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福妾 - 东gong福妾(清穿) 第9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着搁东西,作势就要转

    那书生立刻涨红脸叫起来:“这都画好了,我这颜料墨笔也是费呀!您可别走,得得得!相逢即是缘,您给四十文就拿走!”

    胤礽就见程婉蕴扭过,十分正气凌然地说:“看您也是快人,二十二文!我也让一步!”

    “哎呦这位,您这哪儿叫让一步啊!三十文!不能再少了!”

    “二十五文!不说了!不行就走了!”

    “得了得了,就当开张讨个吉利,您拿吧!”

    胤礽:“……”刚刚阿婉开二十文的时候,他真怕她被人打了!结果她竟然真的砍价砍成了!原来还可以这样砍价么?

    五十文钱对太爷来说能算得了什么呢?但对于程婉蕴来说,这享受的是砍价的过程!她滋滋地拿起俩盘,在书生给她用草纸包起来的时候,她甚至还想让人送个素胚的小茶杯,理由十分充分:“个朋友,回再给您介绍客人来买!您一看就是快人是不?”

    书生:“……”

    胤礽:“……”太厉害了。

    最后程婉蕴果真拿了俩盘,一个素胚小茶杯离开了,一边走一边让胤礽低来,她小声地耳语:“回二爷给我画个茶杯吧。您画得一定比他更好看!”

    呼像羽尖挠在他耳廓,胤礽表面上镇定自若,实际上呼都有些烧了。

    他:“你想画什么呢?”

    “画我们和额林珠、弘晳四个人好不好?”程婉蕴很开心,没有礼数没有规矩没有份的差距,离京城越远,她的心就越轻松。

    “好,听你的。”胤礽自然应,接过她手上的东西拎着,又握了她的手,继续说说笑笑着往船的地方走去。

    程婉蕴还想着以后有机会能带着两个孩也一起来就好了。弘晳和额林珠生到现在,除了河,还哪里都还没去过呢!

    她小时候至少是满歙县地跑,没有那么的束缚的,因为她没有亲娘,吴氏是个聪明人,她不想教她惹得里外不是人,因此只对她的人安全负责,她想去庄玩就去庄玩,想逛街就逛街,有时候还能跟着程世福一起乡玩,或是跟着吴氏回吴家走亲戚。

    她砍价的本事就是那时候跟她边伺候的婆来的,程家不富裕,门买东西是肯定要狠狠杀价的。

    她上辈也不敢杀价,脸薄不好意思,就算开也只敢少个五块十块的,直到看到她家的婆去铺里裁棉布,和布店老板大杀三百回合,先攀关系“您家是歙县哪里的?天哪!这也太巧了!我家媳妇的邻居的大姑的侄媳妇也是那儿的人,咱们这关系可是比亲人还亲啊!”,再“掌柜的您一瞧就是有福气的,这天多饱满啊!”一堆吉祥话不要钱似的吐来,最后把人家老板都忽悠瘸了,还认了亲。

    程婉蕴也就学了她七成功夫。

    他们回来以后,德已经安排好了去北塘的船,给四阿哥送信的人也回来了,说是四爷知了,他也带人往北塘赶过去了。

    胤礽便问:“四爷他们现在宿在哪里?”

    “直隶总督衙门,”德,“已经住了快两天了,天天都被一群官吏堵在衙门里,排着队的见,他们估摸着是想见您的,一直问呢。四爷说您船,咱随驾的太医吩咐要在屋里歇着,一直挡着呢。”

    胤礽:“这样很好,先不叫他们知,等到了北塘才让他们过来。”

    德了。

    他们又再次登船,这回旅途就短了,程婉蕴只觉着自己刚坐吃了就要船了。

    她船时向岸边眺望。

    北塘炮台北临渤海,蜿蜒的海岸线上候鸟成群,海面开阔宁静,远两座炮台连成的要像横刀立的沉默将士,静静地耸立着,静静地守卫着家国与山河。

    讽刺

    在康熙年间, 北塘炮台共有南北两座,都是明朝建造。程婉蕴记忆的北塘炮台实际上沿海岸线由北到南一共有五座,另外三座康熙年间还没建起来, 是清末才加建的。

    这地方是天津最早的一个炮台, 后世更为闻名的大沽炮台如今还未建起。因此北塘孤独地扼守着津门海防要,已有百年。大清关后,天太平, 康熙朝国力盛,零星海寇并不足以为虑,北塘炮台作为一个“河海”, 位置在渤海湾的怀抱里,师提督便更看重登州和山海关炮台,这俩地儿一个靠近李朝鲜,一个延伸在渤海湾,都是被邻国重打秋风的地方,因此北塘这年久失修的炮台也就只派了一个百、一个把总领兵看守。

    而且由于北塘地势较, 明代建造时将炮台建得台五丈,登台眺望时烟波无际, 芦苇丛生, 风光秀, 康熙两次南巡路过时都将这地儿当了一个登临览胜的游玩之地。

    所以胤礽听说是北塘竟然蒙受海寇侵袭还是很惊讶的。

    第七回的梦太短,也就看了的功夫,他不由在想, 那些海寇是怎么躲过登州炮台直扑北塘的, 登州那儿可是有一个千总统兵防守。

    而且就算那海寇来得人多势大, 设计绕过了登州扑向北塘,那北塘炮台上也有百和上百兵丁, 双垒持钥,在明代都能死死抗住倭寇侵袭祸,怎的到了大清就剩那顾叡一家死战?其他人去了哪儿?为何师提督没有派援军?

    胤礽实在没能想明白,这一切疑虑或许都得在到达北塘后才能解开。

    程婉蕴却是知的猫腻的。

    这里得先区分海寇与倭寇的区别,海寇大多是破产穷人在海上以劫掠为生,也就是俗称的海盗,所以哪儿的人都有,有周边小国,也有咱们自己活不去的人。而倭寇就是倭寇,就来自那一串小岛组成的国家。到了大清,相比之,倭寇已很不成气候了,不像前明倭寇祸尤烈(明朝后期的倭寇很多是破产的沿海明人组成的海盗,为了活命才伪装倭寇在海上劫掠或与倭寇勾结,主要代表便有王直、徐海等。)

    大清关后,不提顺治,康熙登基后便采取休养生息与缓和矛盾的政策,而且大清初期是有气运在上的,首先小冰河期过了,气候转,天灾频率明显降,其次红薯、土豆等逐渐被人们大面积植与用。

    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植在土地上,是最能忍耐且安定的一类人,只要有一吃的都不会铤而走险,康熙朝人迅速增,相对“过得去”的生活便隔绝了沿海百姓伪装倭寇参与劫掠的行为。

    另外,大清以前是没有师的,大清关后第一支师就是康熙为了平定郑氏在苔湾的统治练的,康熙一方面对前明留的庞大师遗产照单全收,一方面在前明师里掺八旗人员,从其上渐渐脱胎组建自己的八旗师营,而让施琅练了一支在当时十分大的师舰队,这也歪打正着,能对着真正的倭寇碾压式殴打,如太妃娘家就是打倭寇的好手啊!那么多年来基本没吃过败仗的。

    当然这也跟倭国那德川幕府时期,国政局动、战纷纷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