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开霁 - 第14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兰泽忽然开:“燕雨毕竟是我的侍卫。你没问过我的意见,直接置了我的侍卫,这也不合规矩。”

    关合韵一边往前走,一边问:“杜小的意思是什么,还请您明示。”

    杜兰泽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一句实话。你我都在为公主效力,公主恩威并济、赏罚分明,忠臣良将都愿意追随公主,你我更应该以作则,凡事都要讲个规矩,切勿草率行事,先斩后奏。”

    关合韵听了杜兰泽的言外之意。

    关合韵和杜兰泽都是方谨的近臣。关合韵当众教训燕雨,扫尽了杜兰泽的脸面。杜兰泽咽不气。她仗着自己能言善辩,完全可以把事闹大。

    读书人就是麻烦,关合韵心想。

    杜兰泽只说了短短几句话,不仅捧了方谨,还贬低了关合韵,关合韵无法反驳杜兰泽。他一路无言,默默把杜兰泽送大理寺的刑堂。

    大理寺卿正站在刑堂的门

    大理寺卿现年六十岁,形消瘦,鬓发灰白,穿着一绯红的官服,脸上却没什么血。近日以来,他总是在发愁,重案命案那么多,太后让他严查严办,他上哪儿去找凶手?就算案落石,凶手或许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太后能否保住他一家老小的命?

    他心如麻。

    正在此时,杜兰泽向他行礼。

    他颔首,语气甚是和蔼:“杜小,请坐。”

    杜兰泽缓缓座,大理寺卿还站在原地。这原本是不合规矩的,不过,全京城的官员都知方谨重杜兰泽,杜兰泽一向弱多病,谁敢拷问她?万一她有个三两短,谁又能承受方谨的怒火?

    大理寺卿挥了一手,几位主簿全都坐了来。众人的神虽然严肃,气氛却还是和睦的。

    某一位主簿翻开卷宗,问了杜兰泽几个问题,杜兰泽从容作答,话里话外没有一丝纰漏。

    主簿面。过了片刻,他忍不住问了一句:“杜小,您还记不记得山海县的知县?这位知县名叫葛巾,她政绩不凡,声望不差,每年都能通过吏的考。”

    杜兰泽观望着主簿的面,试探:“我与葛巾仅有几面之缘,并不了解她的政绩如何。难葛巾也与风雨楼一案有关?”

    主簿:“您应该也听说了吧,葛巾在山海县闹了个乌龙。她和赵惟成带兵剿匪,恰巧遇到了秦三的军队,彼时夜黑风,双方人不分敌我,就在土匪寨里展开了一场混战。葛巾诬告秦三谋反,秦三指控葛巾勾结土匪,她们互相攻讦,到现在还没个定论。”

    听到此,杜兰泽已经猜到了目前的局势。

    去年冬天,皇帝传了一密令,派遣华瑶暗杀晋明。皇帝还留了个后手。他从镇抚司调了一群手跟踪华瑶。那一群手的领人,正是何近朱。

    后来,何近朱被华瑶杀了,皇帝的病越来越严重,朝政大权落方谨的手。华瑶又向方谨投诚,主动献上金银珠宝、车粮钞,方谨自然愿意为华瑶洗脱罪名。

    现如今,秦三是华瑶的,葛巾诬告秦三谋反,大理寺却不敢把“秦三谋反”与华瑶联系到一起,由此可见,虽然方谨已经决定铲除华瑶,却还没来得及调整策略,今时今日,华瑶依然于方谨的庇护之

    依照杜兰泽的推断,葛巾很可能也接到了皇帝的密令。葛巾与华瑶战,又被华瑶打败,葛巾必定会上奏朝廷——这是四个月之前的事,那时候,无论葛巾如何描述自己的遭遇,阁和刑都不会放任葛巾污蔑华瑶。

    经由刑的一番运作,山海县的剿匪之战演变为“葛巾与秦三不分敌我的战”,如此一来,朝廷不仅削减了华瑶剿匪的功绩,也为葛巾和秦三找到了台阶,各个党派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一桩案的审判结果,正是朝廷党争的一个缩影。大梁朝的众多官僚,并不追求所谓的“真相”,他们绞尽脑,只为保持各方势力的平衡。

    百姓传颂的“青天大老爷”,恐怕只存在于民间的戏台上。

    杜兰泽仍在思索,主簿的声调变得更:“刑搜集了一批人证证,风雨楼一案乃是盗匪所为,那个山海县啊,确实有一群盗匪。葛巾与盗匪曾经有过书信往来,书信都被刑收存了,刑暂时不能确认书信字迹的真伪。”

    杜兰泽佯装糊涂:“为何不能确认?”

    主簿迟疑了一瞬,解释:“盗匪仿冒官员的字迹,投机取巧,虚作假,这在理上是说得通的……”

    杜兰泽皱了一,大理寺卿也听不去了。

    大理寺卿打断了主簿的话,直说:“此案是个什么况,尚不能盖棺定论。刑和都察院要求审问葛巾,若是能把

    葛巾审问清楚,许多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杜兰泽立刻找到了症结所在:“葛巾去了哪里,她是否来了京城?”

    大理寺卿一言不发,主簿倒是坦诚:“葛巾离开了虞州山海县,沿途的驿站接待过她,人证证俱全,丝毫抵赖不得,早在四个月之前,葛巾便抵达了京城……”

    大理寺卿转过,看了一主簿。

    那位主簿的话音一顿,还没讲葛巾的落,杜兰泽竟然接话:“诸位大人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葛巾失踪了吗?”

    整座刑堂骤然寂静来,窗外传来一阵风树叶的沙沙声,空气浮动着一淡淡的血腥味,乌鸦飞过了枝,晃动的树影又映在了地砖上。

    大理寺卿从座位上站起。他一手捋着官服的袖摆,另一手搭着案桌:“风雨楼之案,乃是一桩悬案,许多难题悬而未决,也不劳杜小费心了,杜小请回吧。”

    杜兰泽状似无意地问:“今日的审问到此为止了吗?”

    大理寺卿为官三十年,见惯了官场的伎俩,早已识破了杜兰泽的意图。杜兰泽不会合大理寺办案查案。她只会从大理寺搜刮消息,不断地试探官员的风。

    即便如此,大理寺卿还是希望杜兰泽能透一些蛛丝迹。

    杜兰泽先后服侍了华瑶、方谨两位公主。她肯定知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理寺卿收敛了一切绪,慢声细语地说:“是,审问到此为止了,杜小可以走了。风雨楼一案过去了四个多月,你记不清当时的状况,这在理上是说得通的。倘若你又想到了案件相关的细节,请你写信寄到大理寺……”

    杜兰泽不经意地说:“我在山海县待了不到半个月,依稀记得山海县的民众笃信佛法,葛巾顺应民心,修建了几座寺庙。四公主的侍卫凌泉正是死在了寺庙附近。方才主簿大人也提到了赵惟成,赵惟成是虞州的武官,他与葛巾形影不离,这倒是一桩怪事。”

    主簿笔速如飞地记了杜兰泽的供词。

    杜兰泽微勾角,一丝笑意。她毕恭毕敬地行了个礼,转了刑堂,关合韵还跟在她的背后。

    他们走了几步远,关合韵忽然提醒:“大理寺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