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儿 - 分卷阅读12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你却依旧对朕毫无怨怪、还总是想方设法地替朕找理由开脱……如此作为,不是纵容是什么?

    唔……

    况且,宸儿心有疑虑,却仍能顾全朕的心思和颜面、特意选在这时候开……真真是再用心不过了。

    萧琰的用字遣词尚算委婉;但以萧宸对帝王的了解,又怎会听不对方此语暗藏的调笑之意?

    ──他虽没有风的心思,可会选在好后谈起这些,确实也是相准了父皇此刻耳、对他也比平时更加纵容疼之故。

    好在帝王对的这番小心思不仅全无不愉、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乐见的。见宸儿因他一言面羞窘、颊上霞更是一路漫到了耳,萧琰心,忍不住将凑近儿耳畔,问:

    不知朕的好宸儿……可愿再纵容朕一回?

    ……嗯。

    知父皇暗示的是什么,少年羞涩愈甚,却仍是稍一沉便允了对方的要求;任由帝王又一次分开他的双、将那狰狞胀的再度征伐了起来。

    ──分别在即,父俩虽因公绝了白日宣的习惯,夜里的好缠绵却只有更为激烈和频繁。尤其征前夜,满心的不舍、担忧和依恋更让萧宸痴缠着同帝王厮磨了一整晚;却到天将明,已被到双都有些合不拢的年轻太才依依不舍地让父皇从自个儿退了,带着满腹和酸无比的榻沐浴更衣、起了征仪式的准备。

    不论在哪朝,御驾亲征都是大事的大事,一应仪制隆重肃穆,又是当着众将士和满朝文武的面,自容不得他父二人儿女、依依惜别。故无论心如何难舍,萧宸唯一能的,也只是在仪式前亲手替父皇换好戎装,接着制行仪、在祭天之后率领留守的众臣将帝王一路恭送京而已。

    ──便清楚别离只是一时,可听着熟悉的吐息和心音就此远去,午门前拜跪伏着的萧宸却仍不自禁地微微红了

    在这三年亲密无间的厮守相伴过后,他已经想不起曾经的自己……是用怎么样的心熬过那些与父皇彼此分别的日了……

    第四章

    别离之际,萧宸原以为自个儿接来的几个月,都要在度日如年的刻骨相思度过了。不想相思刻骨是真;可「度日如年」四字,却几乎没怎么品尝到、便让接踵而来的诸般事务整得分乏术、席不暇了。

    萧宸这些年虽也累积了不少理政事的经验,可从旁协助和一肩挑起,仍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尤其无了帝王镇着、为太的他又是第一次监国,即便有楼相和楚王从旁协助,在事应对上仍不免有些磕绊和疏漏。在此,尽优秀的学习能力让少年很快就从错误摸到了诀窍;朝某些官员的心思,却仍在萧宸逐步适应的过程不可免地渐渐活泛了起来。

    倒不是说这些人胆大到就此生了不臣之心;只是太年少、经验未足,又以温和仁善名,朝臣们面上恭敬不减,心却多少存着几分轻视和怠慢,面对公务时自也不如帝王在朝时那般兢兢业业、认真本分──仅仅敷衍了事的倒还算好了;那些违、蓄意捣鬼的才是真正的源。好在萧琰离京时也将京潜龙卫的指挥权全数给了,这才让萧宸得以在掌握某些人犯事的证据后直接来了个杀儆猴,将几名带的官员或申斥或狱,就此镇住了朝一度刮起的歪风,让一应政务的运作恢复了原有的秩序。

    可萧宸上的担,却没有因此轻省多少。

    因为前线日益推的战事;也因为那随战事推逐渐变得吃力的辎重。

    看着门落锁前才刚递来的最新战报,夜时分、兴麟殿里,萧宸将象征着御驾所在的棋往舆图上北雁王都的方向再行移动了少许;秀若远山的双眉微微蹙起,而在片刻沉默后双轻启,同一旁的安远问:

    「楚王叔今晚也歇在里么?」

    「是。」

    「如此,请楚王叔过来吧,就说孤有事相询。」

    「婢遵旨。」

    得主吩咐,安远也未多问便退步了寝殿,依着太的指示往萧瑜请人去了。

    听着这位心腹监的足音渐行渐远,年轻的太轻轻吁了气,就着一便袍有些疲惫地靠在了后的榻之上。

    萧宸幼时困锁、之后又因故离多年,和楚王萧瑜的接十分有限,自也谈不上如何亲近。可如今父皇征在外、沈师也随驾同行,能让他一吐心担忧和疑惑的对象,也就只剩外公……和同样得父皇信任五皇叔了。

    论亲近和熟悉,外公自然是相对合适的人选。可外公如今年事已,他又如何好因心底的那不安将人连夜召?倒是五皇叔得了父皇嘱咐,这几个月有大半时间都是宿在里的;故萧宸几番思量,终究还是腆着脸让安远将人请了过来。

    萧瑜如今就宿在兴麟殿侧殿──萧宸无妻无,帝王赏赐的几个人又因先前的栽赃风波给尽数圈了起,自然无甚忌讳──到寝殿正殿也就是一两刻的光景而已;不多时,属于五皇叔的、萧宸如今已逐渐熟悉的足音,便已随着安远的脚步来到了殿外。

    「臣萧瑜参见太。」

    「五皇叔不必多礼……快请。」

    「谢太。」

    国法重于家法,萧宸作为储君,分原就仅次于帝王,故萧瑜殿时仍是规规矩矩地先制行了个大礼,随后才由主动上前相迎的少年伸手将他扶起,边让安远将他先前参看的舆图和战报取来、边引着这位叔父到寝殿外间的榻上了座。

    「这是傍晚门落锁前送来的战报。」

    他将那封文书递到了萧瑜手:「正如先前所议,北雁境后,父皇便将征北军兵分三路,王师从路稳步推;镇北军、卫平军则分由东西二路包抄,先攻安珲、宁泉,再以此二城为据朝燕京发。俞青玄领的镇北军已经围了安珲;林远达领的卫平军也已和宁泉守军接了战;若一切顺利,兴许个月便能成功会师燕京了。」

    宁泉、安珲是通往燕京的两大通要地,也是北雁境仅次于边关和王都的屯兵重镇。只有先拿这两城,攻燕京时才能避免被人截断后路两相夹击的危险;故萧琰虽也盼着能尽快了结这一仗早日返京,却仍是选择稳扎稳打逐步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变数一举重创北雁,让这个北地邻再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

    「看来征北军行得十分顺利。」

    军北雁的方略早在兵前就已定,故萧瑜只大略扫了战报,立时便清了前线的状况……「不知太召臣前来,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