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曾照小重山 - 明月曾照小重山 第13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帽围摘,抬首一张极清灵致的脸。

    众大臣见果然是娘娘亲至, 立刻行跪礼:“皇后娘娘金安!”

    昭宁看了明堂。明堂修得并不十分华丽, 两侧是八张太师椅,正挂着大乾太祖的画像, 殿烧着火盆,又挂了六盏斗大的灯,将明堂照得十分明亮,果然堂如其名。几位反对变革的肱之臣皆聚于此。

    她让众人平,但自己却没有落座。严萧何作为文臣之首,则拱手:“不知娘娘这时候来此,可有什么要事?”

    因此前正旦祭礼之事,再加之昭宁刚成功帮助赵翊度过发病,几位大臣对她也比之前恭敬客气许多。

    昭宁笑了笑,缓缓:“自然是有要事,只是我乃后之人,说并不该来此,不知诸位大臣是否愿意听我一言?”

    严萧何:“娘娘乃是国母,请但说无妨。”

    昭宁目光严肃了些,她:“我希望诸位大臣,不要再反对君上的变法。”

    昭宁此话一说,明堂立刻沸反盈天,自然都是对她的无知而轻蔑,或是对她的轻言到愤怒。而这些绪,也全都在昭宁的预料之,她来此之前,就已经好准备会遇到什么了。

    其最不好看的自然是司文,他是反对变法的第一人。此前因为正旦祭礼之事,他还对皇后娘娘生了些好,觉得她并非无能,但此刻听到这话,他却觉得皇后娘娘实在是过于幼稚了。

    他语气极冷地:“娘娘,我等并非持‘后不得政’之辈,但变法乃国之大事,关系百万生民的存亡,关系大乾未来千秋万代的国运。娘娘年纪尚轻,向来是养尊优,锦衣玉。您如何能知普通百姓的疾苦,如何能知新政对他的严重影响?又如何能随意妄言此事?”

    昭宁听到司文的话,却笑了一笑:“司大人以为我不知吗?料来司大人也并不知我的经历吧。”司文微微一愣,他不知娘娘竟认得他。

    昭宁继续:“我从小因战而与父母分隔,在西平府随着舅舅大,年幼的时候几乎过不了什么安生的日,时常要随着舅舅东躲西藏。经历了百姓离失所,看到边关尸殍千里。甚至自己也曾被党项人所抓,是靠着吃料才活了来。我这辈不仅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更是亲自吃过战的苦。我倒是想问问大人,大人生书香门第,从小便有神童之名,大人又真的知百姓疾苦吗。你当真走过田间地,看到过百姓对新政的态度吗?”

    司文一向是能言善辩,竟不知皇后真的有这般经历,一时间措手不及,被昭宁说得一哽,想反驳也没立刻想话来。

    昭宁又:“我知诸位大臣们反对新政,是因为新政的确有弊端。比如青苗法,存在有些县施行过度,行摊派引起民怨的况。再如将兵法,的确有增大将领兵权,也许会对朝廷产生隐患的况。但我想真心实意地问问诸位大人,抛开对新政的成见,对变法的不安,我们来正面地看这些问题。新政推行难只有弊端吗?它是不是也有许多的好,它在短短一两月就新增了五百万贯的国库收,它让天之田皆无荒废,让百姓有地可,让边境更加稳固,至少不再是形同虚设!所以新政明明都有它好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因噎废,为什么因为一不好的地方就要去反对革新?”

    昭宁诘问的声音一声比一声,众大臣竟没料到,皇后娘娘对新政的优劣竟然如此了解,甚至可能比他们都要了解,一时间殿沉默。

    但很快,几位大臣也被激起了针锋相对之心。此前本来就不喜皇后娘娘的钱复功冷哼:“娘娘这话说得轻巧,倘若改革能使得财政变好,我等何以如此反对,如今改革就已经了大问题,那么日后呢,还能变好吗?”

    昭宁却面不改:“钱大人此话,我也正想回答。昨日我走到垂拱殿外。恰好听到司大人举了夏商周三朝守旧制为德政的例,可我也有仲变法于齐国,商鞅变法于秦国,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的好例,为何改变祖宗法制就一定是错,诸位大人们如何得知,君上的变法就不能好?更何况商鞅变法六年,仲变法十年才得以见成效,君上变法是为生民,才仅三月,诸位就着急反对。那么我们也永远看不到它好的一天,也看不到大乾真正繁盛的那一天!”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4】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