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 - 分卷阅读4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给赵诩的未拆密信,落款赫然便是崔静笏。

    作者有话要说:  王爷夫夫要的事好多 路好难走 我都心疼另外 偷藏人家的信又没胆看 某人真怂。

    第51章

    看着那信笺许久,轩辕晦还是将它放在袖,若无其事地回秾李楼去了。

    赵诩正低声吩咐着白胡什么,见轩辕晦来了,便打发白胡去。

    “怎么了?我还不能听不成?”轩辕晦难免有些不悦。

    赵诩愣了愣,蹙眉看着他。

    轩辕晦自觉失礼,却也拉不赔礼,只好闷声在旁边坐了。

    赵诩上打量他,指尖在杯沿挲,缓慢却笃定:“王爷作此语,难不成是怀疑我有事隐瞒?”

    轩辕晦抬起瞥他,一副云淡风轻状,“我与王妃之间,向来从无私隐。”

    说罢,他将那信取,递给赵诩,“你看,我可未拆封。”

    赵诩接了那信,一看落款,悠然一笑,“好酸。”

    轩辕晦拈了颗青梅,“确实酸。”

    赵诩不想细思他为何陡然间开始拈酸吃醋,只拆了信,挑了挑眉。

    轩辕晦见他将信复又折了起来,放,心霎时五翻涌,又是愤懑,又是失望,又有些不知所措的无奈,便只板着一张脸,看着手茶盏。

    “崔宁想与你我缔盟。”赵诩缓缓

    轩辕晦并未抬,“他?是指博陵崔氏,还是指那邓氏?”

    “邓氏。”

    “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孝恵的主意?”轩辕晦又

    赵诩瞥他,“那你说肃州之事,是你的主张还是我的主张?”

    莫名心里一轻,轩辕晦笑:“自然是你的?”

    赵诩侧,“嗯?”

    轩辕晦为他添茶,谄媚:“因为我什么都听你的。”

    赵诩听的颇为受用,缓缓:“河东八姓已经心不齐了,别的不提,王爷你先前选的那三个……”

    轩辕晦摸摸鼻,“那卢渊怎么选的?总不能站在新帝这吧?”

    赵诩苦笑,“范卢氏向来迂腐,既然新帝是太继位,那便是名正言顺,人家如今早已为了新皇肝脑涂地了,卢渊他父亲便领了尚书右丞的衔。”

    轩辕晦不再多话,自太祖起,如何理河东士族便成了代代皇帝疼的问题,在世祖时,一度甚至撕破面,几近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后来仁宗推行士庶合后,才最终达到某微妙的平衡,有了百余年的相安无事。

    这么多年来,士族与朝廷的势力此消彼,皇族极盛之时,士族便抱成一团,安分守己,用一别样的方式与皇室抗衡,力求自保;而现皇族分崩离析,世家们也蠢蠢动,不甘寂寞起来。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赵诩缓缓开,“前朝我士族鼎盛之时,人杰辈,有人粲莲,喝退三军;有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权倾天,朝野侧目……上品无寒门,品无士族,如今的世家弟怕是想象不彼时煊赫。与其说枭雄世,倒不如说,士族兴于世。”

    轩辕晦放茶盏,蹙眉看他。

    “这天看着又要了,”赵诩微微一笑,与他对视,“殿你说,诸世家如何能不意动?”

    轩辕晦缓缓:“这天就如牌九一般,既打了重洗,自然人人想摸一副好牌,分上一杯羹。我自己都是如此,如何能怪你们呢?”

    这是他第一次承认心野望。

    从前他来肃州,是为了父皇的遗愿,是为了保住轩辕氏的骨血;后来他营建雅鲁克,乃是为了保住轩辕氏的天,重复祖辈的荣光;可是如今,当他最终将和自己的手足兄弟相杀相残,他不得不承认——他想要这个天

    “若是新帝贤德仁善,这天殿你还想要么?”赵诩漫不经心。

    轩辕晦苦笑,“若是如此,那我便当真是臣贼了。只是这新帝到底着邓氏的血,他若是狠不心,金城王、琅琊王还有我二哥的仇,又有谁去报呢?更何况,父皇的死,真相如何,还说不清楚吧?”

    赵诩将崔静笏那信又取了来,“王爷的意思是?”

    “先答应崔宁,就说新帝不仁,不为天主,”他又拂过腕上佛珠,“至于之后……各凭本事罢。记得提醒他,本王是与博陵崔氏合作,与孝惠公主、邓氏均无半系,让他勿要多想。”

    轩辕晦蓝眸闪过寒光,“任他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有一永不变改——我轩辕晦与邓氏,滔天血仇,势不两立!”

    新帝的正庆元年,注定不会太平。

    七月十五,元节那日,安西市一客栈走火,那本就是京最繁华之,左近鳞次栉比,又都以土木搭建,一时间火势蔓延开来,竟烧了整整三日,大火都无法停息。

    有护城河相隔,倒是无碍,只苦了安两市、一百零八坊的百姓,辛辛苦苦修葺好的宅被烧得净净、囤积的货一瞬间化作乌有,昨日还一同吃饭用膳谈天的家人在火悲号哀泣,最终烧成焦尸……

    朝廷派了些人手,可火势实在太大,这些普通的衙役更夫又毫无章法、贪生怕死,这火竟完全无法扑灭。

    最终还是崔静笏领着几千邓氏私军现,将周遭的房拆了,留一圈空地来,才遏制住火势。

    百姓们自然对邓氏和崔静笏德,对比反应迟钝、敷衍责的朝廷,简直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佛陀。

    陷如此境地,为平民愤,新帝决定拨款,朝廷钱为百姓修缮民宅,结果竟齐齐上书,说是国库空虚,并无多余银两。

    皇帝震怒之,命人彻查尚书,一邓党元老锒铛狱。

    然而,国库里依然没有多少银

    那日,皇帝撞邓太后,太皇太后了“不孝”的考语,虽被皇帝压了来,但仍有风言风语传到了前朝,御史台纷纷谏。

    穷的叮当响的肃王从自己的私库里省了银,连带着布匹粮,命人送往京城,自己却日日吃糠咽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有人说其纯孝,有人说其作。

    崔静笏却只是一笑,“聪明。”

    作者有话要说:  火是崔静笏和邓党放的 和王爷一关系都没有 王爷不会拿人命开玩笑。

    第52章

    安大火扑灭没有几天,灾民尚未得到安置,新帝那儿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