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 - 分卷阅读17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意思了吗?”

    “殿……”赵君原面灰败,一片颓废地闭上了睛,“殿心怀天,臣……愧不能及。”

    他抖着手,将自己上的冠带取了来,小心地整理好,捧在手,然后缓缓地,再次跪了去,“老臣年迈,今日便乞骸骨,归乡养老,求殿应允。”

    贺卿盯着他,垂在侧的手握成拳,费尽力气才将心那一暴戾的绪压了去。她的心里一番天翻地覆,面上却还是保持着可怕的平静。

    明明早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但贺卿还是从心底里受到了一挫败。

    她成功击溃了赵君原的心房,却没能将这个人留住,反倒让他心如死灰,一心求去。世事便是如此,任你机关算尽,费尽心机,总有料不到的地方。

    贺卿慢慢后退了一步,,“好,我允了。”

    好在一位宰执求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虽然两人之间有了默契,但过场还是要走的。赵君原要先上表请求致仕,贺卿不允,如此来回两三次,以示朝廷恩遇,以及对他的倚重。如此之后,才能准其所请,再令赐无数恩赏,等赵君原接完手的工作,这才能够启程回乡。

    整个过程,慢则半年,快也要一个月。

    贺卿正在考虑接来的安排,便见邱姑姑现在殿外,“殿,顾相求见。”

    顾铮是来汇报秘书考试度的。他们去之后便商量好了,就将公开考试的时间定在五月十五日,从即日起,应考举便可以前往礼报名,验明份。之后则要看报名人数,决定考试安排在哪里。

    这小事,自然不需要顾铮亲自过来说明,一封奏折就可以了。所以汇报完之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问,“臣方才见赵相面恍惚,形容憔悴,似乎是受了大的打击,不知殿……”到底对他说了什么?

    这后半句话十分不敬,所以顾铮没说,只以神示意。

    贺卿本来不是会倾诉的,但此时事才过去,她说是平复来了,其实仍旧心意难平,而且也开始怀疑自己这的方式是否错了。顾铮很显然是个不错的聊天对象,也可以针对地给评价。所以她略一犹豫,便直说了。

    顾铮听完之后,忍不住以拳抵,忍笑,“你把赵君原大骂一顿,还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很好了。”

    “很好笑吗?”贺卿转怒视。

    顾铮连忙摇,“臣只是想说,现在殿该知我的好了吧?不是人人都能如我这般知你懂你,能与你志同合,携手并。”

    “王婆卖瓜。”贺卿轻嗤了一句,但面上却忍不住微微发烧。

    可能是因为顾铮曾经直白地表达过心意,所以听到他一本正经地说这样的话,贺卿总难免多想。

    在她拒绝顾铮的时候,贺卿本以为两人之间的关系会彻底陷僵局,影响到朝堂。却没想到,顾铮如此“知错能改”,很快就调整好了态度,没有半的意思。如今两人之间,反倒比从前更默契了。

    如果说从前的默契,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那么现在的默契,就是因为他们知对方的想法。

    也许,他们之间最好的关系,就应该是像现在这样,作为朝堂上志同合的盟友,同心协力地去推行一件事。只要不牵涉,就能好好相

    彼此间的关系渐佳境,顾铮也能够觉到,欣地发现自己选对了方法。

    被拒绝固然令人沮丧,但顾铮从不是会站在原地哀怨嗟叹之人。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自己的心,知自己从前的法必然有某个地方到了贺卿的逆鳞,让她不能接受,便脆利落地后退一步,保持距离的同时,也是想更清楚地观察贺卿,明白她想要什么。

    像这小小的“冒犯”,则是他对贺卿的一试探。

    至少他现在可以肯定,贺卿对他的抗拒并非,只是有某个心结尚未解开。

    “不说笑了。”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他立刻言归正传,正,“殿既然早知前路坎坷,荆棘遍布,便该有所准备才是。依我看,赵君原告老,殿应当兴才是。至少算是铲除掉了前方的一大从荆棘,不是吗?”

    贺卿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不由了一气,“是我莽撞了。”

    “非也,”顾铮,“虽然从我个人的角度,并不赞同这冒险的法。但如果不是当喝,让赵相清醒过来,他继续在朝掣肘,对接来的计划并无益。而且依我看来,赵相不过一时转不过弯来,等他想明白、想透彻了,便会知殿的良苦用心。”

    贺卿闻言睁大了睛,颇为惊奇地看着他。

    她觉得自己得没错的时候,顾铮反复提醒不能草率冒,等她觉得自己冒了,顾铮倒反过来夸她得好了,这可真是奇了!

    “这么说,你觉得我没错?”她忍不住更一步确认。

    顾铮从这句话里品了一东西,不由微笑,“倒不如说,我是不得不承认,殿总能人意料。有些方式我不能用,但你未必不能。我只是相信,殿在行事之前,必然会先对局势行判断。既然是你理智思考过后的结果,就该信任。人总有失误的时候,但方法并没有错。”

    这就是贺卿的风格,以前他总想让贺卿跟自己保持同一步调,但事实证明,她靠着自己也走到了现在,总有她的理。

    ☆、第104章 考察

    端午节前后, 冬小麦就到了收割的季节。

    朝堂上了一奇妙的气氛之, 说是张不算, 但的确与平时不同。

    之前由主持的磷矿寻找工作,在顾铮和贺卿的暗支持, 早就已经取得了结果。而后使用各方法试制磷并施放在田地见,究竟是否能见效,就看最后的收成了。

    虽然在这个时代,百姓什么庄稼、用什么料、使用什么工都是由官府派人行指,并不能自己主,要实验其实非常方便,但毕竟是试用,为了避免扰民, 贺卿将十几个皇庄数万亩土地都让了来,又从京城各县选了数千亩土地况不一的官田来实验。

    以现在的植株生状况及其他各方面数据来看,增产是必然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