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分卷阅读2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4章 侍书(3)

    问起宝玉,探脸上的神就真切多了。周大人为礼官员, 自然是知这其的弯弯绕绕, 对探对宝玉的关心, 虽有些不以为然,却也如实回答, “已经好多了,若是郡主思念家人,过两日可以安排他来向郡主请安。”

    虽然名义上是“表兄妹”, 但是谁都知这是正儿八经的亲兄妹。扶南这边虽然不顾常, 多有不同母的兄妹成婚这等/之事, 但是国朝人却不会在这等事上犯忌,因此周大人也不会觉得探和宝玉就不能见面了。

    只是宝玉的份有些不好解决……却也算不上什么难事, 现如今扶南这边正是没理的时候, 想来也不会在这等小事上为难国朝来的使臣。

    想到这里, 周大人的神就更宽和了一些, 又再三应承了让宝玉来探视探的事,就离开了庆晖楼。

    柳五儿自然是要送周大人门去的, 周大人走到庆晖楼外, 似又想起了什么, 扭朝着柳五儿:“侍书姑娘,明儿过来给郡主请安的是我手的一名典吏,姓林, 侍书姑娘千万别认错了。”

    听到“林”这个姓,柳五儿不禁心一动, 却也没有更多失态,微微,目送周大人离开,才蹙起眉

    等柳五儿回到探跟前的时候,吴嬷嬷和王嬷嬷也已经被叫了来,探待这两位嬷嬷向来客气,让翠墨搬了小杌,让两位嬷嬷坐。“刚刚周大人过来,说番国这边打算把和亲的人选由大王换成二王……两位嬷嬷前些天已经与我说了许多关于大王的事,但是这二王,两位嬷嬷可知些什么吗?”

    两位嬷嬷对视一,脸都有些变化。这变化看在探,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两位嬷嬷是由尚局派来的,在被分派到探边之前,应该是专门了解过这次的和亲对象,也就是扶南国的大王。对于二王,或许也曾听闻过,却比不上对大王那样熟悉。

    先开的自然是王嬷嬷——她们两个,王嬷嬷在里的官阶就要更一些,平日里吴嬷嬷也是以王嬷嬷首是瞻。“这位二王……”王嬷嬷沉了一,“和大王不是同母兄弟,但是展现来的,倒也兄友弟恭。二王的生母是协庆殿的妃赵氏,母家也是扶南国的大族,论起对扶南国的影响力来,不比王后的娘家庆源李氏来得少。”

    王嬷嬷对于二王本人没有什么清楚地了解,但是说起赵妃的母族这些事来,却如数家珍,显然是过一番功课的。“协庆殿的赵娘娘,和光福殿的李娘娘,当年在扶南王还在潜邸的时候,就争得厉害。后来光福殿的李娘娘先生了儿,也就是大王,这才在扶南王登记后被封为王后——扶南国不比咱们国朝,对于嫡庶正偏看的没那么重,李娘娘和赵娘娘的差别,也不像咱们那边的皇后和妃之间的那么大。”

    探目光一闪,微偏过,认真地听着。

    柳五儿和翠墨也都听得认真:她们这样的贴侍女,又是被探从贾家带来的,从小陪着探大,无论是前途还是命早就和探绑在一起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更何况柳五儿上还带着那样的任务,帮扶探简直是她上责无旁贷的义务。

    “扶南国的大王对行兵打仗很有兴趣,也很有野心。”王嬷嬷说这话的时候,语调带着些许苦涩,探脸上也忍不住一抹黯然:正是因为大王赢了东平郡王,她才被远嫁到这里来的。“但是二王却很喜原的儒家文化,虽然——”她明显顿了一,才继续:“虽然也依循他们这边的习俗,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

    探的脸上了明显的不适,不过只片刻,就又恢复了一脸淡然,“嬷嬷继续说吧。”她甚至了一个浅淡的微笑。

    王嬷嬷略带惊异地看了探,才调整好神和语气,继续介绍扶南国的二王,“他娶的这位公主,就是光福殿李娘娘的女儿。他们扶南国的风俗,但凡生女儿,都是随母姓的,嫁前的供养费也是由母族来承担。因此这扶南国,公主和母族间的联系,比王和母族间的联系还要更密切一些。”

    “你的意思是说,庆源李家……”

    “老只是为郡主这一层关系,至于庆源李家是会支持大王还是二王,这老可就说不来了。”

    探也有些拿不准,她的手指一地敲击着太师椅的副手,过了半晌,才沉:“应当还是更支持大王,不然刚刚周大人也不会……”

    探自己能从周大人的态度和语气这些,柳五儿自然无比欣。她觉得自己现在或许也可以把自己听说的那些消息说给探了,只是要拿好时机,不能惹人怀疑……

    王嬷嬷不置可否地,看了边的吴嬷嬷一。吴嬷嬷刚刚不发一言,只当自己是个哑,此时王嬷嬷示意她开,才不慌不忙地接过话茬,“郡主所言自然有理,庆源李家更看重大王,那对咱们倒是个利好消息。老这些日偶尔在庆晖楼周围闲逛,也听过一些风言风语,其大多是关于大王的,说大王边两位娘娘,一位是庆和公主,另一位是他舅舅家的表妹——这两位虽然斗得厉害,却都不得,大王的,却是自己在民间遇见的一个庶民女。”

    这样看来,大王显然是一个很有自己的主意的人,不愿意受母族或是妻族摆布——当然,也可能是大王是个天生的,愿意为了最心的女人得罪两个位权重的妻,以及她们背后的族阀势利。

    无论是哪一况,对探都是半都没有的。

    反而,如果二王真的对原儒家文化心存向往……

    “那么二王和那位……娘娘呢?”

    “那位是元和公主。”王嬷嬷笑着补充,“说起来,李娘娘也确实更有福气一些,元和公主跟庆和公主同年同月,但是元和公主就是早生了两日,这才当得上这个‘元’字。”

    探微微,依旧用秀目注视着两位嬷嬷——不用她在声问询,刚刚的疑问还没有被解答呢,两位嬷嬷自然也知晓她沉默背后的等待和促。吴嬷嬷不慌不忙地开,“李娘娘和赵娘娘早年争得厉害,连带着两殿的人之间也势同火,但是元和公主的脾气却和妹妹不同,向来是在两殿之间不偏不倚,和李娘娘关系看不亲疏,赵娘娘那边也不会怠慢……同二王的关系,也只能用‘相敬如宾’来描述,两人间客客气气的,每月同房两次,话都不多说。”

    两位嬷嬷也确实都是能人,说是对二王了解不多,但是二王夫妻间的房事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