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夫君是傅恒(清穿) - 分卷阅读35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离京还乡?

    乾隆总是对傅恒那么恤,对他似乎格外苛刻,难不成,就因为他是汉臣,皇上不乐意让他太庙,所以才百般刁难,寻这样的由罢了他的资格?

    从此后,他怕是要沦为朝臣的笑柄了吧?他与鄂尔泰斗了一辈,鄂尔泰病逝,好歹保住了伯爵的位置,他竟什么都没了,还被乾隆贬低得一不值!难只有武将的战绩才算是功勋,臣在朝政上的建树皆是浮云吗?

    已然看透帝王的心思,张廷玉心灰意冷,再不愿多辩解,恨告退。

    众臣得知此事,鄂党拍称快,暗叹张廷玉这老狐狸终于得了报应!张党纷纷上书,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那番话只是乾隆冲动之才脱,原本他也有些后悔,预备寻个台阶赦免张廷玉,然而朝大半臣皆为其求,使得乾隆又想起张廷玉结党营私之事,一怒之便不肯再改,即便傅恒亲自为其说,乾隆也不为所动!

    一代名臣张廷玉,历经朝,宦海沉浮,骄傲了大一半辈,却因为一再怒皇帝而晚景坎坷,落得个被帝王厌弃的凄惨场。

    正所谓君恩难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见证过这些臣的兴与衰,东珊越发担忧傅恒的境,好在傅恒谨慎,先前几位首辅承旨时,皆是一人独自面见皇帝,自傅恒首辅之后,为免专权之嫌,他奏请几位军大臣一承旨。

    乾隆对傅恒此举甚为赞赏,此后便成了军的定例。

    对于自己的将来,傅恒从不担忧,只尽忠职守,好自己的份事即可。

    因着乾隆四十大寿将至,他的边该有皇后陪伴,接受百官朝贺,是以太后不愿等年,建议皇帝今年就立后。

    无奈之,乾隆唯有遵从母命,在八月初二这天,由傅恒担任册封正使,册立娴皇贵妃为第二任皇后。

    亲目睹新后册立的整个过程,傅恒百集,却不知有知,会作何想,她那么通达理,大约不会怨怪皇上吧?毕竟国君要以大局为重。

    为国母,总是不由己,任何时候都得表现得大度,不能有绪,这辈,肯定活得很累吧?若有来生,他希望能嫁一个平凡的人家,也许就不会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和重担,不至于总是委屈自己。

    亲人陆续离世,而傅恒为富察家的嗣,理当直脊背,担起家族的重任,继续让这个家族在乾隆朝发光发,屹立不倒!

    暑气渐消,枫红秋,转又到了十月十六,今儿个是福灵安的十一岁生辰,傅恒将其接回家,为他庆生。

    一大清早,傅恒照旧去往军办公,说好了晌午回来陪家人用膳,然而午宴已摆好,他仍未归来。

    这样的形,东珊已然习惯,不会再像原先那般使抱怨什么,她倒是无所谓,但孩们不能挨饿,便没再继续等他,先行开宴。

    她还想着傅恒可能临时有事赶不回来,未料才开宴一刻钟他便回了家,步伐沉重的他面沉郁,毫无喜

    东珊见状,起近前,问他可是遇到什么棘之事,但见傅恒神哀戚,的声音已然哽咽,

    “去年西藏的郡王与兄弟争抢地盘,发动,二哥奉命前往西藏平叛,今日传来消息,说二哥趁郡王不备,果断将其斩杀,却被郡王的属围攻,受多重创,二哥自知生还无望,不愿被擒,已然自刎于军前!”

    年初是傅谦,现又是傅清事,一年之接连两个兄弟离世,饶是傅恒再怎么,也难以承受这噩耗!

    知他心里难受,东珊主动拥住他,轻拍着他的后背安抚着,让他哀恸的绪有所缓解,打岔问:“二嫂还不知这事儿吧?”

    孩们皆在跟前,傅恒不愿当众表现脆弱的一面,绪稍缓之后立即直起,红着:“军才传来,二嫂应该不知,不过皇上很快就会派人去报信儿。”

    却不知二嫂知后又会是怎样的悲痛,单是想象,东珊已然难以接受,一再告诫傅恒,

    “往后你只在军办公即可,千万不要再自请上战场,不要让我担惊受怕。”

    傅恒何尝不懂她的忧虑?但富察家族世代为将,皆在战场厮杀拼命,像傅清这般战死沙场的不在少数。尽他替二哥难过,却也知,这是富察弟的使命,敢上战场,他们就不会惧怕变故。

    是以东珊的请求,恕傅恒无法应答,又怕拒绝伤了她的心,模棱两可:“皇上习惯了我在他边侍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派我征。”

    但愿乾隆真的不会再委派傅恒,金川之战已让东珊提心吊胆数月,她实不愿再去会那心被吊在嗓觉。

    西藏郡王虽是被了结,但接连痛失几名战将,乾隆惋惜,为表彰傅清的功绩,乾隆追封其为一等伯,除祀贤良祠之外,又特地为傅清和另一名战死的将领专门修建双忠祠,以英烈战魂!

    西藏战事暂平,乾隆的一块心石落地,于十六年正月十,奉皇太后之命,带着诸位后妃,开启江南之旅。

    此次江南,舒妃芸珠并未同行,只因她已怀有五个多月的,不宜途跋涉,乾隆命人将她送至圆明园安胎静养。

    乾隆离京期间,由傅恒与来保监国,又将侍郎兆惠调任至军行走。

    虽说江南开支浩繁,劳民伤财,但南这一路,除却游玩之外,乾隆还会巡视河工,沿途观民察吏,顺儿阅兵祭陵,培植士族,大兴利国利民之举。

    四月初,乾隆御驾归京,回到圆明园。

    每年接之际,乾隆大都会奉皇太后到圆明园居住,在此理政务。若遇要政事,乾隆还会在晚膳过后宣傅恒过去商议,这一习俗,谓之晚面。

    如此一来,傅恒便会忙到很晚,再回家实属不便,于是乾隆便将圆明园附近的辉园赏给傅恒,此地本是怡亲王胤祥的御赐园,赐予傅恒后,乾隆亲赐匾额,改名为和园。

    和乃是傅恒的字,皇帝以他的字来园名,足见其用心。

    此后,每逢乾隆在圆明园榻的这几月,傅恒也会携家人一起住在和园。

    后世的圆明园只剩遗址,难见其当年的风华,而今东珊竟有幸居于此地,穿越时空,亲知圆明园在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