓声大作,城门上写着“唐”字的旗帜被缓缓降了来,然后旗杆挂上了“晋”字旗,其他各门纷纷效仿唐朝的大旗陆续落了旗杆。

    一切行得平静而顺利,城完全没有。虽然朱雀大街上军队的脚步声一直在响,但都在井然有序地调动,北衙禁军奉命北调玄重门,南衙上番兵从明德门,分调京畿各军镇驻地。廷及城防易手,神策军和明光军掌握了各防务。

    兵权接之后,然后各门才张贴诏书复本,有胥吏在那里念,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知发生了什幺事。这便算传召天改朝换代了。新朝姓薛,早在世人的意料之,改国号为“晋”,年号今年就改为“天宝”,取神仙凡喝“来授天宝”之意,也喻示天是得上天眷顾之人。

    不少士人闻变当即就失声痛哭,也有当天就丢官印脱了官袍直接回乡去的,但照样不缺歌功颂德之徒,各地官府也运转正常,令人欣地暂时没有现暴动之事。那些自喻忠臣者唯有用辞官表达不满,鲜有人愿意直接组织武力对抗的,毕竟当朝者有一整文治武备,以卵击石无甚意义。

    有大臣上书言薛崇训迁都,到洛登基。但薛崇训与谋士商议之后,认为漕运畅通之后安不缺资,又得地形之利,在关称帝更有王气。安这边是秦朝故地,军事上防御关东居又有雄关要,很占优势;晋朝初立不得不预料可能的危机。至于唐朝以前的关陇武将势力,经过武则天朝之后就没什幺实力了,就如程千里其实也算关陇贵族,显然反而成了薛家的亲戚。真正能起来反对新政权的反而可能是山东士族。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薛崇训便于唐朝旧太极南面称帝,同时颁诏大赦天、减免某些州郡一年税赋、及全天半税。薛崇训倒是想全免收人心,无奈前几年连年用兵军队数量庞大,一年不收税军费都成问题。

    所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样的改朝换代没经过天灾兵祸,上来就减税减罪,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谁皇帝和普通人本没关系,国策层面农夫走卒又不懂。

    薛崇训在太极举行登基大典,是因这位于安城正北面位置更好。但太极地势低矮夏天会很,政治心并不会因此转移,应该延续大明的格局。

    果然大典之后薛崇训就搬到大明去了,和他一起过去只有他的正妻李妍儿,家里的其他人仍然住在晋王还没来得及安排。

    一直到夜,他都还在宣政殿没走,借自然是勤政。实际上他是因为兴奋毫无睡意,大明他不是第一次来,但以前要幺坐在台,要幺站在一侧,像现在这样坐在宝座上确实是第一次。

    他的面前放着许多奏章,多半都是歌功颂德之词,他一个字也不看,本看不去,只顾坐在这里受新的份。手放在宝座的扶手上,这觉就像手里握着天底的一切,他的睛闪闪发光毫无倦意﹕从今往后我想什幺就什幺,拥有最的绝对权力!

    时间已到三更,殿除了一些当值的宦官女早就没人了,但薛崇训觉得大殿上仍然站满了文武百官听着自己发号施令。还有这里有至少上万的女啊!每天换一个能换三十年,薛崇训脸上了笑意,忽然想到三十年后她们都老了。前朝的那些妃能玩?他的笑意渐渐消失,对待李家确实是个问题,第一件事应该去华清见见太平公主才对。

    “陛还未歇息呀?”一个声音把薛崇训的千思万绪打断了,他回看时原来是鱼立本。鱼立本﹕“御厨为陛煮了一些羹。”

    薛崇训﹕“我还真有些饿了。”说罢装模作样地拿起一份奏章看起来,心里仍然寻思着大明女。

    这时一旁的三娘拦住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