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分卷阅读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去宗正寺,去将作,去侍省,去……三天来,使节的鞋都要磨破了,丝毫无展。更令他郁闷的是,每一都是十分必要的,礼筹办婚礼细节,宗正文书,将作是筹备公主一分嫁妆,侍省自然是挑选陪嫁人。这几件事,都不是片刻能成的,就如陪嫁人,便得会突厥语的,与公主相熟的,贴心的,机灵的,此地无牵挂的,忠诚的,一日也不一定能挑一两个来。

    那使节简直要哭了,嫁一女耳,怎地麻烦成这样,都麻烦成这样了,天、朝竟还有人嫁娶?

    “圣人为贵着想,已诏省略六礼了,只等这边筹备毕了,便直接发嫁,快的,使节且耐心等一等。”主事诚恳地说

    那使节还能如何?能抢吗?只得答应等等。

    兴许是因和亲、联姻,要的从来便是其的利益联系,嫁得是谁,并不要,使节竟一直忘了问,要嫁给他们可汗的是哪位公主。倘若他仔细去查一查,便会发现,本没有哪位公主,也无宗室女,在准备嫁。

    第37章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也,不可之过急,不可松弛懈怠。

    达旦使节等了约莫半月,终是等不住了——突厥,已打起来了!达旦觊觎大可汗之位已久,与突利之矛盾,早已不可调和,与大夏联姻,便是□□。突利岂容达旦崛起?势必要设法铲除。突厥之战,避无可避。

    最终,达旦联合木和,突利联合余,战事爆发。

    “阿爹于国事上,确是独到,确是锐。”夏侯沛赞叹

    她平日里常能听见学或学官清谈国事——时,并不禁百姓论政,许多名士乃至以此为雅事,三五成群,在溪边,在山上,在茶肆,在酒家,聚一起,畅谈国事,是常见之景。朝廷对民心掌控,甚为宽容。

    不皇帝在其他事上如何,他掌有术,于人才,纵不逊,亦多忍耐;于政务,勤勉不辍,就目前来看称得上明主。

    崔玄挑起嘴角,笑得行为:“可不是,只要没遇上与太相关,与皇位相关,圣人就是个好圣人。”

    说起来,人无完人,再是英明,也有不足之。夏侯沛也奇怪的,她穿越来到今日,九年有余,见大夏政治清明,百官多为能人,京外如何,她并不知,但观京师街市,已有盛世之象,与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颇为相似。这样说来,皇帝的确是明君了,可是,一旦他遇上与太相关的事,便不大冷静。

    莫非,阿爹与魏后相沉?夏侯沛这么一猜,便蓄地:“兴许是阿爹与太之母。”

    崔玄顿时嗤之以鼻:“他与李夫人也怪的。”

    看他这神,便知他极不以为然。夏侯沛明白,任谁听到妹夫与旁的女,都不会兴。说来也怪,圣人与阿娘之外的女人眉来去,她也该不满才是,可是并没有,除去为阿娘不值,更多的竟是庆幸,总觉得圣人与阿娘这般略带疏远的相总好过二人似海。

    夏侯沛觉得自己真是太不孝了。

    “总归是圣心难测。”夏侯沛,并不多问李夫人如何,她上回已问过皇后了,这位夫人命薄,已仙逝了,至于为何仙逝,夏侯沛也不好奇其细节,想来是诸多后悲惨一生的缩影罢了——或争权夺利落败而亡,或郁郁而终不见天颜,或得些许却不幸染恶疾,总是红颜易逝。

    崔玄笑笑,不以为意。

    他二人是骑在上的,所往之,乃是汉王夏侯骓的别业。汉王是皇帝的弟弟,亦是他较为包容的一个弟弟,年纪不大,比太上两岁。皇帝与哀太针锋相对时,他才刚学会走路,皇帝登基后几位兄造反,他才十岁,到如今,皇帝坐稳了皇位,谁都无法动摇,一直以来因年幼而什么逆事都不曾参与的汉王,便成了皇帝心好弟弟的典范,待他甚为优容。而汉王,也记得几位兄的前车之鉴,十分知趣的“不喜政务”,只,加之于文才,倒有几篇诗文传世,颇负盛名。

    这回夏侯沛与崔玄往汉王别业,是为汉王三满月。单单一王满月,还不足以劳动夏侯沛亲往,是“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汉王见盛放满园,重又在近前,便趁三满月,邀诸王贵胄往他那里一聚。

    夏侯沛想想自己近日少在人前现,太过沉寂了,便答应了来。

    二人骑在上,不疾不徐,夏侯沛着青衣宽袍,发以玉冠簪起,小脸白皙,双眸漆黑泽,像个温文尔雅的小郎君。

    崔玄与她并驾齐驱,慢慢地拣些要的与她:“前两日说达旦与突利已燃战火,那使节便将‘公主’抛,要圣人引兵相助。”说到那没影的公主,崔玄便笑得十分得意,在对突厥一事上,所有人的立场都是一致的。朝诸公平日里怎么争,都是自家事,一旦对外,必是不约而同的放成见,团结一致。

    听到这个,夏侯沛便有些疑惑起来,起初,她是以为朝廷有意引着突厥战,让他们消耗兵力,便无暇对外用兵了,然一看,仿佛不止于此。

    “圣人似乎并不想兵。”使节相求,皇帝以此异政,不好涉为由,并未兵,可若说他真不想兵,又不太像,据夏侯沛暗观察,朝廷近日的兵事调动,有些异常。

    这么一说,崔玄的面上便带了些骄傲,捋须:“殿且看着,这回突厥必自掘坟墓,我大夏泱泱大国,灭一族,有伤天和,要他安分来,却是有办法的。”

    夏侯沛看了,好生亲切,不论哪个时代,家,都是人心油然而生的。崔氏在军有人,崔骊已升到护军了,掌着一半的禁卫军,消息自是灵通的。这回保密甚严,究竟如何,崔玄也看不分明,但从迹象可知,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定要突厥吃个大亏。

    崔玄一念及此,便极顺心,国力盛,震慑四海,盛世之兆也!

    二人一直是以不快的速度小跑着的,后跟着一大批仆役,默默无闻的在后护卫。等了城门,无人拥堵了,便开始策飞奔。

    汉王乃风雅之人,嫌城府邸匠气太重,不之清雅,且逢重,必得登个,望个远方应景,便将宴设在东山上。

    如此,路途便远了起来,一来一回,一日必是不够,汉王还特意去向皇帝请示了,要了三日假。其他人也如此。

    鉴于正是关键时刻,朝掌权诸公是不来的,但都遣了侄前往。

    魏氏遣来的是魏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