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 - 分卷阅读23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皇帝面前也放了一只小碗,他艰难地举着筷,慢条斯理地夹起粉丝,然后旋转筷,将粉丝缠绕在上面,最后才放,最大限度避免溜粉丝的时候发不雅的声音。

    秋之后,京城早晚的气温已经开始降,一碗腾腾的汤面肚,实在是叫人浑舒畅。

    大臣们吃完之后,照例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称赞这。其有才华的大臣,还不免要写词赋诗。当然,带来这的黄修,以及作为大楚门面担当的贺卿和皇帝,都是要歌颂一番的。

    走完了程,贺卿才,“既然诸位先生都认为此甚好,那就将方传到民间,叫百姓们也能吃上红薯粉丝,不必再被饥荒侵扰。”

    “殿圣明,陛圣明!”众人起应喏。

    跟红薯前后脚送过来的,是江南的丝绸。今年因为大分土地改桑苗,所以江南的丝绸产量暴增何止一倍。而暴增的产量,需要的是暴增的机和工人。

    据唐礼臣的奏报,江南一带,今年新增了织机几万张,作坊扩大,招收的工人自然更多。即使如此,也不够用,所以很多作坊,还会跟那些私人的织娘合作,提供生丝,由她们织成布匹,赚取手工费。

    许多织娘因为已经成亲,要顾着一家人,所以无法抛舍家业去作坊里工,而这合作,既能满足作坊的需要,也可以帮助他们补贴家用,自然是合则两利的好事。

    整整一年时间,整个江南都陷了一忙碌的状态之。海贸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更不用担心丝绸生产来之后卖不去。基本上,在生产来之前,所有的丝绸就都被客商们定了,甚至连抬价钱也无法阻挡他们的

    潜移默化的结果是,整个江南,女的地位提升了许多。

    不是采桑养蚕、缫丝纺织还是染布浣纱,女的灵巧都远胜男。加上人工不足,自然也就顾不上考虑别,所以如今在江南,大分女都跟男一样,每天门上工。少分留在家里的,则是用自家织机赶工。赚了钱,自然就有了底气,家地位也就上升了。

    对的江南而言,相较于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是一细微的改变,很少会有人去注意它。

    但是收到这个消息的贺卿,却难掩自己的激动。

    就像顾铮说过的那样,有些事适合从上到的普及与改革,有些事却适合从到上的改变与影响。

    她想推动女家门,提地位,这是一件最的事,所以她能在朝堂上的十分有限,在成立了秘书监之后,便没有其他的动作了。她要等待的,就是这民间自发形成的变化。

    当这变化扩展到整个大楚,到时候不用她说,女的地位也能够得到提

    “开心吗?”送这份奏折过来给她的顾铮问。

    贺卿,“其实这世上的女,同样十分,她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即使我什么都不,她们也会自己抓住这样的机会,扶摇直上。”

    但她还是想略尽一力量,让这个过程变得稍稍容易一些。

    其实贺卿完全可以据自己那一浅薄的印象,叫人去改织机,增加生产效率。但她没有这么,因为现在大楚的人其实是有些“过剩”的,至少大多数女都还在家持各事务,没有真正投到社会生产来。如果发明改了更好的机,轻易就能满足吞吐量,她们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呢?

    “不。”顾铮走到她边,手搭在她肩上,笑着,“阿卿妄自菲薄了。但其实,你只要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就算什么都不,对天而言,也是标杆一样的存在,会让她们对跨那一步更有信心。”

    当权者是女,对天自然会产生一些影响。这影响是细微的,平时基本看不来,但在某些关键的时刻,对她们而言,其实已是一无声的帮助。

    比如江南那些作坊主,之所以如此大胆地接收女工人,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量,他们会因为贺卿的存在,对其他女更宽容。

    ——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考量,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着的。

    ……

    不久之后,荆湖今年的各数据也被送上来了。今年那边移民近十万,开垦的土地照每人二十亩计算,有不到十五万顷,这些土地上的产,贺卿要求不,只要能养活今年迁过去的这些移民便可。但事实上,因为有了磷,数据要比她想的更好一些。

    再加上其他已有土地的产量,荆湖至少可以拿二百万石的粮支援其他地方,距离成为“天粮仓”又更一步。

    这些粮由官府以常平价购买,运输到其他粮不足的地方售卖,不求牟利,间差价只需足够支付运输所耗,价钱便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的。再加上红薯粉也加了百姓们的谱之,今年,大楚应该不会再现青黄不接的况了。

    再过两年,官仓之应该就会有存粮,足够应对意外和天灾。

    一切似乎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只要顺着这个轨迹发展去,盛世可期。

    接着,广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相继筹建完毕,朝廷对外公布了这个消息,正式开放两,让商人们在海时有更多选择。这个消息,也意味着第二次海的时间已经临近了。

    海的时间被定在了十月初一。

    各地商人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匆忙携带货,向着三个港城市汇集。

    如果这个时代有飞机,从空俯瞰,就会发现一个相当壮观的景象:整个大楚的人似乎都在向着南方迁移,其壮观程度,不逊于后世的运。

    不仅是商人,还有那些年轻、没有资本却有野心的年轻人,南方比北方机会更多,他们自然也要去当地闯一番,说不准就能够抓住机会,一朝崛起呢?

    虽然不能乘飞机俯瞰整个大楚,但贺卿和朝臣们,却能够从各项数据里看这一

    “不太妙啊……”有人低声叹息

    江南土丰,因此也一向人稠密。而北方不但土地旱贫瘠,寒风凛冽,还要遭受草原族的侵扰,所以人数目,一直都比不上南方。历朝历代,都有迁徙百姓充实边关的政策,但事实上,即使官府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