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 分卷阅读19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居正,又因辅佐新政,主持造船等诸般事宜,天皆知,难保有机灵的,听到名字会上联想份,所以他随扯了个化名。

    朱翊钧在一旁听到他用的姓,角也轻轻扬起。

    “万兄客气了,我等本是闲谈,万兄愿意加迎之至!”

    其他几人也都纷纷还礼,又一一自我介绍,果然都是上京赶考的举,这里有一个人,在自己名字之后,不由让赵肃多看了两。——以后将闻名于世的戏曲大师汤显祖,此时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士,也跟着大家围坐在一起,脸上不掩飞扬神采。

    赵肃虽则已经年过三十,但看起来只有二十五六,加上没有蓄须,就更显得清俊,一寻常布衣,却被他穿不寻常的气度,纵然态度平和,也没法让人轻易忽视。外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往的第一觉,这样的风,自然立即博得众人好

    几人之,一名叫曾朝节的士最为细心,他暗自打量赵肃,只觉得这人举手投足,不大像赶考书生,反似官宦人家的弟。

    “万兄是哪里人,莫非也是京来考试的?”沈懋学存了结之心,与他攀谈起来。

    赵肃:“我是福建人,此番确是来参与会试的,说来惭愧,这已是第三回京了前两次都是名落孙山,无缘金榜,也不知这次是不是又没那好命,便只当乡人来京城逛一圈,见见世面罢了。”

    朱翊钧忍不住闷笑,这人可真能瞎掰。

    赵肃说得幽默,几人都笑了起来,可笑过之后,又忍不住受地唏嘘起来,科举的残酷,在于为了当官的人前仆后继,而最后能够榜的人又极少,许多人从年纪轻轻一直考到白发皓首,连个秀才也混不上,更别提士了,虽然在座几人已经是举人的份,但这次会试不,又得三年之后才能卷土重来,人生有多少个三年可以蹉跎?所以赵肃几句话,立时便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另外一人叫刘芥的,听了赵肃的话却是前一亮:“原来万兄也是福建人,我是漳浦的,你是哪里的?”

    “我是乐的。”

    刘芥更是惊喜:“乐好地方,了赵肃,又有一位陈洙,在对次辅大人仰慕已久,万兄是乐人,想必见过这两位大人吧?”

    赵肃无辜:“乐说小不小,我寒门,如何能与这两位大人打上照面,不过是攀个同乡人的名罢了。”

    沈懋学抚掌笑:“这可好了,两个福建人,老乡见老乡,以茶代酒,当喝一杯!”

    刘芥拿起茶杯:“来,万兄,愿你金榜题名。”

    赵肃笑笑,自也回敬。

    原来那桌,赵耕和赵耘两个小孩不耐久坐,早就由赵吉和连翘带去玩了,剩朱翊钧,还坐在那里,静静喝茶,一边听这边的动静。

    赵肃与人相的本事着实不一般,不过片刻功夫,就和沈懋学几人都混熟了,大家聊着聊着,难免又绕回原来的话题上。

    沈懋学:“如今新政初开,万象更新,如果我等能够榜,即便是三甲,外放个小县官,只要有考成法在,就不怕上官打压。”

    言之意,对考成法很维护,赵肃冷旁观,看得他除了想要借由言论传上位者耳,让张居正青睐之外,还希望借此树立自己在众人之的权威。

    人以群分,这几个人,都是这次会试的大门,如果能立威信,以后仕途上自然就是同科里的群龙之首了。

    这个沈懋学心思不小,可惜毕竟年轻,还是过于外了。

    赵肃嘴角噙笑,手指轻轻挲着杯沿。

    只见刘芥摇摇:“考成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上有政策,有对策,未必就好到哪里去,而且上迫迫民,依我看,还是以仁为本的好。”

    喜摇着扇的宋希尧:“这考成法,形似战国时的法家了,我朝素以儒教治国,莫非朝廷变了方向,想重用法家之术?”

    曾朝节没说话,却看向赵肃:“万兄,你可有何想法?”

    赵肃微微一笑,环视几人,慢慢:“对考成法在意的,不止在座几位,如今举朝上都在关注,所以这次会试的题目,会不会也与此有关,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众人辩归辩,都没想到这上去,被他一说,面微凛,都重视起来,惟独沈懋学因为被抢了风而有些不快。

    正当他们以为赵肃要揣考题时,他却话锋一转:“自汉武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今已有千年,故今人大多只知儒家,而不知有法家,更不知法家髓在于何。”

    曾朝节:“万兄是推崇法家?”

    沈懋学悻悻:“万兄之意,莫不是当世只有你才晓得法家髓了?”

    其他人都听他语气里的敌意,不由看了他一,沈懋学也意识到自己显得有些急躁,立时闭不言。

    赵肃不以为意,笑:“我不过是窥豹,盲人摸象,岂敢称得上通。儒家讲究以仁孝治天,要求时时注意自修养,严以待己,宽以待人,这本是没错的。然而,纵观历朝历代,却都制定律法,无论是唐律也好,明律也罢,都是起了明令在先,规范言行的作用,这其实就包了法家的影。但是这些律法,通常治民不治官,也就是说,对朝廷官员,是不起作用的,甚至俗话有言,宰相门前七品官,只要有官衔品阶在,甚至有儿沾亲带故的关系,就能犬升天,不受律法辖。”

    他这一番言论,条理分明,遣词直白,几人都听得,被引住注意力。

    “圣人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自古以来,每个王朝之始,轻徭薄赋,重视民生,每个王朝之末,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这是为何?”赵肃顿了顿,“因为人心!”

    “贵族、官僚,地位本就人一等,律法对于他们的约束几近于零,当他们不再秉持圣人之,那么当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这个朝廷就要,朝廷一,天就跟着。”

    诸人听得很认真,之前他们只是围绕考成法利弊来说,格局并未延伸开去,如今赵肃所言,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言路开放,文人清谈,民间许多有识之士,都希望借着新政,找一条富国兵之路。虽说仍是儒家当,但实际上持什么观的都有,而这几个人也不迂腐,所以赵肃所言,不算太过惊世骇俗。

    刘芥心直快:“万兄的意思是,儒家不足以治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