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君临天下 - 分卷阅读1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无疑是很肯定的,都不用君律再去肯定什么。

    只是乍听卫盛这么一说,君律心里还是陡然一慌,这是君家世代保守的秘密,只有家主才能得知,卫盛不过是个普通皇,他是怎么会知的,说神佑皇帝也不知这层关系的。

    但是转念一想,君律就自嘲地笑了笑,这哪是卫盛知什么,分明是自己想多了。

    无论是现今的皇室,还是昭王府,都是成祖皇帝和孝成皇后的嫡系后裔。孝成皇后本就是第三代昭侯,真要追溯和昭桓侯的关系,里的几位皇和君微几兄弟,还真是没有区别。

    凤台关的局势非常危急,照武安侯霍博的说法,就是铁勒人随时可能破关而

    此前由于皇帝迟迟拿不定主意,在宁王和二皇之间纠结了好几日,留给卫盛的时间就更少了。他一路都在担心,自己随时可能接到凤台关被破的噩耗,要是那样事可就不好收场了。

    正因为时间急,卫盛的大军一离京就是急行军的速度,早上天亮就发,夜里天黑才扎营,午全是啃粮,连埋锅造饭的时间节约了,分析前方战报则是牺牲晚上的睡觉时间了。

    所以闲扯了两句有相关但关联不大的昔年旧事,君律很快就把话题扳了回来:“二殿,我们不用再追忆往昔了,你要知,我们面临的局势和当年的桓侯是完全不同的。”

    昭桓侯生在大衍皇朝对铁勒人由守转攻的年代,他一生六外无一败绩。

    可卫盛面临的,是更古老也更常见的一局面,就是敌攻我守。只不过更多时候,铁勒人南就是打秋风的,破城以后抢了钱银也就走了,并不会过多的眷恋和停留。

    “舒翰死磕凤台关大半个月了,看来是铁了心要南,他的野心超过了他的任何一位先祖。”那年铁勒使团来访,卫盛见过舒翰,对他的印象很刻,却不想还是低估了他。

    “不过舒翰还不是铁勒的大汗,二殿只要保住了凤台关,后续倒是大有可为。”前世,舒翰挥师南是在夺得汗位以后,那个时候的铁勒,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牵制他的行为。

    但是现在,舒翰上有兄,旁有侄儿,只要一击不成,必然会有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提疑议。

    毕竟,人都是有惰的,铁勒人舒坦了那么多年,纵然神佑皇帝关闭边市的举措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小,可要是舒翰攻不凤台关,他们不见得就能维持这样的势态度。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快赶到凤台关,这才是上上之策。”数万大军行,粮草辎重必不可少,行军速度再快也是有限,卫盛纵然心急如焚,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又是过了时了,殿快些歇着吧,我们满打满算也就还有两个时辰。”君律说着困倦地打了个呵欠,他的力其实不算差,无奈现在的年龄,就是死活睡不够的时候。

    卫盛看得来,君律的睛快要睁不开了,于是挥了挥手,笑:“行了行了,不难为你了,快回去睡吧。”甭父皇是有心还是无意,总归是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帮手。

    大军一路北上,朔州境觉到了阵阵荒凉。

    君律以往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心的震撼无以言表。再看旁的卫盛,平静的表一如既往,不由意识问:“二殿来过朔州?”

    “自然是来过的,跟着恭亲王巡过边。”卫盛神肃然地回

    朔州,距离凤台关还有最后七百里,行军速度也加快了。

    自从君律跟着卫盛开往凤台关,姜源就关心上了前线的战报。

    也不是说姜源以前就不关心,武安侯霍博还是他未五服的叔父呢,不过是两家人不同姓罢了。

    只是和从小相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往来的叔父比起来,新婚小夫婿的分量无疑要重得多,姜源简直就是每天恨不得问姬宁好几遍,有没有收到前线的最新战报。

    饶是姬宁和姜源青梅竹说是早就习惯了他的说话方式,也被问得有吃不消。

    卫盛的大军还在路上,每天传回来的消息除了一切正常本没有别的。可姜源哪里满足“一切正常”四个字,每次都能问到姬宁无话可说。

    “阿源,我觉得你太张了,这样对我是不是不太好?”这日,姬宁又被姜源缠住了,两人从饭前说到饭后,可姬宁就没看见姜源咽去多少

    姜源微微蹙眉,仍是忧心忡忡地:“霍泽曾经说过,这几年凤台关的军需供给问题很大,不是数量不足就是以次充好,武安侯几次上了折,也是石沉大海音讯渺无。”

    霍泽是武安侯世,和姜源同龄,就比他大几个月,姜源见了他还得叫声兄

    “皇上年纪大了,看不到的地方……也多了。”提起他们的皇帝舅舅,姬宁和姜源一样的无语。如今的神佑皇帝,在他们看来有本末倒置,集权越来越狠,御越来越无方。

    “这不是年纪的问题,这是境界的问题。”姜源冷冷哼了声,低笑:“他以成祖皇帝自居,可他又有哪一比得上……就连立个储君,呵呵……”

    单以寿数来算,成祖皇帝完全有机会成为大衍皇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的皇帝,哪怕他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三岁了,堪称开国以来登基最晚的皇帝之一。

    只是那样的话,睿宗皇帝就要悲剧了,他生来就是太孙,十岁就是太,继位却是遥不可及遥遥无期。

    换成其他任何一朝一代,遇上成祖皇帝这生儿早自己还特别能活的皇帝,父间想不悲剧都难。毕竟没有哪位太是想当一辈储君的,真是那样的话,也太悲了些。

    要不说成祖皇帝非常人可及呢,他在位三十年,就学先帝宗皇帝禅位给太了。

    别看都是禅位,可宗皇帝禅位给成祖皇帝和成祖皇帝禅位给睿宗皇帝,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宗皇帝不好,成祖皇帝还是太的时候,差不多就集军政大权于一了。再说宗皇帝没有后,也只有成祖皇帝一个独,他是皇帝还是太,其实区别不大。

    成祖皇帝在位的时候,还是太的睿宗皇帝虽然也协理朝政,可绝对权力是在成祖皇帝手上的。而且睿宗皇帝还有两个弟弟,也都在朝历练,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