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家日常 - 分卷阅读18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而来。

    人的话题总算止住,因为家里有客人来了。

    “听说大郎要去读大学,我们家没有什么拿得手的,之前大郎在村里住,我家小没少上门找他补习功课,别的拿不来,这么一坛腌鸭还是可以的,一定要收。”来人是清溪村的张婶,她家腌制的咸鸭最好。

    “这是我腌制的蒜,酸甜酸甜的,开胃饭,大郎喜吃这个。”这是冯家。

    “前段时间我家的猪大了,趁着农忙价格好就宰杀,只卖了半边,剩的半边我用来,大郎不想饭不要,让他堂的师傅帮忙蒸一蒸就行。”这是黄家大娘,黄叔一直帮自家看田地,最好。

    接来还有许家等其他人家,基本上都是妇孺上门,不是送菜就是送,一时之间,整个穆家闹非凡。

    到底是别人的一番心意,乡里乡亲的,老叶氏和穆期不好推辞,只能厚颜收了。

    见穆家收,村民们就更兴,没有之前的拘谨。

    “老太太,你这是要享福喽,有大郎读书这么好的孙,不光读书不钱,还挣回这么多。你去外面听听,哪个人说到大郎不竖起大拇指?”黄大娘拍着大朗地笑,“还有三郎他们,我听说他们同样读书很好,等他们一毕业,你以后的福气就更大了。”

    “还在读书呢,前程未定,以后还得再看。”老叶氏被说得兴不已,她觉得别人说得都对,只嘴上还得谦虚谦虚。

    “你们一家都是读书,像别人说的,就是那书香门第,大郎爷爷是举人,爹是秀才,骨里就是读书人,难怪能考个第一。”张婶又夸,“我家的,以后能有大郎和三郎一个手指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不许这么说,阿宝那孩乖巧懂事,读书刻苦,我听大郎说过了,阿宝的基础扎实,成绩稳定,只要在接来的两年时间里继续努力,考上的几率很大。”

    “大郎真的那么说?哎呀,我家阿宝别的不说,懂事是肯定的。你们不知,他回来后还帮我活……”

    穆期兄弟打过招呼后,见都是女人,就上楼避着,结果楼的声音太大,他们还是听到了。

    “大哥,上个月我记得她们在酒席上说的话和现在差不多,结果现在又开始了。”穆清跟在穆后念叨,“她们老是相互捧,有时候连个样都不换,哈哈,听她们说话太好玩了。”

    “觉得好玩你继续听。”穆期眉都不动一,把全心思放在自己的行李上,他的行李太多了,要把其一些用不着的拿来。

    “圆圆,你以后记得跟说,不用再给我制外衫了,外面的成衣有各号码,便宜又方便。年纪大了,你事也多,不用帮我们兄弟几个制。”穆期看到自己的三秋季新衣服,有些心疼。

    “大哥,我说了不算,你得亲自跟说。”穆圆圆坐着桌前算账,闻言就抬起,笑,“最近只用看账,她觉得空闲时间多,不让她,她觉得无聊。”

    今年十四岁的她明眸皓齿,段苗条,像一朵放的儿,气质文静,坐着盘帐的时候显得格外专注。

    知期要离家,穆圆圆就请三天假回来,先斩后奏,让人无可奈何。亏她还知跟着熟悉的商队一起走,要不然肯定挨骂。

    穆期不在府城读书后,幸好县里还有其他的姑娘去府城读女学,有伴在一起,家里才放心。

    近两年,女孩学的人数又增加了。等明年穆清考上,穆圆圆的问题更不用担心。

    “好吧,我再跟说一次。大不了我以后的衣都请帮忙。”穆期只能这么说。

    之后,穆期准备离家的事传去后,家里陆陆续续来人。以前有人远门参加科举或办事,去得久的话,亲戚朋友总会送上一心意,这次也不例外。

    连在落凤县的穆家人也邮寄了三两银过来,让穆期很是慨。

    忙忙碌碌,他的行李终于定来了,就一个大的木箱和一个背篓。结果临到分别时,足心理准备的老叶氏等人还是泪直

    “去到那里安顿来,一定要给家里写信。”老叶氏拉着穆期的手不放,抹着,“功课繁忙的话,就不用惦记家里,不用想着回来,家里有我在,会好好的。”

    “我会的,,等我去到那里,我就打听假期的况,说不定以后每个月都能回来一次呢。”穆期心里不是滋味,幸好这里离城不算远,要不然老叶氏岂不是哭得更厉害?

    他本来想带老叶氏去一趟城游玩,可最近家里店铺的生意非常好,加上刚开学肯定很忙碌,要适应环境,就暂且来,准备等明年再说。

    好不容易告别完,穆期三人神恹恹地躺在车里。

    至于张铭,他已经提前两天走了,没有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四个人选的专业都不同,穆期是理学,这个专业来的大多数都是直接衙门。

    季无病是算学专业,这是他的最

    严日初以后想税务系统,就选了税务专业。而张铭想当老师,选了教育专业。

    当然,如果学校后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再改。

    “我爹本来要送我去学校,结果你们两个都不用大人送,他就说自己也不送了。”严日初委屈极了,“我想家了,说不定以后我们要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呢。”

    穆期一听,有些后悔没有提前打听大学的消息。主要是他边很少有读过大学的人,他以为和前世的大学差不多,可现在连个休息表都不懂,只隐约听说两个月才能放假一次。

    “不说这些了,你们听说了没有?孟明苇没有去读夏国大学,他读隔的军校去了。”季无病扔一个炸-弹,神复杂,“我听说他母亲哭得厉害,可孟明苇就是不改主意,你说他是不是受到我和傅姑娘的影响?”

    “军校,我佩服他,真是一条汉,我以后再也不说他是娘娘腔了。”严日初低迷的神一振作起来。

    理说,像他们这考上尖大学的人是很少去读军校的,读军校意味着以后可能会上战场搏命,有生命危险,就算升职快,也不如官或研究安全平稳。

    隔军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军队,年龄大小不一,重武轻文。

    穆期对严日初的话表示赞同,成绩来后,他曾经试探地跟老叶氏提起军校的事,结果很明显,老叶氏直接不同意,哭给他看,只能不了了之。

    ☆、第120章 开学之初

    “应该是受到一影响。”穆期见季无病执着于答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