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 分卷阅读37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皇后多,现在都是一团迷糊,不过,皇后对清宁的忌惮倒是看来了——这小吴人的案才刚定,就盯上了壮儿,为了不让壮儿呆在清宁,竟然不惜推徐皇庄妃,让永安平白落了好……

    太后想了想,倒不由笑了,“你说,她是盼着我答应呢,还是盼着我不答应?”

    “这……”乔姑姑说不来,她倒是琢磨了另一个隐藏的信息,“皇爷派张六九过来,似乎用心远——娘娘请想,要是没派张六九,就单单说了这事,又是皇后娘娘的主意……”

    其实皇帝现在也没说是皇后的主意,其委曲全是主仆俩脑补的,但太后却是一拍大,“大郎还是偏心徐氏啊,不然,不必派张六九来的。”

    太后、皇后不合,皇后的主意,针对,皇帝不可能传话的荒唐事,这不等于是在挑拨婆媳俩架吗?但要派刘忠过来说,太后会不会有误会,以为是徐皇庄妃看上了小吴人最值钱的政治遗产?和她太后抢宝贝?要知,立皇后,本就是太后一脉从调转为低调的信号,而不论排行如何,壮儿总是男丁,有一定的机会成为太——一岁的男孩,谁敢保证就会养大?这孩养在太后跟前,太后就是多了一分完全压过皇后的指望……

    太后笑得更开心了,“你说,孙氏算到了这没有?”

    乔姑姑继续不能提供什么帮助,至少在现有的信息,很难判断皇后的全盘谋划。她想了想,大胆猜测,“虽没想到这么,不过提议由永安来养,本就是不安好心,想要离间两关系……”

    说到这,她有了,因为清宁一直和永安好像也不算很有关系,太后虽然以前就看好庄妃,后来更想推她继后。但庄妃了南以后,来清宁的次数极少,很多时候来了也不见太后,直接和静慈仙师、文庙贵妃见了面就走了,虽然不如皇后一样公然和太后不合,但那份隐隐的疏离,别人会不了,她不信太后是会不来的。

    太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但她并不介意,而是笑着肯定了乔姑姑的想法,“你说得不错,孙氏一直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她在我跟前大,自然最懂我。”

    说到最后一句,到底是了淡淡的憎恨——曾养育过孙氏,为她的正妻之位奔走的事,如今已成了太后生平的一大憾恨。

    乔姑姑却没想那么多,只是本能地为啊了一声,“可您既然看破此,难还要顺着她的路往走吗?”

    皇后这一招,太后不能不应啊。的话,壮儿就去徐皇庄妃那里了,将来就算成了太,也不会对太后多几分好脸,得便宜的是另一个小白狼皇庄妃……也许皇后还没会到皇庄妃对太后的冷淡,在她里,双方是密的同盟,她这一招,为的是激起太后对徐皇庄妃的忌惮,但乔姑姑知,清宁只怕是一都得不到。

    但不的话,乔姑姑闭着都能想到皇后将会对皇帝的那些谗言……

    外人不懂,但当时皇帝和太后摊牌时,乔姑姑是在殿里的。就是现在,她都偶然会在噩梦重新见到皇帝当时的表。她伺候了太后这么多年,几乎是看着皇帝从孩起来的,可却从来都没见过那样的皇帝——

    不知太后如何想,但乔姑姑是发自肺腑地认为,现在的清宁,可禁不起皇帝再次的疏远了……

    “为什么不答应来?”太后有成竹地一笑,她反问乔姑姑,“去和张六九说,这话很有理,壮儿毕竟是次,没有久居于我边的理……让小吴人的主徐皇庄妃养育,很有理。让皇帝就这么办吧!”

    乔姑姑不禁一怔——她没想到,太后会答应得这么快,这么——这么兴?

    虽然疑惑,但主没有解释的意思,她自然也不会去问,去对张六九传达了太后的意思,无视他面上显然的讶,乔姑姑转过傲地回了堂。

    虽然皇后肯定是疑惑万端,虽然整个廷都还在为小吴人的倒台而议论纷纷,本没人察觉到这些台面的暗涌,虽然当事人徐循还一都不知……但,皇后提议,太后肯定,皇帝没有异议,在他示意之,随的文书房宦官,便端端正正地在草稿上,记了此事。

    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吴人产不能养,奉

    皇太后懿旨,

    皇后请将

    皇

    皇庄妃抚养,许之。

    两同提,上许之,此事遂成定局。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咯~

    话说对最后一段的分段,是这样的,明代我没看到,草稿是不是要严格遵守格式我也不知,不过一般说来写信的时候遇到尊上的名字是要另起一行的,所以看文献、奏折什么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奇葩的分段,我觉得好玩就拿来玩一啦。哈哈。希望别造成大家的疑惑哦。

    ☆、第179章 喜事

    徐循是第二天才知这个消息的——太后那边动作不慢,派人去和皇帝沟通了一,直接就把壮儿的养娘派到永安里来传话了。

    “给我养,”徐循有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什么叫给我养,”

    养娘很谦卑,虽然徐循已经令她起,但她还是跪着没动,“吴贵人犯了事,只怕要幽禁冷了。皇次不能无人抚养,太后娘娘言,‘吾年老,无力看顾,吴人本居于永安,便由皇庄妃教养皇次。’”

    这是官面上的话,徐循看得来,反正太后那边就是如此嘱咐养娘的,她不过是照搬过来而已——虽然有许多疑问,但问养娘也没什么用。

    “那你过来是——”她转了话题。

    “婢先来请示娘娘,该将皇次安置在哪儿方好。”养娘又从怀里摸了一卷纸,“再有这是皇次从昭殿带到清宁的从人名录,也请娘娘过目。”

    是先来找的,徐循,示意赵嬷嬷拿来念了,赵嬷嬷拿起来便念,“养娘齐氏,行在仁寿坊胡同,三代俱在行在居住……”

    这张表格与其说是简报表,不如说是投名状,皇次一行所有人的三代都登记在上面,后的履历也用蝇小楷誊写在上。徐循听了一会便不耐烦,自己取来看了,双一扫,先看年限,再看后的职务变迁。其余废话一律略过,不消一盏茶功夫,已将的条幅看完了:母基本都是遵循正常途径,在房挑选来的,初次服役而已。至于养娘和一些打手的女,预备的教养嬷嬷,也有从六局一司的,也有各老人,在原主殉葬以后没有新任后又重新启用的。来历不一而足,不过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