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分卷阅读4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这些事,一边应付贾琏,正为难着,忽有贾母院里的小丫鬟过来,说贾母找她,这才帮柳五儿解了围。贾琏也只好暂时停止了他的游说,任由鸳鸯跟着那小丫鬟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支持

    希望大家能多留言,多收藏,每一成绩都是我写文的动力啦~~

    第34章 鸳鸯(8)

    那日从凤来,晚上凤到贾母跟前服侍的时候又暗向柳五儿提了几句那事, 柳五儿知, 如果她今天没暗地里把这事办了, 或许过几日他们就要直接开和贾母提了。贾母年纪大了,听到家现在是这样的境况——连两千两银的活钱都拿不来, 心里哪有不伤心的?

    没办法,只好挑了几样积小、但是价值名贵,又不大喜庆, 贾母平日里记不起来的东西, 叫人悄悄送到凤那边去, 也就不再过问那件事了。

    对于贾府能不能继续对外维持架面,事实上柳五儿并不关心, 她最近一直琢磨着距离刘姥姥二荣国府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间刘姥姥只托人借着给贾府送土特产的名义给柳五儿来过两回消息, 一回是说已经看好了几亩地, 正准备用柳五儿给她的银买地呢,另一次是在今年天的时候, 说地已经买好了, 也收拾来了, 了些瓜果和豆

    柳五儿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呢,看着就秋了,也不知那地收成怎么样了。这天跟贾母闲聊的时候, 趁着贾母兴,她状似无意地提起了刘姥姥, “难得有这样积福的老人家府来和您说话了,也不知今年他们那边收成好不好。”

    贾母也还记得刘姥姥,“想来今年收成必定不错。”事实上,就算刘姥姥没有直说为什么要上门,贾母心里也是一清二楚,“我记得她天的时候托人送来的菜倒是好吃,放在汤里煮的烂烂的,别有一滋味。”

    “这就是她的一份心意了,可见还是念着老太太您的。”柳五儿忙借机替刘姥姥说了几句好话。

    贾母也很认同,“这话倒是在理,从我年轻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看着咱家富贵,是上来攀扯关系,后来或是自己发达了,或是有了别的路用不上咱们家了,就把咱们忘在了脑袋后面,经年也不来问一声好。倒是他们乡人,还念着咱们家的,虽说送来的东西不值什么,难得的是这份心意。对了,前儿我生日,他们外面又送了不少衣裳来,我也不穿,不如你挑来一、两,看谁最近要去,顺路给她带过去吧。”

    柳五儿见贾母自己就顺着她的意思往说了,省了她许多,就笑着奉承:“这就是老祖宗乐善好施了,这些年积攒来的福缘,全家人都跟着沾光。”

    贾母不由得笑:“你别学着凤丫油嘴的,还是去办正经事要。”

    其实柳五儿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差人过去给刘姥姥带话的借罢了,有了贾母的吩咐,这件事自然得更加顺理成章。她先从贾母生日那天外面人送来的几衣裳里挑了两,又吩咐大厨房准备了些面果,用一个包袱包了,又在里面附上了一封短信,信里也没说什么太要的话,只是问刘姥姥“那几亩地”今年的收成如何了,就算被别人看了,恐怕也猜不里面的意思来。

    她又找了一个生老实、办事妥帖的小厮,细细嘱咐了,这才把东西给了他。又过了几日,那小厮才回来,带回了些村里面自产的瓜果,还有一封信。信是写给“鸳鸯”的,里面说那几亩地今年的收成很好,让“鸳鸯姑娘只放心”,信是托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写的,柳五儿看着里面没有什么犯忌讳的话,才把信送到贾母面前,念给贾母听。

    刘姥姥又在那封信里写了些村里的新鲜事,贾母听着也觉得十分有趣。

    ***

    在柳五儿几世的记忆里,无论哪一世,这个冬天都是贾母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个冬天了,可是从年底开始,贾母就没过上几天开心的日。从迎嫁起,府里就大小事不断,迎归宁的时候虽然当着贾母的面没敢掉泪来,但是她的状态不好这一,贾母却还是能受到的。

    背着人的时候,贾母也会私和柳五儿唠叨两句家里的事,说起迎,老人家只有叹气,“孙家这门亲事我一直都不看好,可是既然老大说好,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去年你不在的那阵,凤丫过来跟我说也有别的人家想说咱家二丫,但是我想着这事到底还是她老主的好,就也没理论——没想到最后老大却看了这样一家。我虽然不愿意,却也没有别的好人选,只好就随他去了。只可惜了二丫,这次回来,看着比往年更安静了。”

    柳五儿知贾母说的那个时候,是上一年的年前,那时候鸳鸯的母亲在南京那边去世,贾母特地许了她几天假,让她尽尽女儿的孝心,她也就顺势不到前面来伺候了,只每天避在屋里,给贾母衣裳。

    如果那时她在的话……柳五儿也有些犹豫,如果那时候她就在贾母边侍候,她会使用自己那特殊的能力让贾母改变心意,的是吗?

    她自己一时也想不答案来,毕竟这半年时间贾府发生的事太多了,这一世改变人心意的能力只能使用五次,但是在贾赦和鸳鸯的事上她已经使用了两次了,剩的机会只有三次,但是贾府却有太多人或许能凭贾母的一念之差改变命运了。

    可是在这个荣国府,能决定她们命运的“大人”,又不只有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贾母已经垂垂老矣,而这几个——无论哪一个,似乎在孝之外,说话的分量都比贾母的话要更重些。

    如果贾母拿不更好的人选,她说不让迎嫁给孙家,迎就能真的不嫁吗?她说不让探去和亲,探就能真的留在贾府归于平庸吗?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贾母连从小养在膝前的宝玉的婚事都不能主,虽说黛玉年纪也还小,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成就好事,这个年纪也早该把婚事订来了……

    而这几件事,又都不受贾母的控制,在短短几个月之就接连发生:探远嫁、宝玉送嫁、元夭殇,黛玉病故……贾母终于承受不住接踵而来的打击,一病不起。

    柳五儿只好收拾心思整日在贾母榻前服侍汤药,邢夫人、王夫人等也每天起码在贾母房里坐一个时辰,贾赦、贾政也不时前来探望。

    贾赦甚至几次暗示柳五儿,现在是她表现“忠诚”的好时候,柳五儿只当没听懂他的暗示,埋给贾母捶,试图让贾母在临终前能好歹舒服一些。

    贾母去世的那天,贾府一片缟素,贾赦和贾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