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荣华路 - 分卷阅读23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基业拱手让人,自那日从靖北侯府离去后,他便开思索一个最合适的对策。

    先说说前状况。

    其实,数次传回重要报协助我军大胜,最后又生擒了鞑靼可汗,这数桩大功,立即足够纪明铮另外封爵了。

    而且,他还是名正言顺的靖北侯世,纪宗贤一家即便有些拙劣手段,恐怕也不能伤他分毫,等二叔百年之后,这祖传爵位同样会由他承袭。

    届时,即便他膝有两,也能各有各的爵位承袭。

    这样乍一听,不错的,正常况纪宗贤总不能活过他吧。

    但细想来,问题却很大。

    以纪宗贤一家的作死能力,纪明铮实在很怀疑,数十年后,这个爵位还在吗?

    恐怕被夺爵抄家的可能更大吧。

    他的祖父,他的父亲母亲,牌位还供在靖北侯府,纪明铮无法睁睁看着它败落。

    “末将错潜伏鞑靼,并在机缘巧合,得以立微末功劳。”

    纪明铮起立,拱手并单膝跪,端端正正行了大礼,垂首恳切:“为国尽忠,本末将之责,若有封赏,当面北叩谢皇恩。”

    “赏罚之事,原非末将可询,只是如今末将家诸事繁杂,不得已之,只能面陈殿。”

    没错,纪明铮今日前来,就是求一求他的封赏,与另外封爵相比,他更希望能立即承袭靖北侯府的爵位。

    若是正常况,他不会提无理要求。毕竟他叔父已经袭爵数年了,总不能他一回来,就要把叔父去,换自己上啊。

    爵位承袭不是儿戏,没有无缘无故替换的理。

    这不是因为机缘巧合吗?

    纪明铮回来之前,靖北侯府不是犯了事吗?纪宗贤差与鞑靼暗牒结成亲家了。

    古代社会讲究株连,不过好在这事儿到底没成,这罪名说大可以很大,说小也就可以很小,端看上位者的决断。

    手,可以直接爵抄家;手松松,也可以呵斥一顿,罚岁俸了事。

    本来以纪宗贤这形象,此事不大乐观,但现在不是世大功回来了吗?

    看在世的面上,这事儿必会被轻轻放过的。

    纪明铮就是想在这文章。

    历朝历代,总有在皇帝心得分不低的功勋府邸。若是承爵嗣无能,犯了大错误,皇帝顾念香火不愿夺爵,而偏他又很看那个犯错者不顺

    这,皇帝总会旨卸了那人爵位,而令另一个最有资格的人承爵,一般人选会是该族嫡孙。

    现在靖北侯府这事儿,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可以照这个作。纪明铮也愿意舍弃另外封爵,只求承袭祖传功勋。

    这是最好的机会,一劳永逸,要比以后施展谋利索太多了。

    当然,不要忘记有一前提,这必须得皇帝乐意。

    皇帝乐不乐意纪明铮不知,他也没打算上折,现在军政大权都在皇太手里,他又与东亲厚,想清楚后,就直接来求了。

    当然,他是很有清楚,君是君,臣是臣,无论条件多么符合,你有想法就是有逾越之嫌。

    纪明铮不是要求,他是请求,姿态摆得极低,一字一句十分诚恳,末了重重磕了个,求皇太殿见谅,他实无法看着父祖用命换来的功勋,随时有倾覆危险。

    “纪卿且起。”

    煦本极赞赏纪明铮,又因妻儿之故,多添了亲厚,他不待对方再施大礼,就亲自将人扶了起来。

    “前两任靖北侯赤胆忠心,保家卫国立赫赫大功,靖北侯门楣蒙尘,见者痛心。”

    这是实话,当初若非再无旁人,恐怕纪宗贤超品候也坐不了那么久。

    且对于煦而言,还添了一层,靖北侯屡屡,让他妻儿蒙羞,他是极不悦的。

    若是从前,或许他权衡之后,还是会忍耐来的,不过现在纪明铮回来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他笑:“此事孤早有计较,纪卿回去稍候一二日,便有圣旨颁。”

    没错,煦与纪明铮,是想到一去了。甚至他想得更多,毕竟,他没打算亏待功臣与妻兄。

    闻弦音而知雅意,纪明铮一听既懂,他大喜,“谢殿!”

    东郎舅二人畅谈甚,一事谈罢,还说了其他,相当和谐。

    不过换了乾清,就是另一况了。

    昌平帝说是乏了,但回后却没有歇息,他心里惦记着权柄,一刻也等待不了。

    当初丢轻快,现在捡起来很困难,路上他反复思索过,认为先从一众保皇党着手才是最合适的。

    这群文官武将保皇党,居要职,握的都是实权,只要拢回来,事就成了一半。

    昌平帝认为不难,毕竟保皇党能叫保皇党,那是因为他们对皇帝忠心耿耿,绝不动摇。

    搞定保皇党,有了底气,后面就简单多了。

    这也是昌平帝当初利落撒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不宜迟,他立即说了几个人名,命孙忠去宣召。

    孙忠刚了殿门,就匆匆折返,“陛,王首辅王大人来了。”

    作为文臣之首,王瑞珩正是皇帝要宣召的人之一。然则既然他来了,肯定有要事求见,昌平帝摆摆手,让首辅来,其他人明日再说。

    王瑞珩来什么呢?

    他是来将请封功臣的折递上去的。

    燕山一役大胜,已过去一段时间,庆功宴犒赏三军都过去了,兵也把层武将的战功整理清楚呈上,建议封赏也来了,就等皇帝赶回京。

    左等右等,皇帝终于到了,人老但行动力超的王首辅一刻不能等,立即就求见。

    折呈上御案,王瑞珩激动之多日未见减退,“皇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朝务政务亦未曾怠慢分毫,……”

    滔滔不尽一番之后,须发白的首辅大人泪盈眶,“实乃我大周之幸也。”

    首辅是先帝的托孤重臣,说话少了顾忌,他此番纯粹赞叹皇太,并没其他意思,可惜昌平帝听着,却尤为刺耳。

    偏偏王瑞珩的话一不假,他不好说什么,只得角,翻开御案上的奏章。

    当先映帘的,是纪明铮的大名。

    纪明铮数次传信至关重要,又生擒鞑靼可汗,他功劳最大,列在第一位,建议封赏亦最为丰厚。

    昌平帝眉心不禁一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