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 - 分卷阅读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了了倒也慢慢的恢复了平静。

    泰昌四年这一年,除了延绥一带爆发饥荒,仍然需要政府大规模赈济外,就只有湖广武陵、澧州两地地震让人颇烦忧。当然就大明目前的国力而言,应对这些天灾引发的后续,也不怎么到吃力,所以相对全国大范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孙元化赶往辽东不久,便被明达推荐受命为登莱巡抚。与之同时,徐光启费大量力、财力筹划招募西兵300,正在赴京途。这三百名西兵大多是牙人,少数则是西班牙人,大多都是政府海军退役,熟知火炮作的炮火。

    一行被国人称为红夷的西兵到达京师后,杨太后领着朱慈燐小皇帝在西苑接待了他们。通过徐光启同这些西兵简单的后,杨太后一锤定音,全调往登莱,在孙元化手任职。有了这些通火炮的西兵加,大明火算是开启了新的篇章,杨太后相信由她和朱慈燐小皇帝的全力合,这个时空的大明一定不会如历史上的大明一样,火炮数量越打越少,到了最后,后金方面足足有数百门红衣大炮,而大明方却萎缩到了十几门的地步。

    泰昌四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可一到泰昌五年,所以大小麻烦接连而至,让垂帘听政的杨太后和枢朝廷的一官员全都忙得叫焦烂额。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大明上官员齐心协力理政务时,黄河于孟津决的消息让杨太后当场砸了案桌上的龙砚台!

    “昨年哀家就令都御史官员巡视河床,都御史回复沿河岸没有现堵现象,可现在呢,黄河了,你们却跟哀家说是年久失修的缘故。真当哀家上了年龄,忘了去年都御史巡视河床之事不成!”

    “请娘娘息怒。”施首辅拱手:“现在怪罪都御史失职已经无济于事,目前最重要是解决黄河决之事。黄河之汹涌、一旦决,必造成军民商死伤无数。”

    “那依施卿的意思是让孟津一带百姓先行迁走、安置!”

    施首辅胖胖的脸上浮现凝重。“百姓转徙,到。如此去并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所以迁民之举不可取,只能决附近选一适合地,重新修建村民据。”

    “哀家懂你的意思了,此事就由以及吏官员主持吧。”说完,杨太后看了一领命的、吏尚书,突然勾冷笑了一声。

    杨太后接着:“平时的时候,哀家不介意你们有私心,因为人都有私心包括哀家,但如今这时候,尔等最好不要有什么私心,将哀家代的事一一的好,不然锦衣卫那儿空着的昭狱,可等着你们住呢!”

    相比好面、讲规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官员手的朱由校(包括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检),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可不怎么讲规矩,惹极了她,她可是会来的。杀人不抄家那是傻才会的,信奉胡萝卜加大政策的杨太后觉得杀人又抄家才是真绝!既丰盈了国库,又起了杀儆猴的效果。

    杨太后相信只要她说缺银,这些平时把钱看得比命更重要的家伙们,即使再怎么不愿,也会捐献一分,才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崇祯帝都拉脸面开了,满朝文武还咬牙关说没钱,结果崇祯被得煤山上吊了,一群哭穷的‘铁公们’也在起义军的杖狂飞,炮烙挑,挖等酷刑的‘护’惊人的财富。

    杨太后觉得,为避免她手的这群货也变成只认钱不要命、没有一丁人文德心的奇葩货,还是很有必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政策的,毕竟对付他们,一味的宽仁是不行的,一味的打压也是不成,唯有掌握平衡,不让其一家独大才方为上策。

    说穿了,如今阁成员分为三派,其首辅施凤来乃是已经隐退朝廷、隐于幕后的魏忠贤扶持上台的,算是阉党。而次辅徐光启呢,算是清,自成一系!至于次辅来宗,则算是东林党以及其他党派一系。

    三派系互相制约,互相压制,没有一派系独大,朝廷氛围反而比之历史上崇祯当政时东林党独大、崇祯帝除了东林党人无其他人可用要好得太多,至少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所命令,没有违,区别只在于完成得一般和完成得很好,

    当然这区别是因为各人的能力而已。有的人能力一般,自然完成得一般,有的人能力不错,任务完成得自然也不错。就好比一直稳坐首辅位置的施凤来,说能力吗,除了文采少有人及外和为人圆外,其实他的能力很平庸,至少对比名人张居正来说,施凤来这个人真的很平庸。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

    ☆、第七十八章

    不过平庸也有平庸的好, 至少在势如杨太后的手底事, 只要事事听从吩咐办妥就是。就如这次黄河于孟津决之事,杨太后已经开、吏官员理,施首辅只尽了首辅之责、勉励两官员几句, 全全放权,便与其余次辅、五人一起商议其他政事。

    自泰昌五年开年以来,就立一月便大小麻烦事不断,先是黄河于孟津决,接着延绥一带又颗粒无收。

    好吧,在小冰川时期的影响,大明境分地区收成都不佳,所植的常规农作只够果腹。只是延绥一带更加严重罢了。

    阁官员们平时都在俗称阁办事的地方办公。地址在紫禁城午门以东、文华殿之南、阁大库之西的一幢单独殿, 正殿牌匾上书阁大堂。

    左右偏殿都设有书房, 里面放满各四书五经,诗歌典易。天启年间时, 阁官员们皆集于昭德门之东南隅办事,只在新授职之日,于阁设一公案。而泰昌元年起, 新帝登基, 杨太后觉得阁办事空着不好, 就让阁官员们就在阁大堂办公,昭德门之东南隅则腾为休息室,以供忙碌于政事忘了时间、未能在禁之前回府的大臣们歇息之用。

    如此一来,倒也免了阁官员们来回奔波之苦。只是办事效率嘛, 也没提升到哪儿去,至少一个该怎么赈灾的问题就反复谈论了几天,然后施首辅和稀泥的态度,往年怎么的今年还是怎么……

    于是赈济灾民一事仍然是赈灾之事仍然是延绥知府、今年工作的重之重,施首辅以及阁其他次辅轻车熟路的枢旨意,免延绥一带赋税、调拨二十万石粮运往延绥一带赈济灾民。

    枢旨意发到延绥一带后,还算好官、事比较靠谱的延绥知府很是松了一气。他们是知饥荒一发生,朝廷一定会反应的,也会调拨粮运来赈济灾民的。调拨粮的快与慢,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