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四时田园 - 分卷阅读4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见过这个变化的,这一日也不着急,寻了一个陈喜弟往常用来蒸糕的圆形浅盘,又让周南去砍了竹回来准备晾晒粉条。

    这一等就到了晚上,叶小安揭开盖再看时果然发现浑浊的已经变清了。他微微倾斜盆倒了来,然后将盆底白的粉末刮来放浅盆

    周乐康和陈喜弟屋里已经一片漆黑,周南在旁举起油灯,看着他在粉末里添了一碗清,搅拌成面糊一样的东西。

    “行了!”灶房里最大的那锅已经烧开了,叶小安这时才揭开锅盖,小心翼翼地将浅盘平稳的放了去。

    “你这是?”周南看得云里雾里,虽然把红薯这么搅拌就能得粉末也很了不起,但无论是面糊还是粉末都无法跟粉条联想在一起。

    “你知怎么豆腐吗?”叶小安忽然问他。

    豆腐却是个常见的东西,农闲时三天两都有人挑着担叫卖,哪条村没有个卖豆腐的?半斤黄豆就能换好些了,小孩也常常跑到别人的豆腐坊里趴着看。

    “知啊,用石膏或者卤都能成。”周南虽然没有趴着窗看过,但是他小叔么就能,每次过年都要上三五斤豆,叔伯三家分了也不用去别买。他就吃新鲜的豆腐脑,没少见过他们豆腐。

    “你看豆来的浆能成豆腐,用红薯粉条也不奇怪吧?”叶小安往灶膛里了一大把松叶草,火势上窜了起来。薄薄的一层粉末很快就能蒸熟,就这么一把草烧完的工夫,他手着锅盖势要打开来。

    周南往旁边让了让,腾的上涌了来。叶小安睁大睛努力透过气雾看过去,原来厚实的白果然已经转成了带着一丝透明的浅胶质状,均匀铺满了整个浅盘。

    “成功了?”周南看到这个也愣住了。步骤果然十分简单,只要看一遍他都能来。但是如果光凭想象,还真是没法理解。

    “当然成功了。”叶小安是见过别人的,虽然第一次就了成果心里正乐着,但还不至于了手脚。他垫着抹布将浅盘拿来,拿筷戳了戳,果然蒸成的是完整一块。

    “接来将它倒来晾晒在竹竿上,明天早上再拿来切成粉条的形状后继续晒就行。”他满意的了结论。

    事比预料的还顺利。叶小安原以为至少要尝试一两次才能真正来,没想到这事果然不需要任何技术量,只要就班就行。这是他来到这里以后正经的第一件事,心里自然记挂着,直到躺在床上都还有兴奋劲儿没过去。

    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他第二天睡过了。等他爬起来看见满屋的光时,顿时想起还挂在竹竿上的东西。

    晒粉条跟某些地方面条颇有相似之,只是它还需趁着没完全透时切成细条状,所以第一次晒时只能在凉的地方晾,切好后才在太晒。昨天是夜里晒去的,叶小安想着第二天起来就收回来,哪想得到醒来时太已经老了。

    他“腾”的爬起来,另一侧已经空空如也,连忙用手扒拉了几发冲去。

    “安哥儿来这个真不错,我看比你上次买回来的都要好……”

    “那是么么刀功好,要是让他随便切肯定也不能这么好看……”

    叶小安着急的是要把还没切条的粉块收回来,没想到跑到堂屋一往外看去新鲜翠绿的竹竿上空的,陈喜弟和周南正在屋前说话。

    “安哥儿起来了?快来看看你的粉条,我看比外面卖的好看多了。”陈喜弟一就看到了他,忙招了招手。周南已经跟他说过,因为他随说了么么吃,叶小安才试着来。至于他怎么知这个法,似乎也是偶尔听来的。

    陈喜弟对这番话很受用。虽然对叶小安材不满意厨艺也不满意,但幸好还是个听话的,平日里也像两个儿一样对他尊敬有加。现在他们也不像三十年前一样要靠双手在地里刨了,家和反倒比能还重要。

    叶小安这才发现他们面前的竹篾框上放着切好的粉条,看样是在那里晾晒的。不过他这次只用了少量的红薯,来的粉条也不多。

    接粉条也没有什么阵仗,一家人关起门来就能好。好的粉条又轻也容易存放,周家又有多余的屋,完全不会引人注目。

    最累的工序便是将红薯捣烂之后将“洗”到里去,第二次就用了上百斤红薯,当然用木盆也搅拌不过来。叶小安便将家里空着的两个大缸抬了来。即使这样,搅拌时要用的力气太大,他的小胳膊小不过来。幸好周南和陈喜弟都乐意帮忙,三人换着也不算辛苦。

    从制作到晒,如果晴天只需要四天左右。不过这么一来叶小安也觉得太费劲,似乎难以投量产。他在心里默算着成本,然后转问:“红薯你是多少钱买来的?”

    “一百斤红薯六十五文。”周南个,伸手就能将蒸好的粉胶晾上去。这粉条如果能好确实有赚,即使镇上人家吃不起,运到县城里市场也够大了。不过往常他走的都是取巧的路,这样的制作方式除非是建成作坊请人来,否则他也不舍得家人吃这份苦。

    不过看叶小安正在兴上,他也没有声。

    “这么便宜?”这么算来一斤还远不到一文钱,这价钱比镇上的大白菜还便宜了,难怪没有人家

    “便宜?”周南轻笑一声,他的目光从竹竿上掠过,百来斤红薯蒸来的粉胶只有十来张,晒以后更是不知能剩多重。

    叶小安随着他的神看去,笑意也凝结了。他记得当初那些人怎么说来着,一百斤红薯只能二十斤粉条?

    “那粉条呢?”

    “这就要分地方了,镇上卖十二文就差不多了,县城里能卖二十文。要是能到安南城去,四十文钱也不愁卖。”

    周南脑海里也转过许多念。别看一百斤红薯只要七十文钱,但若真要成了一门生意,一斤粉条的成本就增加了三文。只有掌握了这个成本才能将利最大化……

    叶小安苦着脸算完这笔帐,觉得真是太吃力了!

    第35章 苏木

    一百斤红薯最后晒来的粉条大概二十斤,也不用费心想着怎么卖了,留在家里自吃就行。不过因为还剩三百多斤红薯,陈喜弟也没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