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权臣为邻 - 分卷阅读10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的教学模式——外寓教于乐。

    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肯定是最适合谢介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谢世闹的格,也达到了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目的。

    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服务于授课容,而是授课容服务于目的地。全看谢介当日的心, 他想去哪里,房朝辞就带他哪里,因为不去了什么地方, 房朝辞都能旁征博引、积极联想的扯上一大堆有用知识。

    比天石这个号称搭载了专业导游件的存在还要有用。

    顺便一说,谢介终于搞懂“导游”是个什么东西了。天石乍然说起这个词,谢介无法结合语境, 自然很是茫然。很一段时间真的以为那就是一本括了天地万的百科天书,可以介绍一个人或者一段历史的前世今生。

    后来才发现,导游就是大启的闲人嘛。只不过导游并不是杂役, 也不负责拉条。天石所提供的导游词, 则有像是在白塔桥和龙山渡被大量贩卖的地经的升级版。

    谢介以前其实也是不知“地经”这神奇的东西的。

    还是要谢房朝辞的开放式小课堂,让谢介走民生, 知了普通人在没有仆从和太多闲钱的,是如何生活的。

    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有时候“富贵到一定极致也会被限制想象力。”

    好比在谢介小时候,他门总是有各专属的通工, 还会印着他家的家徽,从来都不知还有那大板车,能一拉好几十号人同行。他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还天真的问他娘:“那些坐在一起的人都是一家人吗?看上去真闹啊。”

    这样的谢介会被笑话为傻乎乎的,甚至让大公主担心把儿养成“何不糜”的晋惠帝,可是,这就是谢介生活的局限。他本就没有那需要大家一起凑钱才能雇佣一辆车的意识,如果有天他真的落在外,而恰好上的钱又不够,他一路走到某地的可能,绝对比他想到其实可以与别人凑钱一起坐车的可能

    “地经”之于谢介也是如此。

    地经到底是什么呢?算是一个江左城的缩略图,上面标注了很清晰的江左的各大人气景、皇城和官署所在,以及比较有名的店舍酒楼、可以供免费休息的凉亭等等的。还会在后面有简单的地介绍,有历史,有故事,很是有趣。

    所以,谢介才说导游词就是地经的升级版。

    而谢介以前不去哪里,都是大车小轿,仆从如云。不知什么,张问来便好;想要去哪里,吩咐一句就是;哪怕心没有一个什么计划,也自有人会为他贴心想好。他本没有那个环境需要去接地经这东西。

    谢介后来能够知,还要得益于又有学在某寺的墙上写了佚名的讽刺诗:

    ——白塔桥边卖地经,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江左路,不较原有几程?*

    这诗的意思很赤-了,不过一句,朝廷偏安江左,什么时候能够想起来,江左只是行在,真正的首都雍畿还在等着我们打回去?!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大公主和神宗他们还没从泰山回来。

    谢介作为监国的宗室,被迫不得不重视起了这首诗。这诗和林生的那首的区别就在于,神宗可以给林生一个官,买他闭嘴,而这诗的作者到底是谁谁也不知,朝廷连人都找不到。但现这讽刺今政的言论,是必须要重视的,特别是在如今局势十分的当,很容易发酵成更严重的事

    朝臣那边也觉得这舆论十分棘手,给了好几个解决方案,不是尊重宗室的意见,而是他们也不知理方式更好,怕担责任。

    谢介拿着诗,皱着眉,沉片刻,最终才提问:“地经是什么?”

    朝臣:“……”本以为他能发表什么见的朝臣,心十分绝望。

    当然,后来这件事还是被朝臣们齐心合力给勉想办法解决了,至少朝廷表达了一个他们绝对不会偏居江左的态度,希望大家能够再给朝廷一些时间。

    房朝辞在那次之后,就亲自带着谢介去了龙山渡,看看什么叫地经,以及小贩们是怎么靠这个生意的。并且,在那一趟实地,房朝辞还趁机给谢介夹带私货的讲了不少民生,和一方父母官的为官之

    “你告诉我这个什么?”谢介诧异万分,他这辈都不可能去哪里当父母官的,想都不要想。

    房朝辞也没指望过谢介会走这从基层起的路,所以他说:“方便你理这些父母官和他们的上司,你现在不是在监国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谢介若有所思的,总觉得房朝辞这话说的有理,又很没有理,一时间真不知说什么好了。

    但这偶尔行的教学方式还是被保留了来,因为那一天的教学效果实在是太了,谢介开心了一整天,还记住了很多他其实本没想要记住的东西。

    房朝辞当就在心里把各个官署衙门列为了谢介以后的参观目标,大启提刑官什么的更是要二刷三刷!

    这天他们俩一起门,就是行这教学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去任何官署,或者名胜古迹,而是驾车去了与南峰遥遥相对的北峰山

    北峰山上有名寺,名曰景德灵隐,是江南禅宗的五山之一。与南峰的天宁万寿那隔三差五开庙会的人间烟火不同,景德灵隐要更加超然世外一些。无数的文人客都在景德灵隐留了珍贵的墨宝,近的有谢介他爹谢鹤和曾在江左官的苏大才,远的就更多了,白居易、宋之问、陆羽、贾岛都为这座古寺写过诗。

    但今天谢介一行人的目的地,却并不是北峰上的景德灵隐,而是开在山的莫寻书院。

    也就是谢介他爹所拜的名师陈老开的那个大江南北都颇有名气的私人书院。如今更多的人都喜直接称这座书院为江左书院,因为它确实足以当得起整个江左最引以为傲的地标建筑了。

    但书院本还是有原名的——莫寻。

    就是不要寻找的意思,没什么特别的意。

    从这个名字里,足以看陈老这个人比较脱促狭的一面,与他的大家份很不搭,又隐隐能觉到一份自由洒脱。

    恰好,陈老又终没有仕,很是引人遐想。

    陈老生前朝,在大启安享晚年,却始终不曾官。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陈老不说,也不让别人问。可总有人要臆测,什么心念前朝、一仆不侍二主啦,还有就是什么隐士洁,淡泊名利。

    但不是好的臆测还是坏的,只要敢当着陈老的面说,肯定都会被他毫不客气的怼回去。

    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