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下有火 - 分卷阅读6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条件不能让地主满意,他们可以选择不合作,少雇一个工或是少收几亩租也不会让他们无法生活;但那些需要地、需要工钱养家糊的普通农民却不行。即使那些贫雇农不给这地主扛工或是佃地,她们也得想办法去其他地主讨这个生存的机会。因此,地主作为一个整的阶级,便对于贫雇农这个阶级有更多的主动权。而由于在最初的谈判上双方就不对等,得的结果不公平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样讨论得的结果是:非但不能让那些地主继续再放这么的租,反而甚至连减租都不够,应该彻底取消放租的行为,并且也要取消与之相等同的雇工行为。

    然而这样就又会导致一个问题:不让放租也不让雇工了,那么原先那些扛工或是佃地过活的穷人,以后要如何维生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分地。把那些之前用来放租或是雇工来的地分了,匀给那些之前因为缺地只能去扛工或是佃地的人,这事儿不就结了?

    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分地呢?虽说从理论上讲地主利用土地来剥削平民是错误的,但也并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了地主不能这么③。而且,法律的规定似乎对地主不起什么作用。减租的政策放来已经多久了?可是真正减租的地主又有几

    注释:

    记载了一个贫农给地主扛工多年,结果反而还欠了地主的钱,不得不用自己家的房抵押。这是因为地主将工的损耗夸大并在工的工钱扣除,但事实上照雇佣的规则,工(生产资料)的正常损耗应当由地主(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

    ②来源自第145页,这句话几乎采用原文。

    ③当时尽蒋已经对|共采取措施,但|共依旧认为应当尽力维持和平,故仍旧采用统一战线时期的“双减”(减租减息)政策。

    作者有话要说:  刘四海:坏和好人的区别,就在于坏可以随便什么,好人想什么还得找理由(误)

    ☆、第六十六章:分地的理由

    农村的们最关心的就是分地。到底分不分地?如果分,那么分谁的?怎么分?

    然而区里派来的三个并没有急着谈分地的事儿,反而先给在座的基层们算了一笔账。

    她们就拿比较典型的王家营村作为例。王家营村在区里算不上是况最糟的,却也肯定不能说是况好的。这个村和丘村差不多大,人也差不多,但因为多数田地不临的缘故,土地的平均沃程度低于丘,不过在华北地区也算是平均平了。王家营村的地主人占一成左右,富农占一成半,剩的人农占两成,贫农占三成半,雇农则也要占上差不多两成。

    由于之前证实了扛工受剥削的程度和佃地地租差不多,所以为了计算方便,就都地租来算。从一九三一年“双减”政策来到现在,这么统计来,王家营村的地主、富农实际收的地租和他们通过抢和骗的手段夺走群众土地、财的价值,加起来已经给远远照政策应该收的地租。并且再如此算来,即使把他们现在的家产全折现也还不完这笔款。

    其他村虽然没有再列来,但各村的们对比王家营村讨论了一番之后,也都得结论,大况与王家营村相仿。据这个结论,大家很容易就明白了,如果现在那些曾经受剥削的贫雇农们要向那些之前放租的地、富分要这笔债,那么真的是把他们的所有房屋、土地和家用品都抵押了也还不完的。

    既然如此——各村的们也就更容易地想到——那就能抵多少抵多少吧。之前那些地主、富农们欠大家的,应当抵押他们的土地和财,能还多少还多少,至少先还了再说。毕竟现在是该给贫雇农翻了嘛。

    秋穆所在的小组也讨论了这个令人兴奋的问题:不这十几年来究竟欠了多少,那些地主、富农的家产可是这些贫苦的年轻人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数目呢。尤其是那些土地,土地就相当于是农民的生计,而如果能把那些地、富分的家产抵押了,就意味着那些土地也能够分给受剥削的人。

    可是这事儿让人也觉得有不妥之

    在几个年轻姑娘兴地讨论回去之后如何分财产的时候,张兴满想了想说:“他们多收的租,就是多收了穷人的命,这笔债一定得还。可是如果真的像现在这么还,那些地主、富农还不得落个无家可归了。我觉得这样不行,这些人没地方去会变成村里的氓。”

    这个顾虑倒是很切合实际,由于大家都是各村的,多少要对村里的治安负责,像这样会产生一群浪者没法安置的况,大家还是不能让它发生的。

    而且河村的一个姑娘也说了,有很多富农还是正常参与劳动的,只是家里的地自己不过来才雇了人,并不像那些地主一样完全靠剥削别人维生。平时在地里活儿,有时候还能遇到他们。因此,她认为这些人不应该和那些地主一样对待,他们的剥削并不是有意识地要损害别人的利益,而只是单纯地受到了过多家产的影响。

    这朴素的想法,总结起来事实上就是“环境决定人”。其实不光是那些富农,就连地主也一样。地主剥削、压迫工,并不是因为地主对工天生地有怎样的仇恨,而只是这生产关系自然形成的社会关系。地主家的女儿从最初认识世界上就对这社会关系习以为常,因此她大继承家主之位以后,也会继续遵循那些剥削工的事儿。她的是非观是由她的和成环境决定的,因此究其源,这事儿也不能赖在她个人上。

    可是原先的封建生产关系总得要打破,受剥削者的损失也得有人来陪,归结底要想清除这封建的思想和法,还是得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也就相当于让所有人的经济地位达到差不多一致的平,对于农村而言,也就相当于是分地。

    而贫雇农家的年轻们,向来对于那些地主、富农没有什么同。由于那些地、富分十几年来的确多收了大家许多地租,现在代表群众利益的们分掉他们的土地和财也是占理的。

    那个河村的姑娘说了河村参与劳动的富农不应该被全没收家产,其他人也都同意了,然而谁也没有把这“错在阶级而不在个人”的思想延伸到那些地主上。丘的四个也都认同了应当给富农留足够生活的土地和其他用品。然而对于地主,她们同样认为没有必要去给予他们过多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