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开霁 - 第28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天后,顾川柏的死讯传遍了京城,太医说他的死因是心病。依照大梁律法,他的棺材也葬了凤山皇陵,不过与方谨的墓室相隔甚远。

    顾川柏葬后不久,坊间不少风言风语,都与顾川柏有关。三四个月之后,京城官民渐渐淡忘了顾川柏,全城上,几乎无人再议论他了。偶尔有几人记起他的声名,不禁,昔日名满天的大才,来日也只是一白骨、一杯黄土。

    秋去冬至,京城了一场小雪。

    年关将近,朝廷各正在锣密鼓地准备着更改年号的各项事宜。

    大年初一当天早晨,积雪化,晴空万里,大梁国正式改年号为“天成”,至此,华瑶就是一国之主天成帝。

    两年前,华瑶在秦州设立了铸币厂。秦州汇聚了许多能人异士,技艺超凡的工匠也不在少数,经过两年的改良、打磨,秦州生产来的钱币通价值极,制造工艺极难,包括铜币和银币在,民间匠人几乎不可能仿制成功。

    这钱币,名叫“天成通宝”,在天成元年正月十号,由京城官府正式发行,短短一个月之后,成效显著。“天成通宝”在市面上通广泛,京城的钱货买卖更频繁了。百姓上缴了私铸的钱币,照官府设定的比例,兑换“天成通宝”,和盐铁局又把民间私铸的金、银、铜币运到秦州铸成新币,这一来一往之间,秦州和京城的商业更是兴旺发达。

    天成元年天,华瑶一心扑在钱法和税制上。由于“天成通宝”试行效果很不错,她又在永州、虞州、京城三个地方开设了新的铸币厂。同时,永州造纸厂也传来好消息,经过永州工匠不断改良,造纸厂能生产轻薄草纸,虽不及宣纸平光洁,却胜在价格低廉、原料简单,平民百姓也能买得起。

    开以来,大梁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今年的“耕藉礼”也与往年不同。所谓“耕藉礼”,是每年耕之前,皇帝本人亲自在京城一块农田里演习耕,为期一天,显示皇帝对农业的看重。这个规矩从西周来,已有上千年之久。

    自从昭宁帝病重之后,大梁国的耕藉礼就暂停了,今年华瑶又要去耕田了,官府允许百姓在远观礼。

    行礼当天,华瑶起了一个大早。天还没亮,她已经活了。

    这一块田地约有一亩大小,名叫“圣田”,是华瑶的老祖宗亲自开辟的。老祖宗还留了一句话,大梁国历任皇帝,除了重病卧床的病秧,其余人等,必须在田地里老老实实耕,不得偷懒。

    偌大一亩田里,只有华瑶和谢云潇两个人,众多官员都站在田埂上,观望华瑶和谢云潇勤勤恳恳农活。

    华瑶推动铁犁,把田地里的泥土全翻了一遍。她力气大,活也快,还有闲心和谢云潇说话:“好多人在看我们。”

    谢云潇抬望去,这一亩田的四面八方,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更远的街上,又聚集了不少平民百姓,可谓是人山人海,人涌动。

    镇抚司和拱卫司一同维持秩序,人群也并不喧闹,谢云潇轻声问:“耕藉礼什么时候结束?”

    华瑶挥动锄:“等我忙完以后。”又小声说:“你看天,还早着呢。”

    谢云潇又问:“你累不累?也许可以把农活全给我。”

    华瑶看了他一:“这么多人盯着我们,我一懒都不敢偷。”

    谢云潇笑了笑,不再说话。他拎着一只竹筐,在田地里挑拣杂草。他想到了自己和华瑶在永州逃难时,也曾在山上挖过野菜,从荒废的农田里捡来萝卜和生姜,熬成鱼汤,一人一喝完了。

    翻过了田地泥土,除去了杂草害虫,华瑶开始播了。她把小麦的一排一排去,谢云潇提着一桶,不不慢追随她,她随手从桶里舀一瓢,浇到田地上,半个时辰之后,她终于耕完毕了。

    晌午已过,华瑶扶着锄舒一气。她站在田野之间,神恍惚了一瞬。她并不觉得疲惫,她平日里吃得好,穿得好,又经常练武健力远比佃农得多。若要让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她也是无法忍受的。那佃农的生活究竟有多苦,可想而知。

    “耕藉礼”大功告成,众多官员赶来恭贺华瑶,华瑶的目光穿过众人,落到了工尚书邹宗上。

    邹宗打了一个寒颤,连忙:“恭贺陛,耕藉礼成,农神必会保佑大梁国五谷丰登……”

    华瑶只问了一句:“沧州和永州的城镇重建得怎么样了?”

    邹宗弯腰:“托陛的鸿福,沧州和永州……都建好了,百姓安居乐业,今年天也能有个好收成。”

    此间龙象(大结局) 人间……

    华瑶问过了沧州和永州的况,就不再与邹宗谈话了。

    邹宗心里生不好的预。果不其然,“耕藉礼”结束后的第七天,华瑶旨,命令大理寺、刑和都察院重审江南贪污案。

    此案经由三法司调查一个多月,认定邹宗了贪污叛国的大罪。证据确凿,邹宗无法抵赖,华瑶革除了邹宗的官职,把他打大牢。他绝望。他任职的这些年来,贪污了数十万两白银,勾结江南商人贩运毒药、倒卖官船、拐卖人、哄抬官盐价格,每一项罪名都是死罪,数罪并罚,他逃不过“满门抄斩”的命运。

    邹宗在大牢里蹲了三天。正当他万念俱灰之时,华瑶派人传话,告诉他,只要他坦白代自己的同党,把他犯过的罪行一件一件说清楚,华瑶就能赦免他家人,甚至是他本人的死罪。

    邹宗把他生平所的每一件事都说了来,朝廷通过他获取了一份完整名单,同时查封了相关库房,收缴赃款超过了一百万两,都是市面上许久不通的金银元宝。

    大理寺迟迟没有宣判邹忠的罪行,只把他关在监狱里。他费尽心思,从大理寺官员的打听了几次,这才察觉来,华瑶也知阁重臣杨芳树在吴州贪污受贿,却把杨芳树放过了。

    华瑶才刚登基不久,基不稳,她并不打算彻查群臣。杨芳树对她一向是鼎力支持,她对杨芳树也格外宽容。天熙熙,皆为利来,天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追随她的臣民得不到利益,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真心归顺她。杨芳树贪污受贿,是在投靠她之前,而且杨芳树本人并非贪得无厌的贪,他的家产总计不超过一万两,华瑶也就不追究了。

    然而,邹宗投靠华瑶之后,又从沧州、永州的重建款项之小贪了一笔,犯了华瑶的忌讳。

    邹宗越想越觉得惶恐。他在牢狱里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他平时的吃穿用度一贯奢侈,本也受不住牢狱之苦。没过几天,他染了风寒,病一日比一日加重,大夫还没来得及救治他,他便在大牢里咽了最后一气。

    邹宗死后,朝廷清查了几个罪臣,又空了几个官职,华瑶提了不少贤臣,不过朝廷还是缺人,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

    天成元年四月二十四日,华瑶在皇城太和殿举行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