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 - 分卷阅读8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附近,已经是将近第四百天的事了,

    她确实比平日在洛吃喝玩乐的时候累得多了,环境恶劣,北地严寒,她去了三个月,便老老实实的像突厥人一样裹着着毡帽,冻的两颊通红,嘴皴裂,哪里还有一大邺人的样

    不过崔季明已经成为了主帅,两国合兵,军队人数众多,又要讲究大国风范。对于崔季明来说,跟当年那些刀血的日相比,甚至跟南每场都艰难异常的战争相比,都也算是轻松的。

    殷胥和他隔着几千里,偶尔也会慨,幸而大邺如今兵壮,国库丰裕,要是国势衰微,不论对手是怎么样的,崔季明怕是都轻松不起来啊。

    当然崔季明以为她永远不会被殷胥改变太多,就算是殷胥整天恨铁不成钢的骂她,她还是那样地痞氓似的脾气。然而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觉不来,在外征了,很多人都说她变了。比如说她读书了……当然这件事另一原因是,北方天寒地冻,练兵之外的时间想去看看风景都不成,她只能躲在屋里看书。

    另一个改变就是崔季明居然肯老老实实的惜自己的,还开始吃些什么药。这位二十岁的养生皇帝,从在洛的时候,就托柳娘些药给她吃。崔季明当然不吃药,但是柳娘又说她几年前打仗的时候说不吃药不调理,如今好不容易闲来有机会了,怎么还不愿意护自己?就这么想早死么!

    崔季明被她一顿臭骂之后,殷胥叫人把那药改的跟糖似的,天天就往她嘴里,她倒也吃习惯了。

    了趟外,药倒是带了一年的量。也是因为甜滋滋的,里面似乎放了姜,也放了一些药,吃去浑都怪和的,崔季明也就习惯着嘴里咂上两颗,

    她虽然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敢拼敢杀了,但想想也是——阿公位的时候,也没有像年轻时候那样永远冲在前线,毕竟是军,毕竟对待战争的经验也多了,到绝境的时候也少了。

    这次大败契丹回来之后,崔家人跟她一年多没能见上面,崔季明也只是匆匆往家里跑两三趟,便整个人搬里住了似的,也没怎么见她从来了。崔式虽然没少在饭桌上骂骂咧咧,连什么昏君呀,狗皇帝之类的话都要大逆不的冒来了,舒窈却有能理解这觉。

    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修几次跑去为朝廷事,两个人有□□个月的时间都并不住在一起。

    如果是她,和修一年多都不能见上一面,等到重逢,她……也真想把自己关在屋里,三个月都不来。

    不过崔季明倒也没有太夸张,她在里住了小半个月,又回到了季府。那时候都已经靠近年末了,崔氏计划带着她们几个回安一趟,看看明珠,也去看看贺公。

    只可惜舒窈跟修分离的时间又久,妙仪和熊裕这两个人也平时都不知在捣鼓什么,在这个十七八岁就可以被叫妇人的年代,两个姑娘年纪都不小了,却没见着有一个肚里有动静。

    崔式都是无所谓,他自己都是生了三个闺女,哪里会促这些?反而有舍不得,两个丫就算是这个年纪了,也跟他的掌宝似的,要是丫们都要生孩了,他真觉得自己老透了。

    只是圣人也计划着在年关返回安一趟祭祖,不少文武百官都要跟着跑一趟,崔式也趁着这个机会回去得了。然而突然听说崔季明被圣人接里,这倒也没什么,只是过了两三天,崔季明就跟被禁在里似的。崔式从里收到了消息,却被炸懵了……

    第376章 【番外】【日常】(五)

    其实这件事,并不是他们两个人先发现的。

    殷胥这几年已经不像前两年那样, 对待政务好似要把自己累死, 什么都想今天多, 明日多解决一, 明明后没有拿着鞭的人, 也把自己当成老黄

    他渐渐发现, 这世界上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到他死了,也不可能看着天安康太平, 到净净。

    相比于埋两年把自己累死,还是活得久些更划算,

    他这样的态度, 那些在他刚登基初年,被他鞭策的要死要活的老臣们, 简直都要涌了幸福的泪。圣人终于知什么叫劳逸结合了……

    不过在年末的这段时间里,群臣也都心知肚明,圣人懈怠来, 是因为那人跑去一年多,刚刚回来。

    到了快腊月的时候,殷胥才渐渐觉来, 崔季明好像愈发嗜睡了,几次去季府,她不是在榻上打瞌睡,就是日上三竿, 还窝在被里不起,崔季明虽比不得他经常天不亮就起床,但也不是个日日窝在被里打哈欠的啊。

    跟他窝在一的时候更是,科打诨胡搅蛮缠了没一会儿,她便打起哈欠来,挂在他上,就想眯睡。甚至几次在床上,殷胥还在卖力呢,她转呼呼大睡了。

    殷胥最早想的是,难去了一年多,她对他也没了什么兴趣?崔季明说起过什么七年之,但是他们俩要从哪才开始算这七年的?要是把在一起的日加起来,怕是到现在也没凑够七年啊。

    不过有时候崔季明趴在他上,抓着他手腕一玩儿都能一午,只要不困乏的时候,他耳垂,非要拆了他发髻给他梳小辫,给他扒拉扒拉那些藏的白发,倒也不像是对他烦不了了的样

    难她也有什么冬眠的时期?可他们两个人加起来认识了几十年,他可从来没见她这样大分时间无打采过。

    转了腊月,殷胥正想着回安一趟,当时迁至洛时并非正式迁都,宗庙等等都还留在安城。如今洛通发达,土地沃带来的好,已经远远大于安四周地势险峻所带来的军事优势,再加上他多年想恢复安附近的环境,又派人了大量代价疏通从安到洛之间的渭河段;然而一是安城周边的土地想要恢复几百年前的沃,哪里是几年就能成的事?再加上渭之滨大城众多,无数商贾在渭之上架设车,磨面厂等等,上游大量泥沙涌来,也没有太好的疏通办法,渭量一直未能恢复。

    洛这样无数宝船通行的城市,东北可前往幽州一带,正北可前往渤海黄海,南又可通向扬州、淮安,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再加上心东移,与突厥和谈后西北无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