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 - 分卷阅读10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打算回屋想想,怎么跟程氏商量到底这个问题,却听见有人轻轻叹了一声,他回一看,原来林学就站在他后,看见林蓁回过来,他却对林蓁微微笑了笑,抬手一推门走了去。

    林蓁慌忙也跟他了屋,林学这几年在家里没少活,材也变得魁梧了,他的现让屋里的气氛变得有压抑。林老太太面慌张,但看见林蓁也了屋,她胆上就大了,:“怎么着?我说的有什么不占理的地方吗?我们家这么多年供你吃穿,算是对得起你了,现在你可不要再想着沾我乖孙的光,就在这山都乡老老实实的呆着吧,你放过我和我这乖孙,还能给你那作孽的爹减罪,说不定阎王爷一兴,把他从十八层地狱往上提一层……”

    林蓁脱:“阿母!别说了!这些年是谁在苦苦支持这个家,难不是大哥?若真的到了京城,您方才说的话被人听了去,咱们一家人都没活路了!这件事您不要再开了,我们听听大哥的主意!”

    相比于林蓁的不快,林学脸上没有一,反而十分平静,他看了看林蓁,又看了看程氏,:“阿母说的没错。阿弟京带着您二位老人,是要尽一尽孝意的,咱们家还有院,还有桑树、鱼塘和土地,还有阿爹的墓,总还要留个人在家照看。况且我又不会和人打,去了京城,过得也不自在。”

    林蓁担忧的看着林学,:“阿兄,这都不是问题,这些产业托阿伯照料就是,咱们从小一起大,却没能好好地一起过几天日,就算你想单过,到京城里我帮你置办个宅,你也能常常见到我和娘,这不好吗?”

    林学摇了摇:“阿弟,你知我从小就不喜去新的地方,也不喜见陌生的人。我在山都乡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就想在这里过一辈了。况且我现在忙时打理打理地里的事儿,闲时画画,这样的日我已经习惯了。买我画的人也都在江南、岭南,我自己能养活自己。到了京城,你是翰林院里的大官儿,我作为你的阿兄总不能再把画拿去卖吧?”

    他越说,林蓁越是烈的不想让他一个人留来了。林蓁知他心里肯定还有程氏,还有自己,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山都乡过日,守着空的大院,这自己怎么能放心的呢?可是林学却又说:“娘,你不是说年前有人到咱家来给我提亲的吗?我看那个姑娘不错,人很能,咱们不如选个好日,把她娶门吧,到时候我们两人一起守着咱家这块风地,我听说这样的地不能没有人在跟前,否则福气就断了。将来阿弟你若是回家祭祖,咱们兄弟再一起畅饮几杯。”

    林蓁见他说的决,又听他提到了成亲二字,便问程氏:“娘,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程氏看看林学,又看看林蓁,犹犹豫豫的:“有是有的,就是你阿兄当时他说……”

    林学打断了程氏,:“娘,我当时不同意,是心里想着士不好考,万一阿弟没考,还要回家在读几年书,家里多个外人也不方便,如今阿弟考了,我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林老太太把嘴一撇,:“哼,二的本事多大,哪能考不?你却在暗地里咒他,真是没有好心!他娘,你听见了,他自己要娶媳妇单过,这你总不能再拦着了吧?!”

    第72章 

    林蓁不林老太太, 把林学叫到院里,好好和他说了一会儿,但林学还是持自己的决定,不肯跟林蓁一起京。既然如此,林蓁只能任由程氏找来那说媒的婆,把林学的亲事定了。林蓁自己见过那姑娘之后, 觉得她虽然各方面都不众,但好在家里人简单, 只有她一个, 母亲已经去世,父亲看着还是个通达理的人, 就是上有些病痛, 常常需要钱。这姑娘举止倒是端庄的,见了林蓁和林学羞红了脸,低着不敢抬起来, 又跪又拜,最后林蓁也没看清她到底什么模样。

    林蓁问程氏:“咱家这么大的家业,就这一家来说亲的吗?”

    程氏叹了气, :“唉!怎么会呢, 你在南京读书的时候,有意嫁给你阿兄的姑娘可多了,但他死活都不肯成亲, 人家觉得他有怪异, 况且他平时也不怎么门, 门见了人也不怎么说话,好人家的女儿渐渐来打听的就少了。最后这个也是因为她爹的病,一直耽误着没有嫁人,实在是岁数大了,才试着到咱家来问问。不过我看这姑娘温和,为人也孝顺。虽然亲家这病少不了钱,但咱家也还短不了她这一份银……关键是你阿兄终于松同意了……”

    林蓁仔细想了想,对程氏的话也比较赞同,给自己的大哥挑选妻重要的不是相貌家境,而是格脾气。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姑娘还算是合适的。

    林学的婚事一定来,村里少不了心的人帮着张罗,六月旬,他们办了个简简单单的婚礼,那女孩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爹住了林家。林蓁三个月的假期也快结束了。他四去拜访了一番先前的旧,陈一松、薛侃还有一众朋友。陈一松准备两年后再考一次乡试,林蓁和翁万达都觉得以他的学问,考肯定没有问题。

    薛侃三年守孝也快该结束了,他这就要和林蓁他们二人一起京供职。薛侃的侄和弟弟早林蓁三年士,一个派地方知县,一个考庶吉士,如今三年考满,留在京坊直司。这些年州人才真是人才辈,声名远播,当时薛侃和林蓁一起讲学的书院,如今已经座无虚席,成了一个远近皆知的传播明心学,讨论学问的所在,就连江西、苏杭那些文风鼎盛的地方也有不少人特地前来学习。

    临发前最后一天,薛侃聚集弟们,站在台上,正教导:“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意在于仁人,即仁人便是一……功夫需用在心上,不要用在心外。”

    林蓁随其后,也把这些年自己对心学的理解与这些士们谈论了一番。他对众人:“诸位,我知你们如今在这里向我和薛大人请教心学,绝不仅仅是为了功名,为了科举,而是为了追寻真理,寻找心的良知。明先生说过,知和行是一回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今我和离兄就要京了,我们在京为皇上效力,为百姓主,是把良知化为一个行字,而诸位回到家,难就没有可以将良知付诸于行动的机会吗?须知读书、讲学、侍奉双亲自有良知在,经商、务农、工、甚至行军打仗都是格致知的过程,只要用心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