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 - 分卷阅读2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问题,”贺卿坐在上首,一边翻看奏折一边对众人,“一是市舶司今年收上来的关税该如何用,得先有个章程。二是江南一地世家豪族似乎有蠢蠢动之意,须得设法压一压。”

    除此之外,还有给使臣请功,市舶司增加建制之类的问题,但这都是小事了。

    市舶司的奏折先送通政司,抄送各,因此关于这笔银已经有了准备,此刻贺卿一开尚书便立刻取一封奏折,,“启奏殿,这第一件事已经有了章程,请殿过目。”

    作为朝廷的账房,对于整个国家哪里需要用钱再清楚不过,这番安排自然也是十分得当的。贺卿看完之后合上折,将之递给秘书官,传给其他人翻阅,“诸卿都看看吧。如无异议,就这样定来了。”

    但第二个问题就麻烦多了。大概是历史遗留问题,江南当地的大族总是更桀骜不驯。即使顾铮过过一遍筛,但还是有抓有放,并没有真正动到基。海贸的利如此之,朝廷对江南越发倚重,自然会让他们生其他的心思。

    譬如去年,他们针对贺卿的那个改桑苗之事,其实就是明着跟朝廷别苗了。若一直让他们如此嚣张去,再过两年,只怕江南又将成为朝廷无法手的地方。

    海贸如今已是国策,其重要不言而喻,江南这边的异动,自然也必须引起重视。

    众臣各自提了几条建议,贺卿都允了,但所有人都知,这些建议都是细枝末节,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起到什么作用。

    此时,顾铮,“殿据使团所言,如今江南都是商人,竟有人满为患之。可见只有江南一个港,实在难以满足海贸所需。臣以为,可以考虑在福建和广东各开设一个市舶司分,建立新的海港。”

    此言一,众人均是睛一亮。

    这话听起来跟江南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却是真正釜底薪,解决江南问题的办法。

    江南如今颇有“自重份”之意,无非是因为地位特殊,无法取代罢了。可如果别也有海港,它的重要就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广东,这里距离南洋更近,由此海,便可减少三五日的航程。许多商人必然都会选择这里,减少在海上漂泊的时间,毕竟海上航行风险太大,暗礁、风暴防不胜防,还要受到风向影响。

    如果建立了新的港,三足鼎立,便可以给江南这边提个醒,让他们知自己并非不可或缺。

    而且这样一来,又能带动广东福建两地经济发展,不使江南一家独大,可谓是一举数得。

    众人纷纷复议,贺卿便将此事给了政事堂来完成,并且了一补充,“等再行一两次海贸,或许可以开放琉球、琼州等地为商埠,允许与我大楚关系良好的国家在此停靠船只,行贸易。如此一来,省了众多商人海之苦,想来会有更多人能得到便利。”

    毕竟,只有大商人才能商队,买船海,那些赚个辛苦钱的小商人们没有这样的家底,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殿圣明。”

    商量完了这两件事,贺卿便提起昨天跟黄修说过的事,“如今海贸发展迅猛,往后必然会与更多国家建。一旦开放商埠,必然有各国船只与使团前来。从前理这些事务的是四夷馆,如今看来,却是有些不够用了。”

    说到底四夷馆之前的理范围只是大楚周边小国,而这些国家多是大楚的属国,彼此地位不同,大楚只需要派遣低阶官员就可以将事办好。而且因为通不便,路途迢迢,各国也很难来大楚朝觐一次,多是几年才会派遣一次使臣,人数也不多,需要理的事务极少,一个四夷馆便可完成。

    但现在,与大楚建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四夷馆就有些跟不上了。

    因此当贺卿说自己打算将四夷馆从礼独立来,成立外时,尽尚书的脸很不好看,但还是应了。即使明知这是分他权,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这是大势所趋。

    但对于外的官员任命,朝臣们就有不同意见了。

    贺卿提议的由宗室挂名尚书,由黄修担任一位侍郎,遭到了所有人的抵制。

    理由也是现成的。

    虽然从近年来贺卿的法便可看,她打算提宗室的地位,让他们有限度地参与到朝政来,而之前朝臣也没怎么反对,但那是因为皇家科学院不涉及政事,可外就不一样了。

    毕竟与其他国家的本来就必须非常谨慎,若是负责人的份太,一不小心就是个通敌卖国之罪。宗室作为使团使也就罢了,直接理这摊事,很显然并不合适。

    黄修一介侍,虽然海有功,但贺卿尽可以恩赏各面,但这举足轻重的官职,他们不认为他能胜任。

    这些斩钉截铁的反对之声,让贺卿非常意外。

    看一时半刻不能劝服众人,而她也不想改主意,贺卿索宣布散会,让众人回去再仔细考虑一

    顾铮照例留在最后,见贺卿仍旧皱着眉,便问,“阿卿是否还在为外之事烦心?”

    贺卿抬起看向他,目录不解,“以宗室为尚书,不过是挂个名,并不负责事务,至于黄总,他功劳赫赫,又是大楚目前对海外异最了解的人,个侍郎不过分吧?”

    “当然不过分。”顾铮轻声,“殿是当局者迷,并未想过,朝臣们反对的并不是这个建议本。”

    “不是这个建议本?”贺卿微微一怔,继而恍然。

    也许是这段时间太顺利了,她所推行的事,总能在朝堂上顺利行,所以她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事上,很少去考虑更层次的问题,竟然犯了这样浅显的错误。

    朝臣们反对的,的确不是她要任命这两人的事,而是由她来任命这件事本

    不是不能让宗室和侍立于朝堂之上,但不能是贺卿来提议,因为这是政事堂的职责范围。即使贺卿代行皇权,亦不能轻易挑战。这及到了相权与皇权之争的红线,是立场问题。所以在政治斗争上十分锐的朝臣们,难得地站在了统一战线上,没有一人赞同。

    朝堂斗争不外如此,虽然可能在局外人看来这争斗毫无意义,可其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