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 - 分卷阅读16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遭了。若仍旧以为能像从前那般混日,却是辜负了德王这一番苦心。”

    德王连连应是。

    虽说贺卿用他们,是因为这天毕竟姓贺,提携自家人,可以得到更多助力。但话又说回来,普天之,莫非王土,而生在这土地上的人才,贺卿自然都用得。若是宗室当真扶不起,她大可再用别人。

    如今她执掌朝政,虽然引得一分顽固的老臣反,但却引了更多想要在仕途上上的读书人围拢过来。

    “青城郡王也应了可以过来讲课,想来能让孩们受益不少。”德王,“殿放心,臣等会用心督促,不辜负皇恩。”

    “青城郡王的不是还在埋研究齿改良么,怎么有空城来讲学了?”贺卿有些意外。上次见面时,贺端分明还是一副不研究成果就不放弃的定之态,若时间来上课,必然会分心,怎么都不像是他的作风。

    德王也很意外,“齿的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么?”

    “解决了?”贺卿意识地重复了一句。

    德王也意识到了其存在的问题,面上有些犹疑,却还是仔细将当时形说了,“顾相公说,是殿的意思,要他跟青城郡王见一面,从旁协助改良齿等零件。是老臣亲自引荐他与青城郡王相见的。两人研究时,老臣也在现场,只是说来惭愧,他们说的大容,老臣都听得一知半解。但看青城郡王的模样,显然是茅顿开,又有了灵。那之后不久,他便允了老臣所请。”

    “是这么回事。”见德王面忐忑之,贺卿便,“青城郡王在此事上耽误了不少功夫,因顾相在数算上颇有造诣,因此我请他前去协助。这一向忙得很,险些忘了此事。”

    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多嘴,德王不敢再说什么,很快就告辞离开。

    他一走,贺卿的眉就皱了起来。

    顾铮跟贺端见面的事,是她提过的,顾铮也应了。只是后来谈到了他们对未来的设想,顾铮在了解到贺卿想的事之后,就一直忙着调整和安排,先后折腾了不少大事。贺卿还以为,这件事多半是被他暂时搁置了,因此也没有询问。

    谁知原来顾铮早就已经跟贺端见过面,解决了问题,只是没有告诉她而已。

    以他们现在的份,每天商讨各事务都要见面,顾铮单独奏对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但他甚至没想过顺跟她说一声。

    若不是德王无意间提起,只怕要等贺端的怀表和其他发明上市,她才会知

    之前贺卿就已经意识到,顾铮或许是在有意识地转移视线,不让其他人注意到她。不提贺卿这法究竟有没有问题,这份贺卿却不能不领。所以即使她数次察觉到顾铮现在的说法颇有架空自己的嫌疑,但她始终没有表态,因为她相信这绝非顾铮的本意。

    但这件看似不起的小事却让贺卿意识到,继续放纵去,很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事发生,而自己毫不知。正所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此以往,总有当真被架空的一日。

    这一瞬间,贺卿脑海里闪过了许多念

    如果她只是想要安稳,大可借此机会后退一步,皆大喜。她要的事会由顾铮继续完成,而她自己,则可以带着荣耀退场,一辈的“护国大公主”。

    那么,她是眷恋权势,不愿意放手吗?

    贺卿扪心自问,而后很快得了答案:是的,她是。

    贺卿轻轻地笑了一,真正承认这一,她发现自己的心里并不沉重,反而充满了轻松与愉快。见过了外界的宽广与彩,谁能甘心再被关回狭窄的房间里,只能透过窗去看外面那片天空?

    何况,她要的事还有那么多。虽然顾铮说过愿与她共创盛世,目前看来也的确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走。但贺卿发现,自己无法轻飘飘地说一句“那我就放心了”然后放手。

    这一瞬间,贺卿对“政治”两个字的领悟,却是越发透彻了。

    即使是政见相合的朝臣,也会有分扬镳的一日,这无关理念,只源于话语权。就像她和顾铮,或许目标都是一样的,但贺卿却无法接受一切由顾铮说了算,自己毫无掌控力与话语权,睁睁地被抛在后面。

    何况,她的计划有一分写在了给顾铮的那张纸上,但还有另一分没有写来。

    比如等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她便会致力女平权的争取,让天也能享受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不是继续成为受压迫人群。此外,诸如匠隶等籍制度,也会在工业化的浪被取消。

    但这些都是不能诉诸笔端的,也是贺卿不认为顾铮会支持的。

    所以贺卿忽然发现,自己其实是没有退路的。这一,她本来早就已经意识到,却在这段时日跟顾铮的默契间险些忘记了。恋栈权位也好,野心也罢,唯有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才能保证一切照自己设想的那样去。

    至于别人如何看待,留待青史之上,后人评说吧。

    但该用什么办法彰显自己的存在呢?

    直接跟顾铮争夺话语权,是最策,极有可能会让正在推的政策陷停滞,甚至可能会因为彼此的对立,让朝堂陷党争之。那样一来,两人之前费了大心思营造来的好局面就会彻底被打破,可谓是误国误民。

    所以夺权不是不能,却不能这样明刀明枪的上。

    贺卿坐在御案后,沉思半晌,渐渐有了主意。

    第二日早朝,贺卿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她要修一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书!

    文治武功,乃是历朝历代帝王所追求的最荣誉。武功可由战争得来,文治一看是否海晏河清、吏治清明,二看的就是当时的文风及学风是否鼎盛。

    民间私人修书当然最能彰显文风之盛,但官府主持的修书,因其规模宏大,对士林也有大的影响,也是帝王文治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

    虽然历朝历代修书活动都没有停止过,翰林院官员及各殿的校书、正字等,的都是这方面的工作。不过大都是编修的是前朝及本朝的史书,典章,及帝王实录等,规模并不大。

    而贺卿直言“古往今来未曾有之”,其野心可谓是昭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