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 - 分卷阅读11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手、抬阁,往乾清正殿慢慢的走去。

    “咦,王公,母后呢”

    正在指挥太监将捧着的奏折放好的王乾赶回话:“回禀陛,太后娘娘去了慈庆,想来不一会儿就回来,不知陛是先批阅奏折还是等着太后娘娘回来了,再一起批阅奏折!”

    “…… ……”

    朱慈燐- -,朕今天能不批阅奏折吗!明明其他朝代、太后摄政时,都会不拘幼帝玩乐,怎么到了他这,玩乐可以,但必须在是理完了每日正事后。讲真,有个工作狂属的亲妈不是最悲的,悲的是这亲妈一心也要将你培养成工作狂!

    “朕先批着等母后回来。”

    朱慈燐默默的抹了一把心酸泪,忍着满腹的吐槽,生无可恋的坐到了案桌后,一本接着一本、一边用朱笔批阅,一边将重要的奏折单独放到一起,等杨太后回来后,母俩一起商议解决之策。

    朱慈燐等了很久,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左右,杨太后才姗姗的回了乾清,对着朱慈燐若有所思的

    “三郎如今已然十二岁了吧(指虚岁)”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家死了直系辈,要守灵的关系,所以更新的时间不充裕~o(╥﹏╥)o

    ☆、第九十八章

    朱慈燐瞪大了睛, 有些懵懂, 显然是在不解自家的母后为何会有此一问。毕竟作为亲妈,杨太后哪会不知朱慈燐小皇帝的真实年龄呢!

    杨太后笑了笑,也不藏着掖着, 直截了当的。“刚才哀家和慈安太后说了,等你年满十六(也是指的虚岁),就让你大婚亲政。”

    猛然听到这话,朱慈燐意识就红了耳稍,不怎么好意思的。“母后,儿臣还小,大婚亲政的事不急。”

    或许是有着后世记忆的杨太后教育方法不同,也或许是从小就跟着杨太后、母俩一起理政事, 朱慈燐对权利倒没怎么看重, 想来他和杨太后之间不会发生亲生母为了权利争锋相对、相残之事。

    朱慈燐红了耳稍、任由杨太后调笑几句后,这才甜的笑了笑, 将一大堆奏折推到杨太后所坐的大一号的案桌上,谄媚的

    “母后,这些奏折等你临幸, 可等得不耐烦极了。母后有心, 就将他们全批阅完了吧, 如此儿臣也能空时间好接受太傅们的教导!”

    “你这张嘴啊,哀家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杨太后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却是很快投到了批阅奏折。明之一代,六各领其职, 六尚书有删选奏折、只呈禀重要奏折之权。

    而于对六官员的不信任,又设了皇帝秘书质的阁。只不过阁官员大多由六官员兼任,所以自朱慈燐小皇帝一上台,垂帘听政的杨太后由于熟知大明官员的、实在怕了他们将各地天在人祸也当成不太重要的事敷衍以对、不呈报给自己,脆学雍正帝那般,让阁官员不厚薄程度,全一起送来、由着她和朱慈燐看过后,再行商议。

    如此一来,阁官员权利受到了牵制,而皇权却得到了很大的稳固。至少,有了报系统发达的厂卫作为耳目,枢朝廷的百官的权利又得到了削弱,只要杨太后和朱慈燐小皇帝不风作死,沿着早就规划好的方向前、大明定能蓬大。

    杨太后一目十行、很快就将不怎么重要、记载的都是一些小事的奏折挑到一边,末了指着那一堆自己挑拣来的奏折对着喝茶、明显在发呆神游的朱慈燐小皇帝

    “瞧瞧礼的官员可真能,真真是将‘饿死事小,失杰是大’当成至理名言了。居然连此事也夸耀万分,恨不得让哀家亲给那白痴似的康家女颁一座贞~洁牌坊”

    朱慈燐小皇帝瞄了瞄杨太后的脸,发觉杨太后似怒似悲,端端是复杂难辨,不免好奇的翻阅那一本少说都有七八页厚度的折看了起来。

    却原来奏折上写江南桐城有一康姓女乃是商人之女,被父亲许给了贫家之张京。本也算锦绣良缘,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张京在康姓女还未过门时就死了,未嫁便成了望门寡的康姓女在亲朋的支持,上吊自杀殉夫。

    张家原来是个破落之家,张京的父亲品行又不好,本来人们是看不起他们的,但是由于康姓女这一死,张家价百倍,包括康家也被人们称、说是贞洁守礼之家。

    此消息传开后,当地官府连忙上报礼、要帮张家自杀殉夫的‘儿媳妇’康姓女申请一座贞洁牌坊,好宣扬“烈女”、“节妇”的德。

    要知杨太后这厮年轻守寡、没再找男人,本不是她心甘愿的为朱由校守节,而是她为人势、且有那啥冷淡,所以才脆忙碌于政事。

    杨太后没想到自己不乐衷于男女之事、没给朱慈燐小皇帝找后爸的事,反倒给自己博了一个天节妇代表的名。虽说杨太后一贯嚣张惯了、什么祸国妃,什么牝司晨,什么把持朝政、将朱慈燐当成了傀儡皇帝的言语,杨太后从来是不加以理会的,但‘天节妇’代表的名传到她的耳朵里后,杨太后还是狠狠的被膈应了一通。

    你妈的‘天节妇’代表,老娘不衷于那事儿还有错了不成!

    杨太后被噎得连续几天脾气暴躁,见针的挑她看不顺的朝官员的病,看就要将心的火气发来时,礼官员居然又搞这一……

    呵呵哒,比起赏赐张家一座贞洁牌坊,她更想赏赐康家一座名曰‘天第一傻’的牌坊。

    以上是杨太后心的真实活动,而朱慈燐看完折后,则是懵的望着杨太后,不敢置信的

    “母后,这康姓女不会脑有问题吧!她嫁人后为夫守节自杀倒说得过去,可如今只通了媒妁之言,她只是张京的未婚妻,算是半个张家人。张京死了,她另行婚、另嫁他人,也无人说,何必为了一个缥缈虚无的名声、就这么葬送了大好年华!”

    “你也说了她脑有病。”杨太后一声冷哼,面上却不怎么好看的继续说。“世就是如此,当初你稚龄初登大宝时,不也有人叫嚣哀家牝司晨、由着哀家垂帘听政会葬送大明河山吗。如果不是有你祖父帮助、说不定哀家早已成了一杯黄土,而你……”

    “而朕虽说还坐着这个位置,却要受到百官辖制,说不定会如父皇那样大字不识几个,连奏折也要亲信看读。”

    朱慈燐虽说年龄小,却看事看得很明白。诚然他的生母杨太后势,喜怼朝廷百官不说,还有偏心。但显然有她在,不是孤家寡人的朱慈燐才能成如斯。自古以来,不光外戚政,就连权臣祸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