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倾城 - 分卷阅读2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凝这么个推论,并且普及到了吕布帐八成的武将,这些人在经历过和顺差不多的心路历程之后,了无数次心理建设,见军同僚思想如此单纯,甚至有一

    当然也有心好的,讲义气的,不忍自家兄弟被李公死了还不知为什么,便把这话拿来说。

    几乎所有第一次听见这个推论的人都惊呆了,随后想法就从“好像很有理”慢慢变成了“不行,越想越有理”,再到“这肯定是真的”。

    这风声几乎只在吕布帐武将那里传播,故而传得十分隐蔽。

    说这话的贾诩本人在李澈边待了一段日,倒自己把自己的推论推翻了,李澈对妹妹持的显然不是肤浅的心态,但贾诩仍然认为这对兄妹的关系很奇怪。

    一个正常的兄应该是像孙策那样,虽然关心妹妹,吃喝穿用够,有时也溺几分,但绝到不了满心满都是妹妹的地步,贾诩甚至怀疑,要是这位李娘了什么事,李澈能跟着去死。

    何其怪哉!

    李凝近来发觉不少从前偷偷看她的人都开始避着她走了,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显然也影响不了她的心,近来蔡琰总揽军务,把先前很多她觉得十分复杂的事理得井井有条,孙策还把他的妹妹送了过来,这个孙小娘比吕英大一岁,使双刀,武艺不错,难得熟读兵书,有兄之风。

    这就凑了两员副将一个军师的基本置。

    孙小娘闺名尚香,来也就来了,还自带五百女侍,个个都是从小教的武艺,有了她们,女营练兵的度一日千里。

    贾诩认为孙策实在是个很有脑的人,他当初选择李澈而不是曹,结果一来就是二把椅,如今见女营走上正轨,又让妹妹领着那些女侍过去,往后李营之,他便是铁打的半江山。

    不过孙策本人倒还真没想那么多,孙尚香是自己吵着闹着要来女营的,因为她要再待在母亲边,就要被着嫁人了。

    本是权宜之计,来了之后,孙尚香就不想走了。

    女营的气氛比她一个人在家里训练丫鬟要闹得多,还有吕英这么个陪练,更重要的是,主将还是个天仙似的大人。

    她天生机灵,一来就发觉了自家兄对大人不可言说的小心思,只是不知为什么一直不肯行动。

    孙尚香都要替孙策急死了。

    男未婚女未嫁的,就算凝年纪大了一些,可她啊!还是李公的妹妹,往后说不得就是个开国公主,这碗饭吃去得多香!

    她要是个男,还得到他?

    第155章 三国(21)

    天将秋。

    谁都知自古秋收过后,便是战时。

    李澈派遣太史慈横扫幽、冀、并三州之地, 不论是凉州韩遂腾, 还是远在辽东的公孙度, 都在猜测李澈一步的署。

    战局打到如今, 李澈的势是很明显的,当年韩遂带着十万兵就敢造反,如今带着十万兵, 简直就跟没带一个样。

    三州失陷之后, 陆陆续续也有一些大小势力来投,少则三五千兵力,多则六七万人, 有的还自带地盘, 李澈阵营很快就迎来了一大批鱼龙混杂的新人。

    因大将太史慈远在北疆, 公孙瓒据守颍川带兵养老, 吕布年后就走不任武职, 能镇得住场的除了孙策就是张郃严纲等人, 不少人便有了争番的念

    李澈没过问这些, 争权夺利是人之常得住这个不住那个, 原班人能压得住后来者最好, 要是压不住, 他也不会去, 反正争到最后也是替他事的。

    先前李澈征益州时打跑过的刘备也派人来降, 他大半生一事无成, 领着两个义弟带着些人,到依附势力寄,好不容易被人说动一次想效当年袁绍反客为主,占据益州,还被李澈的天降大军打得败逃,此后名声也坏了,找不到势力依托,到现在军饷都发不来,只好来投李澈。

    照刘备的真实想法,他是宁愿投曹也不愿意投李澈的,不光因为李澈反汉之心天皆知,更因为旧主刘璋也在李澈帐任职,他忠义半生,不料一步踏错,更未成事,成了旁人的笑柄不提,连他自己也没有脸去和旧主共事。

    但转念一想,刘璋昏庸无能,原本就忧外患,没能力守住益州,地有金不拾,非是忠义,而是傻,他唯一失算的就是东面李澈打仗不讲究基本法,一气直打到了益州来,坏了他的盘算。

    更重要的是,手底五万人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再迟疑去,兵一散,就是想投降都不值钱了。

    不得已之,刘备和两位义弟商量了一夜,到底还是了决断。

    关羽和张飞并没有意见,这么多年来,他们早就习惯了颠沛离,何况这一次的决定也不是很糟。

    两员大将都说通了,剩的就是提自己的筹码,也就是俗称的卖个好价钱。

    李澈掌七州之境,剑指天,多方投靠他的势力之,比刘备兵力多的还比他训练良,比刘备兵力少的却有自己的地盘,兵又少又没地盘的至少能放得溜须拍送女儿,相比之为汉室宗亲,兵少没地盘,就连手底的大将也比人家低几个档次,刘备发觉自己真的很难卖价。

    事实上他的两位义弟都很有能力,二弟云当年温酒斩颜良,三弟张飞战吕布一百回合不落风,只是跟着他这么多年碌碌无为,连带着名气也远不如人,刘备琢磨许久,最终也没想什么好法

    这也没有办法,他帐是没有谋士的。

    先前那个提要他先占益州,再图荆州,一统蜀的谋士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姓名。

    诸葛亮也很冤枉,照正常的程,李澈拿豫州兖州之后,就该休养生息外安,至少也得消化个三五年,趁着这个时间发育起来简直刚刚好,谁能想到李澈那样一个聪明人压就不治理善后,穷兵黩武一心扩地盘呢?

    他更没想到作为李澈未来最大的对手,曹竟然还跑去资助对方军粮。

    如此巧合和不可能之,益州易主,三分天即将变成两雄相争,这属于意外况,千百次里撞上一回就够倒霉的了。

    随后自家兄来信,说他已随着旧主投靠了李澈,站在家族的立场上,他希望诸葛亮尽早动去曹那里。

    不能放在一个篮里,这是士族的通识。

    当初袁绍起势,他帐便有了荀谌,同宗的荀彧荀攸则去了曹那里,李澈成势之后,荀家仍然派人去他治任官,这多线投资有利于保存家族,广撒网倒也不必多捕鱼,只要这些人里有一个成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