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姝(H) - 分卷阅读15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到好报,他们只能自己去寻求正义。小赵县令救了丽府数十万灾民,他们这几万个人为他豁命又如何?便是到了地府,被问起来的时候也得起腰,抬得起。因为他们不是畜生,他们还有良-知。

    总算新皇英明,没让佞陷害忠良,看见小赵县令安好,他们也就放心了。

    有于大家的厚谊,有姝推开两名狱卒,慢慢跪了去,与乡民们对拜。他的举动令大家受惊不小,连忙围上去想把他拉起来,又见他上沾满血迹,不敢擅动。

    “小赵县令,您快快起来,您这样不是折煞咱们吗?”领破城的灾民焦急劝阻。

    大家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您快起来吧。受了您一拜,咱们都得折寿!”

    有姝慎重三叩首后才直起腰,徐徐,“该折寿的那个人是我才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各方官员本是君主的仆人,却也是百姓的仆人,合该为百姓效力。仆受主拜,焉能安然受之?大家的谊,有姝记了。”

    类似的话,有姝之前也曾说过,但那不过是些为官人的路罢了,其有多少真心,连他自己都不知。然而经历过此次磨难,他才明白当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所得到的回报是多么大。你为民付一分,他们会惦记十分,甚至为你效死,这绝对违反了有姝在末世里学来的“等价换”的原则。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倾力回报,教会了有姝该如何一个更好的人,更有血有有心的人。

    末世前的政府机构总宣扬当官的是人民的公仆,但有多少人把自己当成公仆,这就不得而知。总之这句话早就成了一句笑话,不过听听罢了。但在古代,谁又曾听过如此颠覆认知的言论,且说话者不但是这么想的,还这么了。他亲自为百姓施粥、熬药、把脉、治病、巡查堤坝、修筑棚屋,遂昌能有现在的稳定安宁,活人无数,全有赖于他的鞠躬尽瘁。

    他愿为百姓死而后已,现在反倒调过谢百姓,跪拜百姓,谁能受得了?大家嚎啕大哭,泪如雨,想要说些德的话,却哽咽地难以为继,恨不能把自己的心掏来,送到小赵县令手里。

    有姝见自己不说话还好,一说话竟又哭成一片,跪拜纷纷,顿时为难的神。所幸刑尚书看了他的窘境,声说,“好了,小赵县令已经平安,大伙儿都散了吧。他上还带着伤,再跪去许是会耽误治疗。”

    百姓立刻爬起来,一再叮嘱小赵县令好好将养,又逮着钦差询问这桩冤案该如何理,听闻皇上已经发话,说是要“严查到底,决不宽恕”,这才半信半疑地散了。

    “赵大人,欧某来迟一步,让你受苦了。”刑尚书欧泰上前搀扶有姝。

    有姝客气拱手,“不晚,不晚。多谢欧大人宽恕乡民破城之罪,多谢皇上察之恩。”说老实话,这哪里是不晚?分明是太快了!若非这里面有阎罗王手,他一定会以为皇上能未卜先知,待那郝钦差一离京,就知府会发生冤杀清官的惨案。

    但鬼神之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嘴上却不能说,故而两人对视一,均沉默去。欧泰把人带到自己租住的院落,说是即刻去找大夫治伤,被有姝果断拒绝,对方也没多问,竟就这样忽略了。

    有姝暗觉奇怪,转念一想:京城这些一二品的官员大多官威甚重,在上,能垂问一句已算屈尊降贵,哪能真的你死活?他若真追着你查看伤,那才不好解释。

    如此,有姝就安心在院里住,等劫银案落石再回遂昌理政务。索他把赈灾程都已制成表格发放到胥吏和灾民手,暂时不回去主持大局倒也无碍。

    王知府和郝左思匆匆赶来,还未跨门槛就已先行弯膝盖,纳便拜。当是时,有姝与欧泰正在用膳,看见二人像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有姝曾听院里的仆役说过,欧泰原是安庆知府,因为官太过清正廉洁得罪了某位权贵,那权贵罗织罪名把他一家老小全杀害,却独独将他发边疆充军,好叫他余生都活在痛悔自责。他发之地正于五皇,二人偶然结识,一见如故,待到先帝驾崩,五皇登基,原本有如丧家之犬的欧泰也就成了炙手可的人,那权贵被他弹劾了九九八十一条罪状,凌迟死。

    由此可见,这人是个,也是个狠角,犯在他手里定然没有好场。王、郝好人当即被扒了官袍,去了官帽,拉去杖刑一百,然后关大牢待审。有姝则被授予知府官印,代为掌府全境赈灾事宜。

    “这就完了?没我什么事了?”有姝捧着官印,颇有些傻。他还以为自己要与王知府等人当堂对质,少说也得耽误七八天功夫,哪料欧泰这人比传说更雷厉风行,打一顿竟就完了。

    “赈灾要,这件案本官早有成算,赵大人不必担心。”

    “既如此,属这就去了。”因丽府受灾范围极广,人数极多,仅遂昌一县本无法安置全灾民,故而有姝不敢耽误,披了蓑衣就走。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刚来时那个只想保住自己命的有姝,既然当了父母官,就得尽到父母官的责任,他的百姓们绝不能冤死、枉死、饿死,受尽苦难而死。

    -------

    得知小赵县令掌了丽政务,各县百姓莫不欣鼓舞,额手称庆。又加之朝廷新派了钦差审查灾银被劫一案,不过拷问了两名人犯就已得知银与粮藏在何,立刻派军队去找,然后分发去。

    有姝适时提“以工代赈”的建议,让各县把灾民召集起来,对损毁的堤坝、官、桥梁、驿站、寺庙行修缮,每日包吃包住,还有月钱可拿,尽最大限度地稳定了民心,且在短短一月之后,就把千疮百孔、破败不已的丽府,建设得比往日还要欣欣向荣。

    走在路上可以看见原本堆满泥沙的田地被清理净了,去的稻谷冒绿芽;倒塌的房屋盖起来了,主家正招呼乡邻前来饮宴;失去父母的孩童被寺庙、育婴堂等收容,不至于颠沛离、居无定所。原本形如枯槁,麻木不仁的百姓,里又有了希望与活力。

    有姝沿着河堤一路暗访,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与很多人攀谈,与很多人说笑。这在往昔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况。他对陌生人的戒备依然没有减少,却也不再封闭自己的心,而是尽让雨去,让微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