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老答应 - 分卷阅读16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只是小家碧玉,可骨里的这骄傲劲,多少男人都比不上。

    “着什么急,坐来,听朕把话说完了。”他握着琳琅的手,慢条斯理的解释起来。

    “那温都尔郡王福晋也是代人送礼,她虽然是科尔沁草原的福晋,却是从喀尔喀那边嫁过去的……”

    难得万岁爷有科普的兴致,琳琅赶竖着耳朵听:

    原来,这时的蒙古族分为三大支,在后世的蒙古一带的是漠南蒙古,孝庄的科尔沁就是那一带势力最大的族,通过几代的拉拢和分化,漠南蒙古已经彻底被大清归化。

    而在外蒙古一带的就是漠北蒙古,也叫喀尔喀蒙古,至于更远的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漠西蒙古,则叫厄鲁特蒙古,那里已经是噶尔丹的准噶尔的’天‘。

    而现在的局势是这样的:噶尔丹想建立蒙古汗国,所以准备对喀尔喀用兵,两边还没开打,喀尔喀的有些人就开始想搬家了。

    游牧民族就是这好,把帐篷一拆,赶着羊就可以搬家了。

    琳琅:“所以,温都尔郡王福晋给我送重礼,是想让我帮她的亲戚说好话?”

    康熙似笑非笑的:“关系着命,你觉得礼重,他们估计还觉得轻了。地上的这几颗东珠你摔了就摔了,以后,喀尔喀那边往你这送的东西,你只全收,朕倒要看一看他们哪个最心急。”

    琳琅听懂了,敢喀尔喀蒙古就是个骑墙派,占着地利,以前估计没少两卖好,这会真要被穷兵黩武的噶尔丹给吞并了,才想来投靠大清。

    康熙迟早要打噶尔丹,这时却摆一副理不理的姿势,嗯,万岁爷这是要趁机把喀尔喀蒙古给彻底收服了!

    康熙和喀尔喀蒙古之间的这一段应该会记史书吧。琳琅完全没想到自己也能参与到这样的大事件里,不免就激动了。

    拉起万岁爷的手,她一脸严肃的,“向皇上保证,我一定完成任务!”

    康熙忍着笑,也一脸严肃的,“朕相信你!”

    两人正严肃着,躺着小床上津津有味吃大拇指的福宝突然哇哇大哭起来。

    这是饿了还是了?琳琅立忘了雄心大志,赶去看。

    等给儿换了布,又喂了,两人才一起坐来吃了早膳。等康熙起驾走了,石楠才手捧包着东珠的手帕问琳琅,该怎么置。

    越好的珍珠越不经摔,主那一可是把这十颗珠给摔得全破了相,原本饱满的珠光黯淡不少。

    琳琅把东珠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不看还好,这一看,她可是心疼死了,天呀,刚才她怎么那么手快。

    一边心疼,她一边挨个把东珠检查了一遍,还好,虽然颜值降了一些,却是没哪颗摔毁了容。

    这琳琅没那么心疼了,和钟嬷嬷商量后,她让张小桂把东珠送去造办,让工匠成手串。

    三天后,造办的人才把穿好的东珠手串送到了梢间。

    也不知造办的工匠是怎么修补的,琳琅打开匣一看,搁在里面的珍珠手串又氤氲生辉,得不要不要的了。

    怕格,她先着手串给康熙看了一回,结果万岁爷不仅没摇说不行,还叫她去哪里都随着。

    说来也是奇怪,把这么大的东珠往冠和礼服上,就跟往衣服上绣龙似的,得万般讲规矩,但成普通首饰,也就没什么了。

    他都这么说了,琳琅隔天就着东珠手串在御园里招摇过市起来。

    两天不到,瑜嫔新得了一串堪称奇珍的东珠手串的事就传遍了整个紫禁城。

    里,趁着廊上正晚风,坐在栏边乘凉的答应就和双答应又说起了那串东珠手串。

    “我昨儿也是运气好,正好遇上瑜嫔娘娘,娘娘也没把手串在衣袖的外面,可等我跪安时,她就那么一抬手,从她袖里泻的珠光把我的睛都照了!”答应边说边一脸的如梦似幻。

    这一天多,双答应已经听她说了好多遍,心里早就不耐烦了,就一边扇风一边笑着了一句:“再怎么好,那也是天边的事。”

    答应听得心里就是一堵,她知端嫔一搬来后院,双答应就咬着牙给事的余姑姑送了礼,最近手很拮据,就:“也是,别说一串了,就一颗东珠也咱们妹一辈的年俸。可不是天边的事吗?”

    这到双答应堵心了,她也不和答应吵,把转了一圈后,却是笑着和答应贴耳细语:“其实,妹妹你大可不用自谦,和我不一样,你才多久,这回大选又没新人,当年瑜嫔娘娘可是在储秀那边待了十多年,谁知往后妹妹会不会也……”

    她这一番话,把答应都听痴了,等回了屋,开始吃晚膳了,答应又想起昨天的事,这一回,她一也没想起那串让她牵挂肚的东珠手串,却是把瑜嫔那纤薄窈窕的形在脑里想了又想。

    想苗条几分,就得少吃几分。

    于是,只吃了两筷的青菜,小半碗的米饭,答应就放筷了,怕自己看着嘴馋,她脆叫女秋把小膳桌给撤了。

    难得见答应剩这么多饭菜,菜更是一没动,秋心里乐坏了,天一,膳房那边就更抠了,小女好几天都没沾荤了,等抱着膳桌了屋,她喜得都小小的呼了一声。

    第章 言传

    东珠海东青还有紫貂,早在辽宋年间就是女真人引以为傲的三宝,到了满人的大清朝,这三样更是成了等贡品。

    什么叫等贡品,一句话,就是只供皇家用的最好的东西。

    就东珠这一样,早在顺治爷时就定了规矩,八旗里,上三旗设的珠轩由务府直,而五旗设的珠轩,每年的贡赋该给各旗的旗主和宗室们的还是照给,可采珠这事得由务府的人代

    有务府的人看着,五旗的大小珠轩当年产量就翻番,至于五旗的旗主和宗室们就偷不着蚀把米了。没了个来钱的项不说,还得争相上折务府帮他们得好。

    再到了康熙这里,登基后不久万岁爷就了圣旨,严禁宁古塔附近的乌拉人擅自采捕东珠。

    所以如今,天底最好的东珠全在里面,不止民间,连几家铁帽王乃至裕亲王和恭亲王的手里都没有。当然,康熙也不会真让近支宗室们没着落,每年的大小例赏,他都会赏不少上好乃至最好的东珠。

    于是这好了。琳琅那么调的在御园里炫了几天富,里面却是一句酸话没有,全是‘啊怎么这么啊,也只有瑜嫔娘娘才这么的东西’的赞叹声。

    所有人包括贵妃,都以为那串东珠手串是万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