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后宫当成副本 - 分卷阅读10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青是从不打扰的,着帷帽,让绮年扇着风,静静坐着等。

    青青这是特意到太学来给侄曲吉送午膳的。事实上,也正因为青青肚都鼓起来了,又有章和帝无限制地,才能走到这接近外朝的太学来。

    太学分为外署和署,名义上是一个机构,实际上相隔甚远。外署是文武五品以上孙或各地极优秀举人持推荐信,方可学,所以自然都是准备会试的青少年。署则设在帷,又被戏称为“幼儿园”,因为这里往往是五至十二岁,权贵家学的地方。若真论起先生的平,其实还不如许多家学渊博或者与士林好的家族自己的族学,或是单独延请名师。

    不过,太学署有一个好,那就是挨着国学、弘文馆和崇文馆这三座大汤最学府。一般关系够的,到太学学习,不过是过渡,之后再学甚至弘文馆、崇文馆,便不违背祖宗规矩,无可指摘了。因为国学为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孙才有学资格,弘文馆、崇文馆则必须是一品大员或是皇室以及宗亲才能得。最重要,除皇外,凡学者,必须已经有功名或者爵位在,白是不能得的。因此,许多王爷、宰相之,不争气的,也只能先到太学混一年,再他馆学习。

    不错,凡事皆有例外。

    除规定外,大汤所有官学都有一个额外规定,即——凡品行洁、学识过人,或者家人有特殊贡献者,经上一级官学老师评定,并有该学馆三人以上学推荐,即可学。

    所谓品行、学识,除了平民的是要考的,其他不还是老师说了算?也就是光明正大的一个“后门”罢了。

    也因此,这三所学馆,学生资质、学识、年龄、家世等等相差极大,从白发鸿儒,到还在读千字文的黄小儿;从皇龙孙,到贫家举,不一而足。于是,学馆照每旬一考的成绩和老师的评定,分了二十多个班级,阶次授课。

    其,国学和太学最像,学生都是瞄准科考而去,主攻儒家经典,因此学生大多不是级贵族。而弘文馆为皇帝属,多为已经过了殿试,但更愿意专研学问而不是官的士,或者一些屡试不第,但却广有才名,或是不善作文,但琴棋书画有一、二冠绝天的大才。因此馆也肩负政务,是以多为成年男,极个别,那就是皇帝比亲还疼的小孩儿了。

    崇文馆本是东属,但本朝尚未有太,因此都是皇、宗亲学习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班,是供公主、郡主等贵女学习的地方。在崇文馆学习,要想科举得,其实是比较难的事。因为这里的学生都不需要用功名仕,他们的辈已经搏了足够的资本。因此,这里是照儒家传统,礼、乐、、御、书、数,君六艺都要学习。说谁有才,也是诗文得好、策论得皇帝的心,八经文却是不怎么重要了。

    曲吉在年前了太学。

    周氏是个狠得心的女人。因为听青青说了,曲士廉是要调回京都的,她便决心,给自己丈夫纳了一个良家妾,陪他回顺。周氏自己,却是待在京都,孝顺父母,最重要,照顾几个孩

    在古代,她这样,绝对是既聪明又得实惠。因为有儿,还为辈守过孝(虽然没守够),便在“三不”之列,因此,除非她犯了天地不容的大错,嫡妻的位便是稳稳的。即便是那妾在顺这一两年,把住了曲士廉,也永远要在她面前恭恭敬敬的。相反的,在儿最重要的时刻,她这个母亲时刻陪伴,一方面,可以监督孩,不使他走上歪路;另一方面,如此付,这孩大后,偏向谁不是一目了然么?还能得了婆母公公的赞同、皇妃小姑的好……

    只是,他们夫妻一直很好,没有别人足,青青真不料周氏能如此决断。

    青青叹一声,她是不能有真的另一半了。若没有末世,她和真心相的人结合,却不会和周氏一般。因为,这世上,最亲近的,永远是伴侣,父母无法陪伴你一生,女却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与家,唯有那个人,才是此生的伴儿。只有明白,伴侣比父母、女重要,家才会真的和睦。

    可惜,古代没有平等的夫妻,现代诱惑又太多,再不信白相许。女人只能死死护住娘家,死死把住女,于是,母产生分歧,婆媳常有矛盾,亲母、婆母时时争吵,夫妻不能和睦。

    信任不能久,不信任便有隔阂争吵,如此两难,女人很难。

    好在,青青是不用纠结这些的。

    这世上,不在乎永远比相亲相来的好相

    “姑姑!”一座馒山朝青青蹦跶而来。

    青青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这母猪,真是吓死我大汤人民了……

    第六十八章 年年开艳

    曲吉生得壮实,才将将七岁的小,却已经过了青青腰际,看着虎虎脑。他肤又黑,比起一杆白、文弱弱的贵族少年们,他实在不像是个读书的料,总让人觉得,这孩习武怕是更有息。

    不过现在还看不什么,蒙学的功课都比较简单,只要不是真笨得厉害,又肯用功,谁都能学得不错。

    曲吉先跑过来给青青行了礼,又跑回去和小伙伴们告别,这才再跑回来,风风火火的。

    他看着很壮,眉目间似乎有些凶悍,加上家世其实拿不手,一开始,太学里的孩是很不愿意搭理他的,更有好几个人,联合起来欺负他,所以一直没能上朋友。

    但是,之后曲青青晋封玉德妃,所谓一人得犬升天。纵然那些级世家还是瞧不上曲家,但也要给几分面。其他势力弱一些的,自然也有选择结曲家的,怎么说,自古,外戚是最容易崛起的。因此,一直很受孤立的曲吉,也终于和其他家世良好的小孩儿一样,有了几个跟班。即使有几个家族和曲青青不睦的孩,也不再明目张胆地找曲吉麻烦,都转为私底地打压。

    其他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家族,辈们也都吩咐了自家孩,虽不至于立刻和曲吉好,但也作平常同学相,天日久,自然会有志同合的朋友。

    曲吉是个很豁达的孩

    不过七岁稚龄,同学们集排挤和欺负时,并不自怨自艾;一发现他们态度稍稍缓和后,又能不卑不亢地接受示好,平和相。他们这个年纪,其实正是猫嫌狗不理的时候,自家辈还不一定有那份儿耐心照顾,常常敷衍。倒是曲吉这个同龄人,时时肯让着,原则问题又很持,渐渐竟然得了大家的敬,人缘极好。

    果然,小小年纪就达50的际值,不是白给的。

    牵着曲吉到了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