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 第二卷 江湖不远 第四十一章 河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飞虎团训练了月余,第一次跟薛崇训,是去陕郡。陕郡大仓库刚刚建成,洛漕运衙门的文官前去验收,薛崇训也去了,飞虎团便营作为卫队相随。

    一群披竹片、斗笠的壮汉显得很是碍,因为官员们穿的官袍大多都是团绫罗,还有其他府兵卫士也是披明光甲、手执大家伙陌刀,威风凛凛,两厢一比,装备简陋的飞虎团尴尬军容可想而知。

    府兵相当于服兵役的义务兵,原本到京师及东都“上番”只负责军事驻防任务,但是吏治一坏,早已是弊病丛生。安、东都等地的权贵和官僚经常地派遣服兵役的人到上司家站值,甚至苦力。还有大官巡,府兵将帅为了结权贵,也会调遣兵员卫队。薛崇训从洛到陕郡,就有当地的府兵将领派遣的卫士相随。于是那诗官僚“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形,早在唐朝已然相符。

    陕郡上的地方官自然隆重迎接,大家校检新建成的仓库时,变得乐。不过这样的场面薛崇训见得惯了,并没有被他们的蒙蔽,依然督促漕运官员仔细检查用料、费等数目。

    应酬罢,薛崇训想起刚从京师来那会去过的黄河三门砥,便问陕郡官员﹕“几年前陕郡太守在三门山北侧开凿了一条人工航,今日尚可一观?”

    陕郡官僚躬﹕“因彼地全是岩石,老命伤财结果只能开凿一条浅,河床太,平时无法行船,只有涨季节才能使用。”

    薛崇训回顾刘安﹕“陕郡大仓建成,往后粟米便可先行存陕郡仓廪,待到涨之时,走新航,避免三门险,无谓损耗。”

    刘安附和﹕“薛郎所言既是,漕运新法的好便在于此,以仓库为缓冲,官府可以统筹协调,在最佳时机转运。”

    众官听罢,少不得又大拍,赞了一番薛崇训的屋建瓴无比。

    薛崇训兴起,便要带人去三门北侧实地观测新航的境况。一大群人浩浩地走到地方时,果见此时新航上的河甚浅,薛崇训叫侍卫涉,竟可徒步而过。有官员说﹕“再过几月,待黄河一涨,便可通船。”

    就在这时,薛崇训偶然看到了黄河边上有艘破船,那船夫很是熟,突然想起来了,从安过来之时,考察三门就是坐的那个老船夫的船啊。因那老船夫晒得黝黑,比薛崇训还黑,他便有些印象,此时一见,竟还认得。

    那老船夫见到这幺多人,正好奇地站在岸边看闹。薛崇训便骑走了过去,招呼﹕“老丈,你可记得我?数月前我坐你的船,可是给的双倍佣金。”

    那次薛崇训穿的是一件麻衣;但这时他穿的是官服,紫大团绫罗。所以老船夫想了一会,才恍然喊﹕“想起来啦!明公让老儿看那金鱼袋,老儿开了见识哩!”他有些怯场地回顾薛崇训边的众多官吏和兵丁,显得手足无措。

    薛崇训大笑﹕“老丈说那国姓太守撂了话在黄河上,不信治不了这河,但没有成功;数月之前,我也把话撂,今日如何?”

    老船夫愕然﹕“明公治了这河?”

    薛崇训转指着李太守以前开凿的新航﹕“国姓太守挖了这条,但没用上,因为他只治河,不治人。今日我在陕郡建了一仓库,将粟米先存,待到涨,再用新河,可算治了这河?”

    老船夫笑﹕“不见明公征劳百姓,竟治服了这鬼门关,待归到凤池,天定然夸赞哩!”

    众官听罢一乐,不由得小声议论﹕“这山村老丈,还会说话的呢……张太守,这人不是你派来蹲的吧?”

    那陕郡新太守大呼冤枉﹕“我怎幺会这样的事,诸同僚冤枉我也!”

    就在这时,有人又看到了一个熟人,一个来的官员遥指山坡﹕“诸公请看,那边骑驴的人,可是李鬼手?”

    薛崇训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麻衣的老骑着一,正在远的一个小山岗上看着这边,经旁边那官僚一提醒,他再仔细一看,还真有几分像李鬼手的仪表。

    他当便喊﹕“山上的可是故人?”

    果然是李鬼手应答﹕“原来是薛郎在此,因见诸多公门人,我是来看闹的,哈哈。”

    李鬼手的名气在文人届那是响当当的,众官顿时哗然,陕郡太守无比自豪地﹕“陕郡人杰地灵,俊杰辈,李鬼手李玄衣的故里便是陕郡,诸位可否听说?”

    薛崇训便向老船夫告辞,策向那山坡上过去。就在这时,刘安提醒诸公﹕“薛郎和李鬼手甚厚,今日偶然相见,让他们叙叙旧。咱们闹别凑一块儿了,就在山等着罢。”

    众官一听,心了然﹕大家这幺多人都凑上去,那李鬼手的面也忒大了!礼遇竟然盖过卫国公,别人心里会怎幺想?李鬼手虽然名气很大,终究不是官场上的人,犯不着这样啊,对他再怎幺,有嘛好

    薛崇训带着两三骑亲卫策上山,从来才抱拳﹕“故人别来无恙?”

    李鬼手也不托大,忙爬驴背,这才和薛崇训相互见礼。

    两人登望远,只见那黄河之和新航的浅在山岭之间汇,向东而去,形成了一个人字形。李鬼手翘首迎风,轻轻了一把的胡须,微笑

    着说﹕“恭喜薛郎,你这回总算了一件大好事。每年在这鬼门关事的人,无可胜算,治河那是救命啊。”

    薛崇训发现,这次李玄衣和自己说话的态度,都和气多了,恐怕就是因为自己了一件造福百姓的事。他也不过于谦虚,当仁不让地说﹕“李先生还记得上次我说的吗,治国比治病用。河运数月而治,因此脱离的何止千百人?李先生治病,就算每日救治一人,一年才三百六十人,方之天亿兆生灵,不过九。不如仕为官吧!”

    李玄衣沉﹕“不得不承认,薛郎的功德比我大……只是,我能治好病,不一定能当好官。况且如今岁数已不小了,何必再去官场折腾?事有不顺,徒增烦恼耳。”

    这是委婉的拒绝,求贤若渴的薛崇训心里顿时有些生气,愤然﹕“如果是李三郎三顾茅庐,你会不会山?”

    想来李玄衣是那心合一之人,不善撒谎说好听的话,当便沉不已,没有立刻回答。薛崇训心更是添堵。

    冷场了许久,薛崇训才调整好心态,怅然﹕“李先生既不领,我亦不过多为难……咱们认识到现在,算是朋友了吧?”

    “君淡如。”李玄衣淡然说,他顿了顿,又说,“方才薛郎问我,我想了许久。如果太礼,我或许会仕,正如薛郎所说,手握国之人,一言一行可以造福众生、也可以置万千人于汤镬,如果我仕为官,不时言劝谏一二,也是有些作用的罢。”

    看来李玄衣不是一定要当隐士,之所以不想跟薛崇训,大约是不看好太平一党的前程,官很快就被打倒,实在无甚意义……薛崇训被人这幺对待,心里自然不,不过想通之后也就没什幺了,李玄衣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