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传说同人]桃夭 - 分卷阅读1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给毓夙他们家当私塾。这位私塾先生,如果他资质好的话,日后也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奎星的成员之一。毓夙觉得这找先生的主意,真是极好。

    等毓夙和松老请回了先生,黄桥小仙也从天回来了,几人就开始行艰苦的文化课学习。日就在苦读背之慢慢度过,转间就是十六七年。

    十六七年的时间对神仙们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小孩来说,足够他从婴儿成翩翩少年。有了学名的包拯,现在已经考举人,正准备去往京城参加会试。

    包拯虽然生来就被亲爹厌弃,又被亲二哥丢在山沟里,不过好在他大哥包山夫妇俩真是好人,待他比待自己亲儿还好,他也没歪。此人开朗豁达,又颇有冒险神,力旺盛,胆大心细,的确是侦探的好料,毓夙觉得,他又相信了。

    说是要京赶考,其实包拯等于是被他爹撵门的。虽然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爹被他大哥大嫂以死相,不得不认了他这个儿,却待他不亲,至今都相信他是个妖怪,再有他二哥在旁边撺掇,更是希望永远看不见他才好,所以包拯一说要京,他爹就叫他赶快走。

    老包员外觉得小儿是妖怪,自然也不会给包拯路费,还是包拯的大哥包山把自己两攒的私房钱给了他。只是这两从没过远门,哪知一路上去往京城,费不菲,给的钱不过是杯车薪。包拯虽然心知肚明,也不能开再要,于是就找来了毓夙门上。

    说起来这包三黑和毓夙他们家,渊源当然就是当年的救命一捡,后来包拯又在毓夙家住到了七岁,小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黄桥小仙和瑶草小仙的儿,所以这关系亲近,自不必说,开借个盘缠,并不是什么说不的要求。

    既然包三黑都准备上京了,毓夙当然不会再留在这山沟里,也收拾东西,准备上路。虽然这些年相来,他跟包拯关系亲近,厚,不过还是要围观一范仲淹的嘛。

    包拯只是想开借钱而已,没料到话说完了,毓夙竟然准备直接跟他一起走了,不由得有些意外。毓夙也不解释,包拯后生小辈,自然不好提异议,正好有了一起赶路的伙伴,他心里是乐意得很呢。于是大家无话,一起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不同于包拯的轻装简行,只带着随包兴,俩人一人背一个包袱,就徒步上路,毓夙可是携家带,搬家似的,全家总动员,收拾了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离开了这里,他就没有再回来的打算,他住的房屋,屋舍周围的田地,都是变来的,当然也要理一,不然等他们一伙人走了,原本的大宅良田都凭空消失了,那就成了灵异事件,肯定要吓坏许多村民,说不定最后还要素来有妖怪之名的包拯来背黑锅。

    法术变来的东西,只要还有法力维持,它们就不会消失,所以毓夙打算找个住在本地的妖怪,把房和田地转手给那妖怪,之后就可以让妖怪用法力维持,就没毓夙的事儿了。

    至于这个“本地妖怪”,毓夙也已经有了人选。就在这翠屏山上,就生活着一个修炼了两千多年的狐狸,这狐狸前几年度了天劫,修成正果,不过它不乐意去天当差,就没去昆仑山或者万寿山登记,还留在翠屏山上,每天懒散度日。

    而这狐狸在渡劫的时候跑到了当时才九岁的包拯床底,借星君的功德避过了几雷,所以它欠包拯的人。毓夙知这件事,却没检举揭发这狐狸,所以这狐狸有把柄抓在毓夙手里,有时候就得听毓夙的吩咐,替毓夙办事。这回也一样,毓夙觉得,狐狸不会拒绝。

    可把狐狸叫来一问,狐狸却腼腆地说:“二位大人要上京,在也想去见识见识都城风貌,所以想趁着二位大人的行程,一上路。能为大人驱使,替大人看守屋舍,自然是极其光耀之事,可在贪心,却想更与大人们多亲近一些,还望大人允可。”

    狐狸不愿意,毓夙也没法它。好在狐狸推荐了它的一个朋友,是翻过三座山路程的一个黄鼠狼妖怪。既然如此,毓夙无可无不可,就答应了来,狐狸立即喜上眉梢,拿传讯符,传了消息给那个黄鼠狼,然后就拿了已经收拾好的行李,表示可以随时上路。

    原来它早有准备啊……毓夙眯了眯,觉得这狐狸似乎别有所图。说什么想要瞻仰上京风光,它要是真想见识,早就自己溜去了,平常毓夙从来不涉它狐自由。非要跟他们一起走,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不知,这狐狸是打得什么算盘。

    要是它想算计毓夙,毓夙是不怕它的。可就怕这狐狸的目标是包拯,那位虽然是星君转世,现在也只是未满二十的少年,狐狸平常表现得腼腆淳朴,却毕竟是狐狸,骗骗小孩还不跟玩儿似的。一时间,毓夙已经脑补了无数香艳的聊斋故事。

    狐狸没有读心术,自然不知毓夙在想什么,仍旧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片刻又有一传讯符回来,那个黄鼠狼已经答应了替毓夙看屋,狐狸就笑着说:“这全妥了。”

    这么多人一起上路,又有老人(松老)和女(瑶草小仙),当然不可能大家都步行,一行人赶了一辆大车,自乡间路上往京城的方向去。

    宋代的时候匹稀缺,民间不许私自养,所以这拉车的是几活蹦的驴。而这时候的官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走的,只有当官的才有资格把脚踩在官上,其他人擅自走官,都要被抓起来关着,所以一行人走的是那“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土路。

    于是可以预见,这车有多么颠簸。上路不到半日,毓夙就觉得,他还是走路吧。

    不过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毓夙也不好意思表现得很气。毕竟包拯和包兴主仆,为凡人也还没开埋怨,毓夙也只能暗以仙法缓解一

    所以,当天天刚刚黑的时候,见远有一座寺庙,毓夙就兴奋了,迫不及待地指着那屋檐说:“咱们在这儿留宿吧?天这么晚了,再往前走还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在遇见落脚的地方。万一正好被堵在城镇外面,那就惨了,所有人都要睡车上。”

    算明天还要继续上路,好歹今天暂时解脱了不是?这寺现得真是时候。

    其他人要么不敢违逆毓夙的意思,要么就是没过远门,一经验都没有,听毓夙这么一说,就停了车,纷纷来。黄桥小仙当先,去寺院门叩门。

    等那里的僧人来开门,一看这

    人,毓夙就切地怀疑,这寺其实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